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实验:借鉴、改革、创新与推广

职业教育实验:借鉴、改革、创新与推广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阳市电力学校一、实验概况1994年3月我校开始参与了辽宁省职教所和德国专家指导实施的“双元制”试点工作,并于同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目前第一届、第二届的实验班,第三届的推广班已完成了培训任务,走上了工作岗位,根据我们收集到的信息表明,各用工企业对“双元制”实验班及推广班的学生反映良好,他们普遍反映这些学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职业教育实验:借鉴、改革、创新与推广

沈阳市电力学校

一、实验概况

1994年3月我校开始参与了辽宁省职教所和德国专家指导实施的“双元制”试点工作,并于同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

为取得试点经验,以便于在全校推广,我们在1994年电工专业招生29名,1995年招生40名做为试点班,1996年和1997年分别招生四个班和六个班做为推广班。目前第一届、第二届的实验班,第三届的推广班已完成了培训任务,走上了工作岗位,根据我们收集到的信息表明,各用工企业对“双元制”实验班及推广班的学生反映良好,他们普遍反映这些学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动手能力强

对于一般常见的电工操作任务,不需要指导师傅的特殊指点,就能独立完成,进行顶岗操作。

2.接受能力快

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较宽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在工作中,他们能独立分析与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能在生产中学习与接受新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因此能很快地适应自己负责的工作,并成为企业生产中的骨干。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协作精神

例如:我校第一届试点班的学生王晓光、姜疆、胡淼、岩春、闫伟等五名同学被分配到新建成的东亚商业广场从事电工维修实习。实习结束后,由于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虚心好学,并能顶岗操作,而深受用工企业的欢迎,不但被全部留下,而且参加工作两个月后,胡淼同学便被提拔为电工班的班长,独立负责商场照明部分的安装与维修工作,姜疆等其余几名同学分别负责空调与电梯的维修工作。

这两届试点班的同学,不但在企业生产中倍受欢迎,而且在参加应届高职招生考试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一届试点班有3名同学被录取,第二届试点班共有7名同学参加了考试,全部被录取。而这两个班的学生,只占当年学生总人数的10%和11%左右。1999届我校参加高职考试的79名学生和2000届的189名学生,全部被沈阳工业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电力学院等十几所大学录取,升学率达到100%。

良好成绩的取得,是与几年来的具体实践分不开的。在试点工作开始时,我们首先与德国专家一起充分讨论,在吸取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优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教学大纲与计划,在计划中突出操作技能培训,以完成知识型向技能型的转变,体现出了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原则。

试点班课程设置为:

①专业课包括:专业理论、专业计算、专业制图

②文化课包括:语文政治体育

③实训课包括:电工操作、钳工操作

在具体教学安排上,我们采用两周对倒的授课方式,即两周上理论及文化课,另两周则在实训操作室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第三学年则全部到联办工厂里去进行专业技能训练。3年中用于专业技能培训的时间,占总课时的66%左右。

为完成实训大纲所规定的实训项目,近几年来学校投资32万元,建成了一座有10个操作室的二层实训场,用了35万元建了一个配有40台“386”,两台“486”的多媒体语音室,用25万元建了一个配有28台“486”的计算机操作室。除此之外,还投资了近50万元,用来购置钳工工具、电工工具、电工仪表、各种电气元件及建立变配电、内外线、电机拖动、电气维修、机械加工、水电焊、钳工、编程控制、制冷空调等9个实训场地,完善的实训器材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使试点班的同学操作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而融进大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理论课,又使学生取得的实践经验不断得到升华。

通过3年的学习,在理论知识方面,由于借鉴德国的经验,在授课中删除大量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增加了大量现代科技知识,从而大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学生共学习了电工基础知识、电工仪表测量、电机变压器、计算机、数字电路基础、安全用电、防护措施、电子技术、电工材料、编程控制、工业自动化、电工识图、钳工识图等大量知识内容,由于理论与实际操作二者之间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牢固,结业考试成绩令人满意。

专业理论 优秀率58.8%及格率100%平均分89.1分

专业计算 优秀率72.4%及格率100%平均分87分

专业制图优秀率34.5%及格率100%平均分80.5分

通过理论学习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并用于指导他们的实际操作,提高了实训工作的目的性,在实训方面取得的成绩更是令人欣慰。学生通过3年的实训操作,掌握了大量的电工与钳工实际操作技能,内容包括:安全用电知识、各种电工工具、钳工工具的作用,通过钳工操作练习,学生已能独立进行锯、割、钻、锉、划线、焊接,并能根据图纸加工各种工件,有80%以上同学达到钳工三级水平。学生自己动手制做的大量实训工件,既受到德国专家的好评,又令学生家长惊奇不已,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有这么大的进步。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利用业余时间,为学校做防寒门帘架,实训室的工具柜,工作台及各种框架,协助后勤制做了供师生热饭用的蒸柜,设计了全校各班使用的蒸饭智能机,使全校达到了统一规格,减轻了后勤人员的负担。在实训结业考核及技术等级考核中全班29人均通过了由辽宁省劳动厅组织的初级钳工的考核,及格率为100%,平均分为72.72分。一位从事钳工工作,准备今年报考我校的学生家长,在观看了学生钳工考核及制做的工件后,赞不绝口地说:“辅助工种都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主工种水平就更不用说了,孩子在这样的学校读书,家长放心。”

在电工操作训练中,学习内外线的布线与安装,电子线路的基本元件测试与电路安装,电工仪表的使用与维护,配电柜的安装与制做,倒闸操作及填写操作票,各种交、直流电机的起动控制电路、调速电路、制动线路的制做,计算机的使用,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及程序的编制,规范地操作工艺要求,有实践经验的高级电气指导教师的指导加上由大纲要求体现出的环保意识,协作精神,独立操作能力的训练,使试点班的同学具备了合格的中级电气工人的操作能力与水平,在我校进入国家重点校的建设中,试点班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8个实训场地在建设,电气线路的安装,实验室及实训室电器的维修,全部由他们来完成。他们利用所学编程知识,为学校制做了用于控制彩灯的宣传板,为教室进行照明电路维修,在试点班结业考核与技术等级考核中,全班29人均通过了由辽宁省劳动厅组织的并由沈阳市电业局技术考核鉴定站鉴定的中级电工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为100%,平均分为94.4分。在考核中德国专家又随机出了几个编程的题目,结果学生都准确迅速地完成了,受到了专家及考评人员的赞誉。(www.daowen.com)

二、几点体会

1.开展“双元制”实验,必须在“借鉴”与“创新”上下功夫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形成具有德国历史文化传统的背景,他们认为:职工素质是一个公司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需要,因此企业必须参与职工再培训,这样才能确保职业培训符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因此在培训场所与经费上的投入都是很大的。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目前大中型企业都处在改革转轨过程之中,因此开展“双元制”实验,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企业的一元之上,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特别是像我校这样一所城市的职业中学,连技工学校所能依托的企业都没有,因此,必须在“借鉴”与“创新”上下功夫。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借鉴德国企业培训精神与方法,根据我国的国情,在第一、第二培训年内,学生的实训场地主要设在学校内,由学校投资建成了8个实训操作室,并尽力去做到模拟实际生产环境与生产过程,由合作企业——中捷人民友谊厂、石油化工厂、新光机械厂、电冰箱厂为我们提供了部分实训器材及消耗性材料,并提供兼职的实训教师,而实训中一些学校无法解决的实训项目,例如:变电所、变压器、高压电器、安装检修、电机控制线路与实际车床联接等,则通过与企业联系参观,请技术人员讲课等方式去解决。第三学年学生全部下到企业中去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培训中,由校企双方制定培训计划,由企业提供实习工位与指导师傅,学生实行定期轮换工位,以增加操作技术的接触范围,同时请厂内技术人员上一定的技术课,占下厂总课时的1/4左右。

2.搞好“双元制”实验的关键在教师

“双元制”实验对师资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无法搞好“双元制”实验。这是因为“双元制”的理论教学是围绕技能操作展开的,从内容上看,打破了我国原有的知识体系,并加了一些现代科技知识,这就要求讲授专业课的教师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通晓生产过程,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实习指导教师则要求具有较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会操作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实际去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而我们教师大部分是从事单一学科的教学工作,知识的容量有限,操作能力较差。这就大大地增加了从事“双元制”实验的教师备课与上课的难度,因为这里既有自己熟悉的内容,又有不熟悉或完全不懂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通过几年来的实际探索,我们从事专业理论及实训的教师已完成了几轮的教学过程,在改革实验中他们到生产实际中去了解与自己从事的教学有关的实践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操作技能与技巧,并通过下述途径去解决。

①利用第三学年的专业实习机会,在解决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与厂方签订代培专业教师的意向书,教师轮流下厂,广泛接触与所教专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所教专业。

②利用专业课教学中的阶段性实习机会,在企业通过一个或几个专题的实习,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及操作场地、器材,自己动手体会操作内容及要求。

④积极参加辽宁省职教所组织的各项教师培训。

⑤随时向学校聘请的兼职工人技师请教操作中的疑难问题。

⑥调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通过上述几条途径,使专业课教师可以逐渐熟悉并掌握所教专业的操作技术及要求,并能从理论及操作两方面去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企业欢迎的合格技术工人,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双元制”试点工作。

3.“双元制”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经验,使我们重新认识了理论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即理论教学围绕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展开,二者之间联系极为密切,理论知识与操作项目同步交替进行,有利于学生通过操作去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一点通过我们的考核及企业实习便能充分显示出来。同时由于实训教学占全部总课时的2/3,这样学生就可以大量地接触并去动手完成与电工有关的各种操作,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时做到与企业生产接轨,培养了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性。给我们体会较深的另一点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所强调的计划性、协作精神、职业习惯的培养与环保意识,在操作中每个实训项目提出后,学生都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独立制订一个操作计划,内容包括工具的准备、元件的选择、操作步骤等,使学生了解自己要完成的项目,在操作中做到忙而不乱,培养了他们独立完成操作任务的能力。在操作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检查、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而在操作中对每个工位的工具摆放,设备的保护,工位卫生的保持等要求则更养成了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习惯。

三、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设想

3年的试点工作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试点工作进行并推广的问题,概括可分为下述几点。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企业转轨,大中型企业生产普遍不景气,一些工厂工人放了长假,这给我们第三培训年下厂实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上电工这个工种分工较细,如:下线工、纵工、值班电工等每个企业只需要少量人员,不可能像钳工、车工那样大量集中安排,因而给工位轮换带来一定困难,同时由于工厂电器设备的安装与故障检修率非常少,如果电工很忙,这个厂的生产一定很成问题,因此就无法按实训大纲去完成实习项目。因此,政府必要的干预与企业支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2.在试点实验中我们感到第二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关于语文、数学这两科的教学安排,语文每年32课时,数学完全溶入专业计算,这对于职业高中所招收的学生质量,特别是自费生,很多人只具有小学文化水平来说是少的可怜。但要想增加语文、数学课时又势必影响其他学科教学时间,特别是高职招生带来的冲击更大。语文、数学、政治,加上一门专业课,这给试点的推广带来一定困难。目前我们已完成第一、第二届实验班及第三届推广班的培训任务,第四届推广班即将毕业。

我校在“双元制”的推广过程中,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在实训教学中保留了试点时大纲的全部操作项目与授课方法及要求。而在理论教学中,由于教材等原因,我们按照国家教委及省、市教委的要求并采用教委的统编教材上课,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删增,加入“试点”大纲的部分内容以做充实,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升学的要求,又靠近了“双元制”试点的理论教学大纲。

3.“双元制”的实训教学由于项目多、时间长、要求高,而带来的设备及消耗性材料经费短缺,而学校自身的办学经费又有限,因而也制约了学生操作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与试点的推广。我们粗略地计算一下,一个试点班学生两年在校操作消耗材料及设备约一千元左右。没有强大的资金作后盾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也在探讨如何扩大办学资金来源问题。

4.教材问题。完成“双元制”实验教学,学生及教师手中必须有教材,否则将会影响试点推广及增加教学中的随意性,试点3年来,我们曾自编了部分讲义,但随着内容增多,工作繁忙而无法进行下去。因此若要推广,必须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

以上是我们通过几年的“双元制”试点实验总结出的一些体会,而结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职教基本经验在我国是适用的,但必须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借鉴、改革和创新。

执笔人:宋铁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