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僖公不记即位、非闵公之儿,何缘故?

僖公不记即位、非闵公之儿,何缘故?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文元年1,春,王正月。译文鲁僖公元年,春季,周王的正月。僖公为什么不记即位?僖公不是闵公的儿子,这里视为儿子是何缘故?注释1 元年:鲁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2 公:僖公,名申,闵公庶兄。九月,僖公在缨地打败邾娄的军队。如《闵公二年》“齐人迁阳”,是齐人迁之,那是齐人掠夺其地,并非阳人自愿。庄公夫人哀姜本逃至邾娄,齐桓公把她召回齐国绞死。6 楚:《庄公二十八年》尚称为荆,至此始称为楚。

僖公不记即位、非闵公之儿,何缘故?

原文

【经】元年1,春,王正月。

【传】公2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子不言即位。此非子也,其称子何?臣、子一例也。

【经】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3,救邢。

【传】救不言次,此其言次何?不及事也。不及事者何?邢已亡矣。孰亡之?盖狄灭之。曷为不言狄灭之?为桓公讳也。曷为为桓公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4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曷为先言次,而后言救?君也5。君则其称师何?不与诸侯专封6也。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诸侯之义,不得专封也。诸侯之义不得专封,则其曰实与之何?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力能救之,则救之可也。

译文

【经】鲁僖公元年,春季,周王的正月。

【传】僖公为什么不记即位?继承被杀的君主(为君主),儿子不说即位。僖公不是闵公的儿子,这里视为儿子是何缘故?因为臣与子视同一例。

【经】齐军、宋军、曹军驻扎在聂北,援救邢国。

【传】救兵是不说停驻的,这里说停驻是什么意思?是指来不及赶上救亡的事。未赶上救亡的事是什么意思?是说邢已灭亡了。谁灭了它?是狄灭了它。为什么不说狄灭了它?是替齐桓公隐讳。为什么要替齐桓公隐讳?上无(英明的)天子,下无(贤能的)方伯,天下诸侯有被灭亡的,齐桓公不能救,齐桓公以为耻辱。为什么先说停驻后说救?因为这是国君亲自率领军队。是国君却称军队是为什么?是不赞许诸侯擅自进行分封。为什么不赞许?实质上赞许而字面上不赞许。为什么字面上不赞许?诸侯之道,不能擅行分封。既然诸侯之道不能擅行分封,这里却说实质上赞许是为什么?上无(英明的)天子,下无(贤能的)方伯,天下诸侯中有被灭亡的,(别的诸侯在)力量上能够救它的,去救它是可以的。

注释 1 元年:鲁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2 公:僖公,名申,闵公庶兄。3 聂北:邢地,在今山东博平废治博平镇。4 方伯:一方诸侯的领袖。5 君也:是说领导各国军队的是国君。6 专封:谓有权封建诸侯。

【经】夏,六月,邢迁于陈仪1

【传】迁者何?其意也2。迁之者何?非其意也3

【经】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传】此一事也,曷为复言齐师、宋师、曹师?不复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

【经】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4,齐人以归5

【传】夷者何?齐地也。齐地则其言齐人以归何?夫人薨于夷,则齐人以归。夫人薨于夷,则齐人曷为以归?桓公召而缢杀之。

【经】楚6人伐郑。

【经】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娄人于朾7

【经】九月,公败邾娄师于缨8

【经】夏季,六月,邢国国都迁到陈仪。(www.daowen.com)

【传】“迁”是什么意思?是迁徙出于他们自己的意愿。“迁徙它”是什么意思?迁徙不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意愿。

【经】齐军、宋军、曹军为邢国筑城。

【传】救邢和为邢筑城本是一回事,为什么(这里)又说齐军、宋军、曹军?因为如果不再说军队,后人就无从知道它是一回事。

【经】秋季,七月,戊辰日,夫人姜氏在夷地去世,齐人将她带回齐国

【传】夷是何地?是齐地。夷既是齐地,这里却说齐人将她带回齐国是什么意思?夫人在夷地去世,是齐人把她(从邾娄)带回齐国的。夫人在夷地去世,齐人为什么把她带回齐国?是齐桓公召她回齐国,(到夷地时)绞死她的。

【经】楚人攻伐郑国。

【经】八月,僖公在朾地会见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娄人。

【经】九月,僖公在缨地打败邾娄的军队。

注释 1 陈仪:邢地,在今山东聊城西。2 其意也:是他自己的意愿。例如此次邢迁于陈仪便是。3 非其意也:不是自愿,而是被迫迁徙。如《闵公二年》“齐人迁阳”,是齐人迁之,那是齐人掠夺其地,并非阳人自愿。4 夷:齐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庄公夫人哀姜本逃至邾娄,齐桓公把她召回齐国绞死。5 归:谓归于齐都。6 楚:《庄公二十八年》尚称为荆,至此始称为楚。7 朾(tīng):宋地,在今河南周口淮阳区西北。8 缨:邾娄地,在今山东费县南。

【经】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犁1,获莒挐2

【传】莒挐者何?莒大夫也。莒无大夫,此何以书?大3季子之获也。何大乎季子之获?季子治内难以正4,御外难以正。其御外难以正奈何?公子庆父弑闵公,走而之莒,莒人逐之;将由乎齐,齐人不纳,却反,舍于汶水之上,使公子奚斯入请。季子曰:“公子不可以入,入则杀矣。”奚斯不忍反命于庆父,自南涘北面5而哭。庆父闻之曰:“嘻!此奚斯之声也。诺已6。”曰:“吾不得入矣。” 于是抗辀7经而死。莒人闻之曰:“吾已得子之贼矣!” 以求赂乎鲁,鲁人不与,为是兴师而伐鲁,季子待之以偏战8

【经】冬季,十月,壬午日,公子友率领军队在犁打败莒军,俘获莒挐。

【传】莒挐是何人?是莒国的大夫。莒国没有(受天子封命的)大夫,这里为什么记(他)?是为了赞颂季子的俘获。为什么赞颂季子的俘获?季子治理内乱,使国内平稳;抵御外患,使国家安定。他是怎样抵御外患,使国家安定的?公子庆父杀了闵公,逃跑去莒国,莒国人赶走他;将要去齐国,齐国人不接纳,转身回来,住在汶水边上,派公子奚斯进入国都请求(让他回来)。季子说:“公子不能回来,回来就杀了(他)!”奚斯不忍心向庆父复命,从南边的水涯面向北边哭。庆父听见哭声,说:“哎呀!这是奚斯的声音。唉!完了!”又说:“我不能进入国都了!”于是将小车辕高举,自缢而死。莒国人听说了(对鲁国)说:“我们已得到你们的逆贼了!”以此向鲁国索取财物,鲁人不给,莒国为此兴师攻伐鲁国,季子用偏战对付它。

注释 1 犁:鲁地,在今山东范县。2 莒挐(rú):莒君之弟,时为莒军统帅。3 大:重大,以……为重大。4 正:正道,恰当的举措。5 自南涘(sì)北面:从南岸向着北面。涘,水。6 诺已:表示已经知道(他完了)。7 抗辀(zhōu):抬高车辕。8 偏战:约好时间,摆好阵势的正规战。

【经】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1至自齐。

【传】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与弑公也。然则曷为不于弑焉贬?贬必于重者,莫重乎其以丧至也。

【经】十二月,丁巳日,夫人哀姜的遗体从齐国回到鲁国。

【传】“夫人”后面为什么不称“姜氏”?是为了贬。为什么贬(她)?(她)参与谋杀闵公。那么为什么不在杀闵公时贬她?因为贬必须是在重要的事情与时间上,而没有什么比以丧告庙更为重要的了。

注释 1 夫人氏之丧:庄公夫人哀姜的遗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