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黑裙征服世界

第四节 优雅黑裙征服世界

女人们会想到各种颜色,却想不到颜色的缺失。我认为黑色可以包容一切,白色也是一样。它们是绝美的颜色,也是绝美的搭配。在舞会上给女人们穿上黑色或白色:人们眼中只能看见她们。

——可可·香奈儿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拥入杜维埃,这不仅给可可·香奈儿带来滚滚财源,也使香奈儿的时装店规模不断扩大。到1916年,香奈儿的员工总数已经超过300人,发展成为一个从事时尚服装生产的大公司。1919年,当战争结束的时候,香奈儿已经是一个非常出名的时装设计师了。

巴黎人越来越喜欢这个看上去永远生气勃勃、穿着打扮别具一格的女设计师,并开始以她的风格为时尚。香奈儿设计的服装自由、随意,裙子一般为齐膝短裙,上衣多为宽松、线条简洁的外套,有一种中性的风格,并不故意强调女性胸部和臀部的曲线,像她的毛呢无腰四分之三长外套,就去掉了所有花里胡哨的装饰,简朴得像男装一样。香奈儿对过去高级时装像“鸽子那样挺胸凸臀”十分不以为然,觉得那样的设计看起来“烦躁、杂乱”,她主张线条简洁干练、造型舒适自如、色彩单纯素雅,她尤其喜欢黑、白两色。她的两件套装,被视为经久不衰的时代风格。1920年,一家巴黎的报纸撰文道:“这是位令人惊愕的天才,她的服装富有女性美的艺术,是匠心独具的充分展示。”可可·香奈儿改变了时装的概念,是她,使服装艺术真正告别19世纪的潮流,迈入20世纪的时尚。她自己说:“我使时装的观念前进了四分之一世纪,我凭什么?因为我懂得如何解释自己的时代。”

不过,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香奈儿的感情生活却再次遇到波折。尽管她和她的卡柏彼此相爱,并且在外界看来,他们是那样光芒四射又极为成功的一对,但是,香奈儿毕竟出身低微,对于身世同样扑朔迷离的卡柏未来的发展来说,她的作用显然比不上任何一个出身高贵的女性。卡柏刚刚进入巴黎社交界的时候,关于他的出身,就流传着种种传闻,甚至有人说他是一个私生子。这些传闻对于不再满足于赚钱而在政治上开始有一定野心的卡柏来说显然是不利的。当时,卡柏上尉已经是法兰西和不列颠政府之间一个受到高度重视的联络官:无论是德高望重的法国政治家、自1917年起就出任第一部长的乔治·克莱蒙梭,还是曾任阿斯奎斯内阁军需部长、后来又接任英国首相的劳合·乔治,都对他青睐有加,卡柏的前途无可限量。而毫无疑问,对于这样一个想实现自己在政治上抱负的男人来说,一个贵族血统的妻子,对于他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消除各种不利的流言蜚语的影响,显然是十分有帮助的,而这一切,是可可·香奈儿无法做到的。于是,卡柏最终放弃了可可·香奈儿,迎娶了一位名叫黛安娜的英国贵族小姐。

最爱的男人结婚了,但新娘不是她——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打击,我们不必亲历,都可以想象。不过,对于卡柏的背叛,可可·香奈儿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任何人面前抱怨过,至于无人之处她是否伤心、是否流泪,却是我们看不见的。很多年以后,香奈儿曾经向朋友透露,她曾经希望她和卡柏之间的关系,最终能像她少女时代喜欢读的那些言情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一样,有一个美满的大团圆结局,但事实证明,这只是她一厢情愿的幻想。由此可见,香奈儿并不是不想结婚。但终其一生她也没能成为某个人的妻子,一方面固然是性格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命运弄人,她最想成为他妻子的那个人,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最终没有选择她,这是她的悲哀,但又何尝不是他的悲哀!爱情与婚姻卡柏都不想放弃,他在二者之间奔波来去,结果最后他都失去了,甚至包括他的生命。当然,这是后话,不过一个人迟早会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代价,这是一定的。

虽然没有成为夫妻,但香奈儿和卡柏仍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香奈儿在巴黎近郊圣克劳租了一幢别墅,卡柏常常去那里和她相会。香奈儿一时无法斩断和卡柏之间的情丝,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卡柏是香奈儿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塑造了香奈儿——他资助香奈儿开店,他把香奈儿引进真正的上流社会和艺术沙龙,他关心香奈儿的想法并培养了她的个性——可以说,没有卡柏,就不会有后来的香奈儿。而对于卡柏来说,香奈儿能给予他的,是他在这场政治联姻中无法得到的东西,比如理解、关爱、温暖等等,所以,他同样离不开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人。

是的,与众不同,可可·香奈儿不仅在思想上特立独行,在穿着打扮上也越来越有个性。此时的可可把自己打扮得越来越像个男孩子,她的衣服宽大得让人几乎看不出她的胸部和腰身,这还不算,她甚至毫不吝惜地剪短了一头浓密的及腰秀发。对于她的新形象,“所有人都赞不绝口,说我像个‘小男孩’,像个‘小牧童’。”正是从香奈儿开始,这样的比喻开始变成了对女人的一种恭维。至于为什么剪短长发,香奈儿说,那完全是一个偶然事故造成的。一次,香奈儿和朋友们约好一起去巴黎歌剧院。她穿上一条手工缝制的白裙子,把长发编好盘在头上,然后去浴室打开水龙头洗手。没想到,热水器突然爆炸,不仅可可的白裙子上落满了灰,她的头发也被烧焦了。怎么办?朋友们还在等着她。可可毫不犹豫地拿起剪刀把辫子剪掉,然后穿上一条黑色连衣裙,洗干净手和脸,就这样出发了。一头利落短发,一条简单的黑裙,香奈儿为自己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新形象,歌剧院里的每一个人都为这个新形象而感到震撼,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形象,可可·香奈儿成为全场的焦点,很快又成为全巴黎的焦点。

可是,她在事业上的辉煌荣耀,卡柏却再也看不到了。1919年12月22日,在从巴黎到戛纳的路上,卡柏遭遇车祸身亡。据《泰晤士报》和路透社的消息,他和他的机械师一同上路,一只轮胎意外爆胎,机械师受了重伤,而卡柏则不幸身亡。当一位朋友给香奈儿送去噩耗时,他看到香奈儿的脸因痛苦而抽搐,她明明在哭,但是却流不出一滴眼泪。简单收拾了一下东西,香奈儿连夜赶往车祸现场。当葬礼开始的时候,香奈儿却没有去参加,她只身来到车祸现场,走向烧得焦黑的车,用颤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然后她坐下来,背对着马路,哭了起来——这是几天来不眠不休的她第一次落泪。

“失去卡柏就等于失去一切。”香奈儿在25年后回忆起听到消息的那个夜晚仍是无限唏嘘。对于她来说,卡柏是恩人,是兄长,是朋友,是爱人……她对他的感情复杂得说不清,浓烈得化不开,失去了他,香奈儿的世界坍塌了一半,而支撑着她的另一半,则是卡柏帮助她建立起来的香奈儿王国。除了不能给香奈儿一个妻子的身份,在其他方面,卡柏一直对香奈儿十分慷慨,他资助她开店,为她支付公寓的房租,为她的生意和透支额度向银行做抵押担保,甚至在他死后,在他的遗嘱里也没有忘记香奈儿,还指定了四万英镑赠给香奈儿女士。用这笔遗产,香奈儿进一步扩充了康邦街的店铺,并在巴黎西郊的加尔什买了一栋别墅——绿色气息,她让人把百叶窗漆成了黑色,以表示她对卡柏的哀悼。

失去卡柏,让可可·香奈儿陷入了一生中最忧伤的时期,为了缓解这种痛苦,回到巴黎后,她命人将卧室全部改成黑色——黑床单、黑窗帘、黑墙布。但是,没过几分钟,她便从这个“坟墓”里冲了出来,大叫:“在别处替我再弄张床!”——再深的悲伤也不能让香奈儿埋葬自己。不管失去了谁,她都不能失去自己——这就是可可·香奈儿,即便遭受再大的痛苦、挫折、磨难,她也不会放弃做自己,不会放弃自己的事业和一点点发展壮大起来的时尚王国。也许在她看来,这就是对卡柏最好的告慰,因为她的理想,她的志向,只有卡柏了解和理解。

不过,为了摆脱忧伤的情绪,香奈儿还是决定暂时放下工作,出门旅行。事实证明,这是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在旅途中,香奈儿与米西亚·塞尔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如果说卡柏是可可·香奈儿的一生最爱,那么米西亚就是她的毕生密友。迷人而任性的米西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在当时的艺术界,她俨然是“巴黎的女王”,雷诺阿为她作过肖像画,德彪西因她而写下不朽的乐章,她激发了普鲁斯特和马拉美的写作灵感,她也是考克多和毕加索愿意闲聊的题材。米西亚不仅在巴黎的社交界一言九鼎,她与世界著名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团长迪亚吉列夫也有着深厚的友谊。

正是通过米西亚,可可·香奈儿认识了迪亚吉列夫,并得知迪亚吉列夫正急着筹钱把1913年首演时几乎引起暴动的芭蕾舞剧《春之祭》重新搬上舞台。这个消息让香奈儿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出资帮助迪亚吉列夫重演《春之祭》。

也许当初香奈儿的动机纯粹是想做一件好事,但是30万法郎让香奈儿从一名服装设计师一跃而成为艺术赞助人,这却是不争的事实。香奈儿从此开始跻身名流云集的巴黎艺术界,她的身份、她的服装品牌也在无形中提升了一个档次。

1922年,香奈儿应邀为考克多改编的希腊悲剧《安蒂岗妮》设计戏服。1923年,《Vogue》杂志的法国版和美国版都刊登了她所设计的戏服,并盛赞她用自己独特的诠释,对经典进行了再创造。

1924年,俄罗斯芭蕾舞团推出舞剧《蓝色列车》,香奈儿与毕加索携手合作,香奈儿负责服装设计。因为此剧,香奈儿的声望更上一层楼,她不再仅仅是一位赞助者,而是成为先锋派艺术圈中的一员了。此后,画家、音乐家、诗人、编舞家、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在香奈儿的生活圈里成为不可或缺的朋友,他们一起分享创作的精神,并且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之所以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香奈儿仍被人视为“当今仅有的创作‘现代’而非‘戏服’的设计师”,和这些朋友对她的影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果说,身份的改变部分地提升了香奈儿的自信,那么,小黑裙的流行并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更给可可·香奈儿和她的品牌镀上了一层金。为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缅怀一生之中的最爱,香奈儿为自己设计了一套裙子,一套线条流畅、内敛低调的小黑裙。黑色,本来是服丧的颜色,在此之前,流行的颜色在红橙黄绿中蹦来跳去,唯独没有黑色的一席之地,女人们也没有穿一身黑装的习惯,但是,香奈儿的小黑裙却令她们眼前一亮:原来,黑色也可以穿得这样时尚!直线条的剪裁,优雅纤细,简单实用。与传统的黑色长裙相比,小黑裙不仅让女性的身体更加自由,而且提升的裙摆让她们恰到好处地裸露出小腿,展现出女性独特的魅力。

因为展示了黑色雅致迷人的另一面,香奈儿设计的这套优雅的小黑裙迷倒了万千女性,成为时尚的象征。毕加索的情人、女摄影师多拉就回忆过,当她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来到巴黎闯荡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荡着香奈儿的小黑裙。绉绸缝制、细长袖管、裙长及膝,1926年,《Vogue》杂志刊登了一幅名为“Chanel's Ford”的照片,上面正是可可·香奈儿当年推出的杰作:小黑裙。《Vogue》杂志当时就盛赞香奈儿的小黑裙是“时装界的福特汽车”,意思就是说它像福特车一样成为行业标准——“不管打造什么颜色的汽车,只要是黑色的就好。”

其实,在香奈儿之前,也有设计师推出黑色裙装,但却没有在女人们的心中荡起哪怕一丝涟漪,只有可可·香奈儿设计的小黑裙,因为兼顾了时尚和舒适,因为款式、廓型彻底地前所未有,所以打动了万千女性的芳心。

在设计上,她卸去了战前的大帽、窄裙摆和极致的装饰,只搭配些珍珠、胸针、腰带等小配饰,显得简洁大方而又精致时尚。这样简单的设计赋予了小黑裙多功能的用途,它同时适用于白天和晚上,转换的关键就在于饰品的搭配。比如说,戴上一长串珍珠项链,即使是出席一个正式的晚宴,这套小黑裙也不会让你在衣香鬓影中失去颜色。

1923年,香奈儿在《巴莎》杂志上发表时尚宣言:“简单就是所有真正的优雅的基调。香奈儿的设计永远保持简单和舒适的风格。”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香奈儿的服装店只做小黑裙,而且生意十分火爆。香奈儿用小黑裙创造了一种女性的现代主义姿态:自由舒适而不受陈规束缚。“在我之前,没有人敢穿黑色。有四五年的时间我只设计黑色衣服,只是加上一个白色衣领。非常畅销,我也因此致富。不论电影女明星还是旅馆女服务员,每个人都穿着小黑裙。”小黑裙受欢迎的程度,也许用香奈儿自己的话来描述最形象:“黑色早已摧枯拉朽地扫平了一切花花绿绿。”小黑裙成为香奈儿不可超越的经典,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流行到今天。

而香奈儿的黑色主张仍然在不断强大,不久,她将小黑裙变身,再度推出令人惊艳的新设计——黑色小洋装。这是一种由长度及膝的短裙和裁剪考究的外套组成的优雅套装,面料首选黑色羊毛面料,点缀上金色的纽扣,大颗珍珠项链为最后点睛之笔,整个人显得简单低调而又时尚优雅。时尚杂志热烈地向全世界宣告,黑色小洋装将成为新时代的女性制服,因为它流行迅速,线条流畅,内敛低调。

小黑裙在服饰史上的深远影响,恐怕就连香奈儿本人也没有料到。它的出现和流行,彻底打破了当时黑色衣服只能当丧服的规定,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风靡到今天。小黑裙是可可·香奈儿挑战传统思维的产物,它的出现,再次彰显了香奈儿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非凡勇气。

是的,只有打破传统观念,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踏入别人未涉足的领域,从而为自己的事业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毫无疑问,像香奈儿这样能够打破传统、冲破束缚的人,都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他们不仅帮助我们抛掉思想上的束缚,解脱传统观念的捆绑,而且在创新中不断吸收先进的思潮,开拓自己的思维,使自己始终站在一个领先的位置上。相反,一个人若只是墨守成规,注定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无法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正因为香奈儿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她才登上了时尚女皇的宝座;而以她的姓氏命名的品牌,终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时尚界的小兵,变成一个享誉世界的国际大牌,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时尚潮流的风向。而香奈儿的独特魅力还在于,不仅她设计的服装受到追捧,她的个人形象,包括她的服装,她的身材,她的发型,甚至她的肤色,都同她的设计一样引人注目。

比如说,因为香奈儿把自己的发型变成了一种可爱的新型短发,所以尽管当时的贵妇们仍不能接受短发,但短发终究成为20世纪20年代的时尚。比如说,长期以来,白皙的肤色总是被视为富贵的象征,但是由于香奈儿经常四处游玩,所以她的皮肤总是晒得微黑,没想到这样的肤色竟然也变成了一种时髦,从而彻底颠覆了过去崇尚洁白肤色的传统审美观。谁也无法预料,出身卑微的可可·香奈儿,竟然成为20世纪20年代的时尚领袖,并且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然深刻影响着时尚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