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女王再现辉煌

第三节 时尚女王再现辉煌

我径自走在自己开辟的道路上,虽然这条路也曾使我厌烦。我是这条路的奴隶,因为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可可·香奈儿

失败造成的沮丧很快过去,可可·香奈儿自信地挺直了腰杆,她始终认为那种把女人当作花瓶一样的设计绝不是女人真正想要的;她始终认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女人们的需要,并把真正的流行带给她们;她始终认为自己的风格不会过时。凭着这种强大的自信心的支持,这位七十岁的设计大师继续寻找创作灵感,为自己的第二场时装发布会做准备。“失败固然痛苦,但维持原状更令人悲哀。”在可可·香奈儿的人生字典里,根本就没有“退缩”这样的字眼,她总是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开拓,不断地赋予香奈儿这个品牌新的生命力,这也是其品牌能够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

通过一年的观察、思考、摸索,香奈儿终于捕捉到了灵感,找到了自己新的风格。她归来后的第二场时装发布会如期举行,在推出的新一季服装中,虽然面料还是她钟爱的针织、粗呢、天鹅绒,颜色也还是以黑色、白色、米色及深蓝色为主,但是服装的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她的双色系列套装,外套采用的是针织面料或苏格兰粗呢,用不同面料的组合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搭配;口袋翻出窄窄的边,下摆的接缝处缝着一条细链,借此营造完美的对称和垂坠感;上衣的前襟和下摆装饰着罗缎滚边,纽扣全部采用镀金纽扣,上面还雕刻着那些著名的象征符号:代表香奈儿星座的狮子头,她最喜欢的山茶花,以及那个世界闻名的双C标志。

可可·香奈儿归来后的第二场时装发布会大获成功,香奈儿品牌迎来了市场的热烈反响,大批时尚人士成为香奈儿的粉丝,法国的时尚界再次敞开怀抱,欢迎这位曾经的时尚女王重回宝座。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香奈儿在美国受到更加热烈的追捧。美国最大的一本杂志、也是最畅销的名人风向标《生活》,在香奈儿的第一场时装发布会后不久,于1954年3月1日,用了整整4页篇幅刊登了香奈儿的故事:世界最著名香水背后的名字。文章中没有揭露,没有批判,对可可·香奈儿当时在法国受到的冷嘲热讽也不置一词,而是充满热情地表达了对香奈儿的欣赏,并且对香奈儿再度涉足时尚事业充满了期待。到可可·香奈儿的第二个系列发布时,《生活》杂志立刻对她的成就大唱赞歌,并且认为,那些曾被看作是重复过去的设计,本身就是在塑造、引领着未来。“她已经引领着一切,”杂志这样写道,“71岁的加布里埃·香奈儿创造的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场革命。”

香奈儿品牌再现往日的辉煌,在巴黎,每一个女性都梦想着拥有一套香奈儿的粉色系或格子花呢的招牌套装;在美国,香奈儿套装和连衣裙受欢迎的程度更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订单像雪片一样纷纷飞来。那个时候,尽管很多法国人还没有明白,但是可可·香奈儿却清醒地意识到,世界时尚的话语权已经不在巴黎,而是在新兴的纽约了。成功地在二战之后经济最繁荣的美国市场站稳脚跟,这对香奈儿品牌意味着什么,可可·香奈儿早已一清二楚。所以当她后来与法乔德集团的约翰·法乔德会面时,立刻对他的美国同胞毫不吝惜地大加赞美。香奈儿的确应该感谢美国,是美国,为可可·香奈儿的卷土重来带头鼓掌;是美国,把可可·香奈儿捧成20世纪的一个偶像,让她再度扬名世界;是美国,让与香奈儿同名的品牌世人皆知,令它倡导的“低调的奢华”理念从此更加深入人心。

作为香奈儿的坚定支持者,美国版《Vogue》的时装编辑贝蒂娜·巴拉德不仅给自己定制了香奈儿的海军蓝套装,亲自演绎香奈儿优雅的风格并获得许多时尚人士的推崇和赞美,还屡次写文章称赞香奈儿那种永不过时的风格和个性,她后来分析香奈儿能够东山再起并屹立不倒的原因时说,香奈儿的成功“不在于她给时尚带来了任何显著的创新,而在于加布里埃·香奈儿一直都明白女人真正的渴求,并且一直创造那些能给予女人自信的服饰。一场没有组织的反抗正在酝酿,为了对抗时尚界那些光怪陆离的变化,怪里怪气的新设计甚至令穿着的人出尽洋相,而香奈儿就像一个救星一样到来,成为这场反攻的领导者。”

对于自己再次夺回时尚话语权,可可·香奈儿本人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现得十分谦虚:“我只是个小小的裁缝,试着令女人变得年轻漂亮。”谈到其他人的设计,她则恢复了一贯的犀利风格:“其他那些画着漂亮草图的设计师,那些男孩,他们不了解女人,也不知道女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他们挖空心思把女人弄得怪模怪样,像个外星人。”

作为一名时装设计师,香奈儿也有自己的短板——不会画设计图,但是她从来不掩饰,因为她只是在少女时代接受过短期的裁缝训练,并非科班出身。对于其他服装设计师来说,这或许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但是这却并没有妨碍可可·香奈儿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大师,因为她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走在时代前面的创造力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她甚至发明了一套自己独有的工作方法:直接在模特身上操作。不画设计图,连草图都没有,她就那样直接把衣料搭在模特身上,观察、揣摩,想好了就一刀剪下去。无论是简单的套裙,还是华贵的晚礼服,她都是这样设计出来的。模特连站7个小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她有时候对待工作认真到甚至是严苛的地步,模特得穿穿脱脱数十次,才能让她完全满意。这是真正的立体剪裁,香奈儿因此对每一位模特的身材都了如指掌,这就使得她设计的每一件外套穿起来都合身,同时又舒适自在,可以让女人的身体自由舒展。

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认同香奈儿的设计,在同一时期,像年轻的伊夫·圣罗兰、皮尔·卡丹,以及安德烈·活希源也因他们新颖的现代主义风格而受到人们的推崇。不过,要说最能够引起女性共鸣的,仍然非可可·香奈儿莫属。她那种在端庄典雅之中又透着几分阳刚之气的风格,糅合了女性的柔美与男性的洒脱,对于追求自由独立的新时代女性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可能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香奈儿品牌最显著的风格是有一种优雅的淑女气质,多少透着那么一份古典,比如优雅的小黑裙,端庄的斜纹软呢料套装,小檐帽,标志性的山茶花和胸前的几串珍珠项链……但是在当年,可可·香奈儿设计的这些服饰,则被认为是彻彻底底地颠覆了古典主义,是完完全全的反传统之作。

从香奈儿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条定律,在时尚行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新鲜的创意。而可可·香奈儿在20世纪初,用她敏锐的眼光发现了未来的潮流走向,并用她新鲜的创意把这种潮流走向体现在她的服装设计上,从而让女人从服装中得到了解放。她确实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衣着理念,所以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传奇品牌。

这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就如一只浴火后重生的凤凰一样,在她以70岁高龄传奇性地复出一年后,不仅重新在时尚界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声名更盛于以往。人们不仅对她每一季推出的服装新品趋之若鹜,而且对她个人的穿着打扮竞相效仿,甚至就连她站立的姿势也被一大批追随者奉为经典。“她首创了那著名的香奈儿站姿,像猫一样从容,有着一种玩世不恭的风雅:一只脚朝前,胯部前送,两肩垂下,一只手在口袋里,另一只手则比划着手势。”人们对可可·香奈儿一举一动的追捧,足以说明她受欢迎的程度,香奈儿品牌也因此攀上了商业品牌的顶端。

永不疲倦、永不满足的可可·香奈儿再次将香奈儿帝国的版图拓展到其他领域。就像我们今天倡导的“一站式服务”,香奈儿也十分重视女性在服装、配饰上的整体搭配,从帽子、服装、首饰、香水到鞋履、手袋,香奈儿为女性塑造优雅美丽的自身形象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产品,而此举也大投女性所好,不仅因为免去了她们的奔波之苦,更重要的是同一品牌风格统一,不同单品搭配在一起更能营造出赏心悦目的和谐美感。

而最让人赞叹的是,可可·香奈儿的卓越才华使她每设计推出一种单品都被人们奉为经典,比如“2·55”——这款1955年2月推出的手袋,从它问世到今天不知被多少设计师模仿,但没有谁能取代它为“优雅”做出最好的注解。1955年2月的某一天,有感于当时的女性要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可可·香奈儿想:如何才能解放女性的双手呢?她头脑中灵光一闪,在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款手包上添加了一条肩带。这是奢侈品领域里第一款有肩带设计的手包,可可·香奈儿却只是十分随性地用当天的日期来为它命名,“2·55”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这款手包最初以长方形包身配合皮革或针织质地,饰以菱格纹车线装饰以及镀金方扣的简洁造型出现,灵感据说来自于香奈儿年轻时对于骑马的喜爱。香奈儿女士巧妙地“移植”了一条细长带子在包上,把它设计成一款可斜背的手袋,正因为这种开创性的随身便携设计,使这款皮包迅速成为一种生活新姿态的象征。时至今日,金属链带已成了“2·55”手袋的经典标志,无论是晚宴包上的金链背带,还是日装包上穿有皮革的链带,都让人只看一眼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别具匠心的设计,香奈儿“2·55”手包的做工繁复到令人瞠目。从剪裁、贴合、缝纫、再剪裁、拼接、装上拉链、镶嵌扣眼、缝好搭扣、完成、包装等一系列工序,一切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款香奈儿“2·55”手包在问世之前,都需要6个工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制作过程,花费10小时,经过整整180道工序,才能最后完成。而在正式开工生产前,还需要一周的时间制作出标准样品,同时生产工厂需要与康邦街门店进行不断的交流沟通。一般来说,对于一个有30到40个款型的系列,所准备的原型样本往往会超过200到300个。

开创性的便携式设计,再加上独特考究的做工,“2·55”手袋迅速成为一种优雅精致生活的全新象征,从此,这款畅销全球的手袋不仅成为众多时尚女性最梦寐以求的单品之一,也打动了无数著名美人的芳心: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影星罗密·施奈德……50年来,每个时代的优雅女子,无不对香奈儿“2·55”宠爱有加,而可可·香奈儿本人,更是这一经典手包永恒的精神实体。这款经典手袋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香奈儿造型中的又一个经典。

在手袋之后,1957年,可可·香奈儿又推出了一款与传统大相径庭的女鞋——黑色鞋尖与米色鞋身的后绑带双色鞋,从此拉开了50年经典的序幕。

香奈儿说:“鞋子是优雅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双好鞋可以衬出女性优雅的气质。”黑色鞋尖配合米色鞋身,和鞋侧的松紧带,这两个元素构成了经典的香奈儿双色鞋,同时呼应了香奈儿女士讲求自主而舒适的主张。黑色方形鞋头的设计,使足部看起来较为纤细,同时也能起到实际的保护作用;米色的鞋身则和腿部融为一体,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拉长腿部线条的效果。双色鞋的设计简洁大方,细致的后绑带设计更为腿部线条增加了韵味。在内侧鞋带上,则增加了松紧设计,这使得鞋形不但更服帖脚型,也能顺应脚部的动作和承受压力。可可·香奈儿女士说:“会穿好鞋的女人,永远是最美的。”由此又为她的双色鞋系列创作了一条经典时尚格言:“鞋子是优雅的点睛之笔。”媒体对此款设计也十分欣赏,他们亲昵地称它为“灰姑娘的新鞋”,这款双色鞋一经推出,立即引领时尚风潮并成为经典的香奈儿造型之一。

那么,经典双色鞋的灵感源自何处?正如可可·香奈儿女士总是能由男装的设计中寻找灵感,以增添生活的便利性一样,休闲男鞋的设计,正是双色鞋的灵感来源。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网球、高尔夫等诸多绅士们喜爱的运动都是在草地上进行的,而男鞋上黑色的鞋头设计正是防脏污的不二法门。香奈儿女士由此得到灵感,虽然当时双色鞋并没有出现在香奈儿家族的产品中,不过香奈儿女士本人却经常穿着。在一张1937年香奈儿女士与知名芭蕾舞家赛吉·里法的合影中,她脚上穿的正是一双休闲款的厚底黑头凉鞋。不过,双色鞋的设计一直随社会的发展更换着时尚的外形,以契合时尚的脉络。香奈儿女士一向擅长从自己的游历和经验中撷取灵感,加上实用性的考量,创作既时尚又实用的作品。比如,在一次与西敏公爵的海上航程结束后,她便创作了一款以帆布为材质,配上黑色皮革鞋头的帆船鞋。

为了更好地提高鞋与服装的搭配性,香奈儿女士把米黑双色鞋的设计进一步发扬光大,创作出四款不论套装或晚装,各种场合皆适宜的双色鞋设计:

米/黑双色鞋——白天的各式场合穿着均恰到好处;

米/深蓝双色鞋——适合夏季的白天穿着;

米/深咖啡双色鞋——与运动休闲服饰相搭配最佳;

米/金双色鞋——晚宴礼服的最佳伴侣。

在当时定制服装的优雅及整体搭配概念下,鞋子必须要完全与礼服相搭配,香奈儿的双色鞋设计则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时尚革新。这也难怪香奈儿女士能信心十足地说:“只要四双鞋,我就能环游世界”。

如同香奈儿的经典小黑裙、“2·55”手袋以及套装一样,这款后绑带双色鞋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佳作,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变化出更多元的面貌。在1959年,香奈儿推出以充满生命力的红色为鞋头颜色的设计,此外还有金色或银色等,有时候选用细致的黑色丝缎与小羊皮互相搭配,鞋尖或变方头为尖头、圆头,或缀上蝴蝶结等其他装饰。1967年时,为了完美搭配套装,香奈儿甚至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加上金属材质的款式。双色的设计俨然成为香奈儿品牌的象征,1966年,香奈儿更把这种方法运用在高跟包鞋与小羊皮缀蝴蝶结网球靴的设计上。

香奈儿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而可可·香奈儿女士的名气和声望也达到了她人生的顶峰。纵观时尚界,几乎没有哪个设计师像她这样,在七十岁高龄的时候,顶着舆论的压力,超越往日的成就,成功地又一次引领了全球时尚界的潮流,不仅将她自己的传奇经历延续了下去,还把香奈儿品牌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