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别山抗战英雄肖永智壮烈事迹

大别山抗战英雄肖永智壮烈事迹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肖永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清贫的家境,艰难的岁月,磨炼了肖永智的筋骨和意志。美好的愿望终于成为现实,肖永智的请求被批准了,他真地戴上崭新的军帽,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红军战士,在军部当通讯员。这年,肖永智刚刚满十六岁。肖永智任宣传委员之后,经常深入战士之中,讲形势、谈理想,天南海北,无所不论。1932年5月,肖永智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迫于大势所趋,肖永智只好跟随部队

大别山抗战英雄肖永智壮烈事迹

肖永智

在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里,有一座用水泥和沙石砌成的半圆形坟墓。墓前竖一石碑,上面雕刻着七个宋体大字:“肖永智烈士之墓”。年年岁岁清明时节,当地人们到这里为烈士扫墓,敬献花圈,寄托哀思,缅怀英雄

肖永智1915年生于今新县箭厂河乡杨畈大队肖湾村,1930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政府通讯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师师部通讯员、师少共团委书记、宣传科长、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先遣新八旅政治委员、冀南七分区司令员等职,由于他久战沙场,战绩显赫,曾被称为“勇敢善战的青年将领”。1943年10月,肖永智在山东省清平县陈宫营遭遇战中,身中数弹,光荣牺牲,时年二十八岁。

肖永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清贫的家境,艰难的岁月,磨炼了肖永智的筋骨和意志。他七岁开始在本村私塾念书,学习十分勤奋。1926年夏天,他以全优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取了箭河地区仅有的一所高等小学。从此,他学习更加发奋,不管白天夜晚,总是刻苦攻读,锲而不舍,立志“做一个有头脑有学问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各门功课在全校名列前茅。

学校老师经常夸奖,“永智这孩子天赋好,肯用功,将来必有成就。”

肖永智知识比较全面,爱好也很广泛。他不仅学业精,而且擅长文艺体育,写作、弹唱无所不晓。每逢传统佳节,学校组织文艺演出,他化装登台表演,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表演形象逼真,很受观众喜爱。少年时代的肖永智,就有鲁智深“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性格。在学校,他喜欢和穷人的孩子接近,而对那些穿戴讲究,神气十足的富家子弟,从来不屑一顾,有时还朝他们背后吐唾沫,鄙夷道:“瞧你们这副熊样子,吃穷人肉,喝穷人血,不觉得羞耻,还穷臊。”

一次放学路上,他看见一个富家的子弟骑在一个穷人孩子的背上“驾!驾!”用鞭抽着练“骑马”,他火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咚咚”就是几拳,喝斥道:“往后再欺负他,我砸死你这个王八蛋!”以后,学校富家子弟再也不敢在穷人孩子面前逞威了。

1926年秋,革命烈火燃烧蔓延到了箭河地区。肖永智的父母在鄂豫皖边区领导人吴焕先、曹学楷的串连和发动下,秘密加入了农民协会。吴焕先同志经常到肖家,给永智的父母讲全国革命形势,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憧憬革命胜利后,人们真正当家作主的甜美日子。年幼的肖永智听到这些激动人心的话语,暗暗攥拳头,下决心,发誓长大后,也跟吴叔叔一样干大事。一天夜晚,吴焕先又来到肖家,谈到高兴的时候,他突然问起了肖永智到哪里了?永智的父母告诉他:“早安顿他睡了,他年幼,嘴不严,这样的大事不能让他知道。”谁知话音刚落,肖永智蓦地撩开门帘,伸出半个脑袋,翘着小嘴说:“别小看人!为啥不让我知道?这事老师早跟我们讲了。”

吴焕先看到了这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心里非常喜欢用手把永智拉过来,搂在怀里,半开玩笑地说:

“你小子偷听秘密,要治罪。”笑声过后,问道:“既然知道了,该怎么办呢?”

肖永智说:“不告诉别人,把嘴巴闭严。”

听了孩子的话,吴焕先欣喜地对老肖夫妇说:“往后再不用对永智保密了。加劲培养,是棵好苗苗。”

这次之后,吴焕先每次到肖家来,机智的永智不用大人吩咐,总是悄悄地坐在门外,怀抱小花猫,主动望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鄂豫皖边区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农运由原来的秘密活动转入公开化了。肖永智在父亲母亲的启发教育下,思想进步很快,积极参加了儿童团。在学校里,他刻苦求学,掌握文化知识。放学回家后,书包一放,就和儿童团员们一起,扛着红樱枪,唱着:

天下农友要翻身,

自己当家作主人。

一切权利归农会,

共产党是咱们的领路人。”

(《农民翻身歌》)(www.daowen.com)

雄赳赳,气昂昂站在山口、村头,替红军站岗、放哨。对于行迹可疑的陌生人,就拉着到村苏维埃见“大人”。

1930年2月,黄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肖永智在吴焕先的积极推荐下,被调到县委当通讯员。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整天忙个不停。一次,县委派他送一封信到白区,途中,迎面碰到几个保丁,永智灵机一动,佯装摔一个跟头,趁机把信塞进路边草丛里,待保丁搜查过去后,他重新拾起信件,装在内衣口袋里,安全送到了白区联系人手里。这件事传开后,县委领导都叫他“机智勇敢的红小鬼”。

翌年四月,鄂豫皖边区特委决定扩编工农红军,肖永智想: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夜晚,他把自己要求参加红军的想法告诉了县委张书记,请领导上研究,帮助解决。美好的愿望终于成为现实,肖永智的请求被批准了,他真地戴上崭新的军帽,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红军战士,在军部当通讯员。1931年元月,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在商城南部长竹园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因为肖永智机智、勇敢、办事果断,军首长把他调到红十师任宣传委员兼少共团委书记。这年,肖永智刚刚满十六岁。

肖永智任宣传委员之后,经常深入战士之中,讲形势、谈理想,天南海北,无所不论。一旦发现战士有困难,就千方百计帮助解决。红十师里有一名战士,因为自己参加了红军,父母被匪军杀害了,心情十分沉重。肖永智有空就找这个战士谈心,耐心开导,鼓励他英勇战斗,杀敌报仇。因此,这个战士精神振作起来了,打仗十分勇敢。由于肖永智政治工作做得好,得到了全师指战员的夸奖。1932年5月,肖永智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他被提升为宣传科长。7月,国民党为了消灭大别山区的革命力量,调遣重兵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在大兵压境的关键时刻,张国焘仓皇失措,擅自命令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大别山根据地,向川陕转移。肖永智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惆怅不安,他独自散步,苦苦思索:难道辛辛苦苦开辟的根据地就这样丢失,难道只顾保全自己,就置根据地人民生命于不顾。他曾找一些知己的同志交换思想,有的回避,有的不答腔,而肖永智却直截了当的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撤离大别山,西进川陕,这不是良策,是失策。”结果这事却被人告密,被张国焘的人视为“可疑分子”,背地派人监视他。肖永智深知个人处境危险,但为了整个部队的生死存亡,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见解:“不管怎么说,在敌人面前,逃跑不是良策。”迫于大势所趋,肖永智只好跟随部队西进。

1936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同年8月,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一、四方面军分作左右两路,继续北上,开辟陕甘革命根据地。肖永智对中央决策十分拥护,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扫几年来被压抑的苦闷情绪。一、四方面军混合改编后,肖永智被任命为右路军第十师政治部主任。

革命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迂回和曲折,当右路军到达巴西阿坝时,张国焘野心大发,竟背着右路军总指挥朱德同志,私自给陈昌浩打电话,命令他率兵出击,追打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所率领的左路军一、二、三团。在这危急关头,红四军副军长许世友和政委王建安同志挺身而出,勇战逆流。肖永智也冒着生命危险,坚定不移地站在正确路线一边,避免了一场红军打红军的流血事件,从而制止了张国焘的分裂行为。

红四方面军进入甘南后,张国焘自恃自己兵强马壮,企图并吞左路军,瓦解党中央。他凭借自己掌管的权力,命令全军战士渡黄西进新疆,抢占地盘,另立中央。具有政治敏锐性的肖永智,这时更加看清了张国焘一再拒不执行党中央的指示,消极北上,真心西进的险恶用心。这时,他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在战士中大力宣传北上抗日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揭露张国焘西进的阴谋,并用事实真象说服了第十师师长汪乃实和政委甘良发拒绝执行张国焘渡黄西进的命令,而是紧随红军二、四方面军主力继续北上。经过长途艰难跋涉,终于冲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肖永智被调到中央党校学习。

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肖永智,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重披战袍,驰马疆场,奔赴抗日战争第一线。1937年8月,肖永智被任命为一二九师七七二团政委,跟随刘伯承、徐向前同志,翻越太行山,跨越京汉线,顺利进入了鲁西南地区,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939年秋天,华北地区阴雨连绵,部队行进困难。一天夜晚,部队宿营在一个小村子里,突然遭到了日军的团团包围。在这紧急时刻,肖永智沉着冷静,毫不惊慌。他从村子里找来部分火药鞭炮,装在一只只油桶里,点火之后,在“轰隆隆”巨响声中,命令十几名战士在村西佯装突围,吸引敌人主力,然后他集中全团火力,攻打一处,胜利突出重围。战后一些干部和战士夸奖肖永智用兵如神,他却说:“和魔鬼打交道,就要多长个心眼,两强相遇勇者胜嘛。”部队突围后,很快转移到馆陶县境。肖永智带领全团战士,迂回穿插,勇战日寇,不久就在这里开辟了方圆百余里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夏季,党中央高瞻远瞩,洞察战局,作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实行抗日统一战线战略决策,肖永智接到师部指示后,立即日夜兼程,预期到达冀南三分区,和先遣纵队、八路军七七二团合编,番号为一二九师新八旅,肖永智被任命为旅政委。

整编后的新八旅,成份比较复杂,干群之间经常发生一些小的冲突。肖永智在这种复杂情况下,认真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积极疏通引导,细心观察和及早消除不团结因素。有一天,部队住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瓜农见到新八旅的战士路过瓜园不吃瓜,十分感动,特意挑了一个沙瓤大西瓜送到部队表示心意。全旅战士几百人,一个西瓜怎么吃?肖永智沉思了一会儿,立即叫警卫员请来下属各部的几名战士作代表来旅部作客。他先把圆圆的大西瓜送到一个战士面前,笑着说:“请吃瓜。”

这个战士笑了笑没说啥就递给了另一个战士。手捧大西瓜的战士站起来说:“政委,瓜不切开怎么吃啊!”

肖永智哈哈大笑道:“对了,对了。整瓜难吃,切开就容易吃了。”

那几个战士吃着肖永智切开的西瓜,茅塞顿开,都说:“政委,过去我们之间老是打打吵吵的,我们做了不利于团结的事,今后一定改,亲密团结,团结得象一个大家庭一样。”

肖永智作政治工作,不是搞空头说教,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天夜晚,新八旅偷渡敌人据点边的一条大河。渡口没有船,又不知河水深浅,敌人还不时地朝河边开枪扫射。这时,部队有些混乱,肖永智立即命令往后传:“肃静,沉着,待命。”自己一甩衣服,亲自趟河试探水情,然后命令先遣纵队和攻克纵队先渡河,他却指挥着合编前自己所属的部队战士压在最后。渡河成功了,新八旅从此更加团结了。

1943年春,抗日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了配合全团的战略反攻,冀南党委命令肖永智带领一部分干部战士,奔赴卫河以东,开辟临(清)、馆(陶)、堂(邑)一带。他带领干部战士到达目的地后,立即深入乡村,出入农家,展开了紧张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同年七月,在冀南成立七分区,肖永智担任了分区司令员。

金秋十月,银棉白,金谷黄,敌后根据地一派丰收景象。一天中午,肖永智带着两名同志串乡部署护秋措施,当他们行至清平县陈官营时,突然遭到了国民党山东保安二十二旅的袭击。他们当即伏地还击,英勇奋战,终因放我双方力量悬殊过大,肖永智等三名同志先后壮烈牺牲。

肖永智同志为国捐躯的噩耗传开,冀南党政军民悲痛欲绝,同声哀悼。为了永远怀念这位勇敢善战的青年将领,冀南党委作出决定,将清平县改为永智县,籍以表示对烈士的深切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