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结构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结构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以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管理活动。建筑企业应依据企业白身的特点,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规程。

结构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以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管理活动。其首要任务就是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的要求,从企业或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企业或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管理体系,规范企业或项目的安全管理活动,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对策和措施,保证有效地、前瞻地、科学地发现、分析和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主动控制、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次数和频次,尽量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及所造成的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两个部颁标准,综合分析前面几章的相关结论,针对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提出如下管理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安全哲学观

要想做好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工程安全管理观念。因为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进而决定着工程能否安全、顺利进行。因此,只有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行动上真正自觉起来,工程安全才能有保障。

1.树立“安全第一”的哲学观

“安全第一”要求企业在安全管理与生产效益发生矛盾时,优先保证安全的一种哲学思想。安全是项目管理的一个永恒的目标,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安全第一”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思想认识上,工程安全要高于其他任何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管理部门的权威是绝对大于其他组织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工程安全的投入要大于其他工作的投入;在更新知识上,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学习一定要先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在检查考评上,工程安全的检查考核一定要严于其他考核管理工作。

2.重视“珍惜生命”的情感

安全生产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我们常说,“人的生命有且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之本”,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情感层次来诊释“珍惜生命”的感悟。一般职工的安全情感主要是通过爱人爱己来体现的,而对于企业的管理者和项目的组织者而言,则应通过负责任的宣传适宜地教育和激励自己的员工;用真情回报来支持白己的安全管理人员;用深情的关怀来温暖白己的职工;用温情的举措规范职工的各种行为;用近似绝情的管理爱护白己的职工;用无情的事故来教育白己的职工。

3.贯彻“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适宜的努力和办法,从根本上消除各类隐患的存在环境,遏制事故的发生,把建筑领域的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手段,变纵向单一的安全管理为横向综合的安全管理;变事后被动地处理事故为预先主动地分析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变对事故的处理管理为对隐患的预防管理;变静态的被动管理为动态的主动管理,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化。总之,要想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筑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坚持走预防为主之路,采用超前的、预防的管理办法。

(二)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建筑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建立和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建筑企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由于安全生产是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全过程的大事,安全问题也是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凡是与生产全过程有关的部门和人员,都对保证生产安全负有与其参与情况和工作要求相应的责任。如企业法人、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后勤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安全员班组长的安全职责等,做到各尽职守,各负其责。

2.制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也是防止和控制设备、物质、环境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必要保证。安全生产的制度保证体系由岗位管理、措施管理、投人和物资管理以及日常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制度组成。在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标准,成为安全生产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基础。

建筑企业应依据企业白身的特点,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规程。一般来讲,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即组织保证体系的人员设置构成)、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岗位认证制度、安全生产值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和外协力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措施管理安全设备、设施和措施费用的编制和审批制度、劳动保护用品的购入(添置)、发放与管理制度;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定点使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验收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隐患处理和安全整改工作的备案制度、安全和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制度安全生产资料归档和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女工劳动保护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品管理制度、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安全用电管理制度、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暖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需要的操作规程有: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规程、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等,其中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包括钢筋工、混凝土工、瓦工、木工、机械工、电工电气焊工、水暖工、架了工等到各工种的操作规程。

3.编制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

我们都知道建筑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同时由于建筑产品的复杂性、多样性、建筑施工的流动性、综合性、作业条件多变性、作业环境恶劣性、施工现场的临时性,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繁重性等特点,因此需要针对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这些方案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专项方案、脚手架搭设专项方案、模板工程专项方案、起重吊装专项方案、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方案等内容。

(三)完善各类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8年5月13日印发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办法明确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实行建设工程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委派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将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报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总承包单位配备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1.建筑工程装修工程按照建筑面积配备:1 万平方米以下的工程不少于1 人;1万~5 万平方米的工程不少于2 人5 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工程不少于3 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按照工程合同价配备:5000 万元以下的工程不少于1 人;5000 万~1 亿元的工程不少于2 人;1 亿元及以上的工程不少于3 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分包单位配备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专业承包单位应当配置至少1 人,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施工危险程度增加。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在50 人以下的,应当配备1 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0 ~200 人的,应当配备2 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00 人及以上的,应当配备3 名及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实际情况增加,不得少于工程施工人员总人数的5%。施工作业班组可以设置兼职安全巡查员,对本班组的作业场所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四)搞好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素质、防止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的操作失误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一线操作工人(农民工)的教育,他们技术素质差、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安全教育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六性”:

(1)全员性:安全教育应覆盖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管理人员和职工,不能有安全教育的“空白点”。

(2)全面性(普及性):对各级人员的安全教育应达到包括思想教育、知识教育、技术(能)教育、事故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全面性的要求。

(3)针对性:针对不同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求和企业(或工程项目)当时的安全工作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www.daowen.com)

(4)成效性:避免走形式,确保教材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都能达到安全教育所要求的成效。

(5)连续性:即应把集中性的教育和经常性的教育相结合,巩固和发展安全教育的成效。

(6)发展性:不能只满足于总结过去,还应面对未来的需要,学习、研究和发展安全生产的新技术和科学管理。

安全生产教育是指对特定对象的教育,主要有:新工人人场后进行的三级(公司、项目、班组)教育,对持有“考核证”的人员转人另一工程项目时必须进行的转场教育,对改变工种和变换工作岗位的工人必须进行的变换工种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对经理和生产管理人员、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外协队伍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进行的岗位安全工作教育等。

安全教育就其内容来讲,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安全技术和技能教育、事故教育和法制教育。

(1)思想教育: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教育(包括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形势教育(包括全国、地区和企业)、劳动纪律教育。

(2)知识教育: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教育、在施工生产中确保安全和健康要求的教育、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教育、认识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危险区域(部位、点)的教育、安全与预防的基本知识教育。

(3)安全技术和技能教育: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教育、安全操作和自我保护技能教育、安全检查和交接要求教育、查找和消除安全隐患教育。

(4)事故教育:典型事故案例教育、事故责任教育、事故的保护现场和接受调查要求教育。

(5)法制教育:遵守安全生产法规和制度教育、消除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教育、安全生产奖罚规定教育等。

(五)加强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

安全检查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督促整改,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是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动态管理,是完善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可以发现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查出隐患应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按“三定”原则按期完成,及时进行有效控制,以便及时纠正、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下达《隐患通知书》对因物质和技术原因暂时不能整改的重大隐患,必须先采取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及时上报单位负责人,限期解决或停止施工。

安全检查应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贯彻领导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上级检查与白查相结合的原则,可采用季检、月检、日检、专项检、综合检、互检等形式。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是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人、设备、物质、环境等涉及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所有人流、物流及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合理组织,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整合、完善、优化,以保证企业在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使已经采取的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得到制度上、组织上、管理上的保证和落实,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六)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PDCA 循环

PDCA 循环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它最初是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一个完整的PDCA 循环一般都要经历4 个阶段、8 个步骤。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带有PDCA 循环理念的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到质量保证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的一般通用模式,而且,目前我国推行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也是依据PDCA 循环的管理模式。计划可以理解为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所谓的“计划”是指各相关主体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确定质量控制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管理措施等具体内容和做法的文件,“计划”还须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效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审批执行。

实施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技术活动。计划交底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标准,从而规范行为,全面地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步调一致地去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

检查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各类检查都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产出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对此进行确认和评价。

处置对于质量检查所发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质量形成的受控状态。处理分纠偏和预防两个步骤。前者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后者是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以上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PDCA 循环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七)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综合系统

建筑安全管理就是采用一定的管理方法,把安全管理的手段具体应用到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去。对建筑安全管理各种手段的应用,需要站在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高度,综合分析,灵活运用,做到对各种手段的使用主次分明,力求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发挥出管理手段系统应有的效果。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手段综合系统从内到外,总共有三层构成。其中,第一层是最里层的,属于单一手段其作用的层次;第二层次是中间层,主要是两种或三种手段共同发生作用的层次;第三层次是最外层的,主要通过四种手段通过祸合作用后,以系统功能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层次,这是安全管理效果最理想的层次。

1.单一手段层次

在单一手段层次,主要是单一手段起作用,这是一种低级的管理方法。在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最初所用的手段是行政手段。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手段对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手段对安全管理的贡献是微弱的,是不利于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改进和发展。

2.多手段层次

在多手段层次,主要是两种手段组合在起作用,这是一个比单一手段层次更进一步的层次。在这个层次背景下,手段的结合是处于半松散、半紧密之问,一方面,虽然同时采用了两种或多种手段,但是它们主要还是单独发挥作用,一种手段作用的发挥对其他手段作用的发挥并没有激发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几种手段能较好地祸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但这种祸合是有限的。

3.系统手段层次

系统手段层次是管理手段发挥作用最充分的层次,各种手段之问通过一定的机制祸合在一起,一种手段发挥作用的同时会带动其他手段作用的发挥,由此形成一个连锁效应。系统手段层次对安全管理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这是未来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建筑安全生产是建筑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保证。为了保证建筑安全管理的长期化、标准化,在出现安全事故隐患时能够迅速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建筑安全预警控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要把建筑安全预警管理上升到一个行业或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