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楚国重要君王研究:肯定楚灵王的重要性

楚国重要君王研究:肯定楚灵王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不少斥责楚灵王为暴君和昏君的史评家也不得不承认他在春秋历史中的实际影响。这些纳谏从善的行为值得肯定。伯州犁则是当年“上下其手”、帮助楚灵王平白无故强夺穿封戌获郑囚之功的“有功之臣”。楚灵王对待申无宇同样显示了楚灵王的知人之明和容人之量。修建章华宫台期间,申无宇的家奴逃进了楚灵王正在修建的章华宫。楚灵王不仅没有趁机处罚这个屡次得罪于己的昔日仇人,反而很大度地赦免了申无宇,让他领了逃奴回去。

楚国重要君王研究:肯定楚灵王的重要性

楚灵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楚王,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杀死侄子夺取君位,行为暴虐,汰侈无礼,任性而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历史上可以说都是一个“引为历史教训的‘人鉴(镜)’式的人物”,[6]成为有名暴君。当然,即便是暴君,他也在一定程度上振兴了楚国。后半生改过从善,纳谏,有一定的知人之明等行为值得肯定。只不过因为遭遇政变,身死山林,为人耻笑,因而人们对他的改过自新就视而不见。

1.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楚国国势

楚灵王自即位之日就想再次振兴楚国,并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他取代晋侯而始合诸侯于申,使蔡、陈、郑、许、徐、宋等十二国及淮夷酋长与会,又趁势数次率诸侯之师伐吴、灭赖,还先后亡陈、并蔡,使之为楚县,将许国、胡国、沈国及道、房、申等地的人迁到楚国境内等,一时成为中原霸主。后来不少斥责楚灵王为暴君和昏君的史评家也不得不承认他在春秋历史中的实际影响。如清代的马云认为:“会于申以召诸侯,而诸姬景从,淮夷并至,于是伐吴灭赖,悉用列国之师,莫或违也”。[7]近代学者韩席筹认为楚灵王是“言狂志大”的“妄人”,但也承认“斯人不死,中原未得高枕而卧也。呜呼!楚灵亦春秋末之枭主也哉!”[8]因此,楚灵王即便那被认为是暴君的上半生也确实一定程度上振兴了楚国。

2.纳合理之谏

楚灵王在位前中期特别自信,自我感觉极好,很少纳谏。不过,他在位后期却开始纳谏,并因此做过一些好事。如鲁昭公四年,楚灭赖后,赖国国君“面缚衔璧”,让国人袒背拖着棺材来降时,楚灵王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听从伍举的意见,像当年楚成王对待许僖公那样“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迁赖于鄢”。又如昭公五年,听取太宰的意见,由欲宫刖来访的晋使者转变为“厚为韩子礼”、对叔向“亦厚其礼”。再如昭公六年,听取身为楚囚的吴国蹶由的谏言,由想用蹶由“衅鼓”而转变为将他释放等。这些纳谏从善的行为值得肯定。(www.daowen.com)

3.有一定的知人之明和容人之量

楚灵王尽管张狂、暴虐、志大言狂,为所欲为,但还真不是那种典型的昏君,他有时候还是有一定的知人之明;有时候也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之人,相反还有点容人之量。楚灵王能任用反对过自己的穿封戌、申无宇,而不用曾谄媚自己的伯州犁就是体现之一。穿封戌是当年王子围争获郑囚之功的对手,并且还怒而抽戈追赶王子围。楚灵王即位后没有寻机报复穿封戌,反而称赞穿封戌“不谄”,并在公元前534年楚灭陈国后,让穿封戌任陈公。这时,楚灵王问穿封戌:假如你当初料到寡人有今天,你会退让吗?穿封戌答道:假如臣当初料到大王有今天,臣将舍生忘死去安定国家。意即一定要为了郏敖去杀楚灵王。楚灵王听了,也未加罪穿封戌。可见楚灵王有时候容人之量还是很大的。伯州犁则是当年“上下其手”、帮助楚灵王平白无故强夺穿封戌获郑囚之功的“有功之臣”。对这种媚强欺弱、颠倒是非的势利小人,楚灵王深知不能重用,故在公元前540年即王位之后第一个就把他杀掉了,表现其有时候用人较为明智。

楚灵王对待申无宇同样显示了楚灵王的知人之明和容人之量。熊围还在当令尹时,曾到申无宇管理的猎场打猎。熊围的车上插有楚王旗。申无宇看见后,非常生气,当着熊围的面斩断其王旌,还指责他说:“一国两君,其谁堪之?”修建章华宫台期间,申无宇的家奴逃进了楚灵王正在修建的章华宫。申无宇擅自闯入章华宫去捉逃奴,被管理章华宫的官员以“执人于王宫”的罪名逮住去见楚灵王。申无宇在灵王面前是据理力争,以周文王“有亡荒阅”和楚文王禁止隐藏盗贼的“仆区之法”为依据,最后直言不讳地要求灵王不要学商纣王“为天下逋逃主”,而应“以二文之法取之”。楚灵王不仅没有趁机处罚这个屡次得罪于己的昔日仇人,反而很大度地赦免了申无宇,让他领了逃奴回去。公元前531年,楚灵王还就任命弃疾为蔡公等事主动征求申无宇的意见,表现了对申无宇的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