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生华丽谢幕
第二节 传奇人生华丽谢幕
变的是我,而非时尚,时尚的是我。
——可可·香奈儿
可可·香奈儿有这样一张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坐在康邦街总店的楼梯上,四周布满了她喜爱的金器、乌木漆面屏风与水晶制品。她是时尚界的大师,她在流行品位上的判断不容置疑。直到生命的尽头,她始终让自己的形象和风格更臻完美。这个可敬可畏又迷人的形象,正是可可·香奈儿留给世人的感觉。这位时装界的女王,自从复出以来,就一直住在康邦街旁边的丽兹酒店。尽管她过着王侯般的生活,走到哪里身后都跟随着一队人马,但是,当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丽兹酒店华丽的房间时,人群散去,最后往往只剩下她一个人,日复一日孤独地躺在床上。每逢周末,她总是独自一人来到墓园,尽管她并没有一个亲人或朋友葬在这里,但她还是愿意独自在墓园中散步,就像她童年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在墓地中玩耍一样。
独自一人的时候,可可·香奈儿在想些什么呢?有可能还在想着她的那些套裙、外套,也有可能在回顾她一生的经历。是的,当一个人步入老年的时候,总是喜欢回忆过去,相信香奈儿女士也不例外。一路走来,可可·香奈儿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如穆格拉利说:“在我看来,可可·香奈儿一生就是为成功而生的。”但是,没有亲人与她分享成功的喜悦,也没有子女继承她开创的事业,这对于香奈儿来说,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过简单的生活,有丈夫和孩子——和你爱的人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生活。”香奈儿晚年曾经这样教诲晚辈,可是我们都知道,年轻的时候,香奈儿有许多机会去过她所谓的“简单生活”,她的身边从来就不缺少追求者,只要她愿意,她完全可以像大多数女人一样,结婚、生子,过平淡的生活。但是,这个狮子座的女性选择了过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她不甘心做任何一个男人的附庸,哪怕他富可敌国,哪怕他才华横溢。她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为此她一次次放弃安逸的生活,全心全意去缔造自己的时尚帝国,因为可可·香奈儿是一个为工作和梦想而生的女人。小加布里埃,她姐姐的外孙女,后来回忆她的姨婆时说:“她一直都在为自由而战——无论是想要摆脱童年阴影,还是奥巴辛的艰难岁月——这也是为什么她设计那些让女人获得自由的服装。所有核心所在都是自由——为了自由地开车、骑车、走路去上班,你甚至应该忘记你穿了什么。忘怀也是一种自由——所以她自由地忘怀前尘往事。就算她不能真正忘却,她也会将记忆封存于某处,不把沉重的过往背负在身上——就像她设计的那些服装,看上去如此轻灵,仿佛毫无重量。”
为了自由地生活,为了让更多女性像自己一样自由地生活,香奈儿选择了一条孤独的路,尽管有的时候她觉得自己人生失败,并为此感到沮丧,但这样脆弱的时刻毕竟不多,正如可可·香奈儿自己所描述的那样:“我径自走在自己开辟的道路上,虽然这条路也曾使我厌烦。我是这条路的奴隶,因为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更多时候,香奈儿沉浸于工作所带来的快乐中,她总是手握剪刀,甚至连就餐的时候也不例外,她一边挥舞着剪刀,一边滔滔不绝地发表言论,她语速快得让人根本跟不上她的思路。为女人设计服装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总是让自己处于一种冲锋的状态,下一次发布会的舞台就是战场,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她得拿出最好的作品,让巴黎看看,让纽约看看,让全世界看看,尽管已经八十多岁,香奈儿女士仍然走在时尚前端。
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踏入时尚界的第一天开始,不同设计师带来的各种标新立异的风潮对可可·香奈儿的冲击就始终没有中断过,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艾尔莎·夏帕瑞丽。
夏帕瑞丽,意大利籍女设计师,20世纪30年代横空出世,她的才华就连骄傲的香奈儿也不得不表示敬佩,称她为“裁衣服的艺术家”。她喜欢用丰富如野兽派画家的色彩,加上她那惊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时装帝国气势直逼20年代由香奈儿创造的黑裙天下;如果说香奈儿的设计为时尚界带来一股清新自由的空气的话,夏帕瑞丽的设计就像是时尚界中的一缕既甜又呛的香气。两个人你争我夺持续多年,让旁观者不禁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不过,如果没有她们之间不同风格的竞争,那个时代的时尚界肯定不会像当时那样绚丽缤纷,充满生机与活力。
与出身低微的香奈儿不同,生于罗马贵族家庭的夏帕瑞丽堪称是一位艺术女青年,从出生那天起,她就是伴着那些奢华而精美的玩意儿度过的,移居巴黎后,夏帕瑞丽与众多艺术家交往起来更是如鱼得水——达利是她的座上宾,凡·童根、希鲁勃格等都是她的亲密朋友。与这些前卫艺术家的思想碰撞,开拓了这位年轻时就以才女著称的女艺术家的思维,她甚至将超现实主义的风潮引入自己的时装设计当中,与达利合作设计的那条著名的龙虾裙,就是其中的显赫之作。此后,她更是广泛地涉猎,并且将各种流行思潮融会贯通,甚至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都可以激发她创作的灵感。在这样开阔的思维下,她的不少设计都成为超越时代的经典之作,别的暂且不说,就说近年来一度被好莱坞名流们狂热收藏的骷髅图案,其实绝不算是号称“英国时尚教父”的亚历山大·麦昆的首创——那是夏帕瑞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玩过的!
以惊人的粉红色作为自己的标志,发挥艺术家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大胆而且天才地将艺术与服装设计相结合,夏帕瑞丽的高调和张扬,让习惯了简洁、低调,喜欢纯净黑色与白色的香奈儿小姐十分看不惯。此外,夏帕瑞丽创造出来的许多服装界的“第一”,也是令香奈儿十分不舒服的原因之一。
她是第一个创造主题时装展的设计师,并且在1935之后的五季中,曾经一下子推出了八个主题系列。
她将服装上的视觉焦点从传统的腰臀位置上移到肩部,通过加宽垫肩,以调整女性肩臀的视觉比例,一时间带动女权主义盛行的垫肩流行风潮——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股风潮还深深地影响了主宰着女性时装设计的男性设计师们。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可可·香奈儿关闭自己的时装店时,有些人认为,这是香奈儿在与夏帕瑞丽的竞争中甘拜下风的表现,因为在此前的你争我夺中胜负难定,所以借战争的机会避其锋芒。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但这种说法却从侧面说明二人竞争的激烈。不过,才华横溢的夏帕瑞丽在二战结束后却没什么作为,虽然也曾在1945年一度恢复店面,但是到了1954年,也就是可可·香奈儿复出的那一年,夏帕瑞丽黯然关闭了自己的店面。在两个人的竞争中,香奈儿终于笑到了最后——这样的结果,也许正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香奈儿所说的那句话:“流行稍纵即逝,但风格永存。”
而这一次,在时尚界无可争辩地辉煌了数十年的香奈儿面临的冲击,来自于伦敦流行时尚趋势设计师玛丽·奎恩创作的迷你裙。
时至今日,迷你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毫无新鲜性可言,但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新旧思潮的交替中,它的问世,基本上可以用“惊世骇俗、离经叛道”这八个字来形容。不过显然,年轻女孩子不喜欢总是被限制在优雅的高级时装中,有的时候,她们希望和母亲甚至祖母穿不一样的东西。与其说她们选择超短裙是出于喜欢,不如说是因为她们渴望新鲜,渴求变化,希望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玛丽·奎恩敏感地发现了这种状况,于是她和丈夫率先抛弃了那些年长而保守的顾客,专注于年轻人的世界,并且亲自操刀设计服装,在自己的店面中售卖。他们推出的第一款服装,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迷你裙。
在那个时代的英国,尽管裤装早就普遍被现代女性接受,但是最大限度地露出自己的双腿,显然一开始并没有让接受传统淑女教育的英国人理解,早在迷你裙发明之前,迪奥因为把裙子的下摆剪短了几寸就曾引起了时尚界的轩然大波。事情过去不过短短的数年,玛丽·奎恩的迷你裙就完全颠覆了传统,它将年轻女孩子的美腿大张旗鼓地展示给世人,这代表了怀疑、反叛、解放与自由,迷你裙就像专门为这样的年轻一代设计的一样,很快地便风行开来。
虽然可可·香奈儿对这种着装风格十分不屑,但是,很显然,她的意志也无法阻挡这股以短为美的时尚潮流滚滚而来,不仅年轻女孩纷纷露出光润的大腿,甚至一些上了年纪的女士也毫不介意地露出已经明显刻上岁月痕迹的皮肤。一时间,许多时装公司纷纷跟风去生产迷你裙,只有香奈儿不为所动,虽然公司的业务量明显减少,很多员工也都在质疑:老板是不是太顽固了?把裙摆提高一些又有多难呢?香奈儿仍然不改初衷,她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因为她相信,“懂行的主顾穿上几天超短裙,还会回到香奈儿,我们的衣服可以供她们一年四季都有选择,超短裙每年能有多长时间的生命呢?”
事实再一次证明,可可·香奈儿的坚持是正确的。尽管接下来的几年,在新风尚的冲击下,她每隔半年举行的时装发布会受到媒体的冷遇,来参加的人也表现得缺乏热情,甚至有很多人不等发布会结束就提前退场,但是,数年后,《女装时报》发布的一项在纽约所做的调查,让人们再次见识到了香奈儿准确的判断能力和预测能力。这项调查显示,在众多时装公司亏本之际,香奈儿公司的销售额同比上升了30%。
这个时候,迷你裙的风头已经过去,短短的裙摆毕竟不适合所有的场合。其他服装公司亏本,皆因盲目跟风。而可可·香奈儿的过人之处就在这里,她从来不被潮流牵着鼻子走,她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因为潮流瞬息万变,没有谁总是看得准、跟得上,改变自己去迎合潮流,始终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一条超短裙,它的寿命也不过匆匆数年而已,当你还在因跟上潮流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它已经过时了,走在时尚前面的设计师已经开始创作新的款式了。时尚的更迭就是这样迅速,所以一个天才的设计师,她的过人之处不在于她是否跟得上潮流,而在于她是否有眼光预见潮流,是否有能力引领潮流。可可·香奈儿之所以被人们称为伟大的设计师,就在于她从来不迎合潮流,她一生都在致力于引领潮流,如果暂时做不到这一点,她也不会改变自己的风格去迎合别人,她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认同她的风格。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香奈儿设计创作的,是永恒的流行。
遗憾的是,香奈儿的风格可以永存,但是她的生命,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走到了尽头。
1971年1月的一个星期六,为即将到来的时装发布会,可可·香奈儿照例独自工作到很晚。第二天,因为员工们都休息,香奈儿也只得留在饭店里。她的朋友克劳德·德雷中午来拜访她,她们在楼下的餐厅共进午餐。她们在那里聊了很久,当她们离开的时候,夕阳西下,天已经快黑了。德雷向香奈儿挥手道别,香奈儿告诉德雷,明天她还照常去康邦街工作。
回到丽兹饭店自己的白色卧室里,香奈儿立刻和衣躺在床上,她告诉女仆席琳自己很累,想休息一会儿。晚上8点半左右,香奈儿从梦中醒来,大声喊着席琳的名字,让她赶快把窗户打开,说自己快要喘不过气来。在席琳的帮助下,香奈儿像往常那样,为自己注射了药物。这是一种类似于吗啡的药物,多年以来,她都是依赖这种药物才能入睡。她必须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因为劳累了一天,她需要休息;也因为只有在睡梦中,她才能抵抗清醒时难以忍耐的孤独。
不过,香奈儿的睡眠质量很差,她饱受噩梦的困扰,而且,她梦游的老毛病重新发作,有时,她会突然从床上坐起,拿起剪刀胡乱地剪着她的睡衣;有时,她会走进浴室,拧开水龙头,一遍又一遍地洗手。不知道多少次,她从床上摔下来或者在浴室里滑倒,但是她从不去看医生,她总是独自一个人默默地处理好伤口。她不愿意以这样不体面的形象示人,即使已经七八十岁,她仍然只愿意向人们展示她美好的一面。
然而这一次,香奈儿睡得十分安稳,没有噩梦,没有梦游,她在睡梦中去了另一个世界。女仆给她换上她喜欢的白色套装的衬衫,为她戴上心爱的项链,这个叱咤时尚界近半个世纪的女性,带着她的机智和俏皮,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在她活着的时候,她总是感到难以面对自己的过往,总是喜欢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来掩盖真相,当她逝去以后,她终于不再被这样的担心所困扰。她那么不喜欢孤独,但是仍然孤独地度过了余生;她生前是那么显赫,可当她临终的时候,一切又是那么平淡。
依照香奈儿的遗愿,人们没有把她葬在巴黎,而是葬在瑞士洛桑的墓园。墓碑上刻着五只狮子和一个简单的十字架,在她的名字之下,写着出生和死亡日期。香奈儿远离时尚界的时候,曾经在瑞士居住,她不仅在那里买了房子,还度过了她人生中最闲适的时光。香奈儿把自己最后的归宿选在这里,固然是喜爱这里的皑皑白雪和纯净天空,相信她更喜爱这里自由的空气,在这里,不会有人对她过去某一段的经历指指点点,她将获得难得的安宁。
香奈儿身后留下的财富有多少?有人说是9000万美元,有人说是达到了数亿美元。可她没有法定的继承人。
当香奈儿的丧礼在康邦街附近最宏伟的教堂——玛德莲教堂举行时,香奈儿的所有模特排成一队长龙来向她告别。尽管这些年轻女孩对香奈儿以往的严厉颇有一些微词,但是,真的失去了她,这些女孩子就像失去了生命的支撑,显得惶然不知所措:今后的香奈儿公司将何去何方?这里的T型台是否还能是一条康庄大道,引领着她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不仅仅是这些漂亮的姑娘们忧心忡忡,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对失去灵魂人物的香奈儿品牌的发展深怀忧虑。的确,因为有了可可·香奈儿,才有了与她同名的品牌,她们一起成长、壮大,她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来形容;当这个人远去的时候,人们为品牌的生命担忧,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香奈儿女士去世四十多年后,香奈儿品牌如她在世时一样,依然走在时尚潮流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