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菱角

第三节 菱角

一、品种选择

江苏省经过品种筛选试验表明,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馄饨菱、二角红菱、姜堰小白菱等品种的早熟性较好(图4-23)。

图4-23 菱角早熟品种

实践中还发现,北方引进的菱角品种倾向于早熟,南方引进的品种倾向于晚熟。从微山湖引种的菱角熟期提早,而浙江省金华市设施早熟栽培的菱角品种引进到江苏后,熟期明显延迟(图4-24)。

图4-24 金华设施早熟菱角品种

菱角的品种类型较多,以刺角数目分为二角菱和四角菱;以成熟果实的外表皮色分为青菱和红菱两大类,且从深绿色到紫红色还有很多过渡类型;而根据菱角果实的大小还可以分为很多品种类型,大的菱角果实单果重接近50g,小的不足5g.设施早熟栽培宜用中小果形的品种。各地还可根据当地品种资源和市场消费习惯,结合外地引种和每年选种留种,不断筛选适于设施早熟栽培的菱角品种。

二、直播或育苗

菱角春大棚早熟栽培可以直播栽培,以每亩15~25kg均匀撒播。但因前期水温升高,可能出现浮萍和青苔(水绵)旺长,影响菱盘的生长,因此,宜在前期实施高密度,乃至超高密度播种育苗,促使菱盘尽快占满水面,抑制浮萍或青苔的蔓延(图4-25)。

1.播种时期

菱角种子(果实)发芽前需要经过低温春化,因此不宜过早播种。一般在当地开春气温回升之际或稍提前几天播种。

2.苗床

可以整个大棚做成一个凹畦作为育苗床,然后灌水,播种。为便于育苗期间的管理,宜在大棚中间筑一田埂,每个大棚做成2条凹畦(图4-26)。苗床应在播种前15~20天制作,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促进温度提升。

图4-25 菱角田中的浮萍和青苔

图4-26 菱角育苗畦

行家指点

注意使用清洁水源,如果基地的浅表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的硬度较低,宜在育苗大棚旁边钻一眼机井,利用地下水灌溉,既能保证较高的水温,又能防止青苔、浮萍等杂物进入田间。

每亩施腐熟的厩肥1000kg、钙镁磷肥25kg.为防止青苔旺长,宜多施有机肥,尽量少施化肥,以使水体浑浊,抑制青苔发生。施基肥后耕翻整平,并放水泡田。开始时放入少量的水,根据水面调平床面,尽量使苗床平整。

3.播种

播种前取出前一年选留的菱种,再次在清水中筛选,剔除腐烂、漂浮水面的种果,以备播种。

为使菱盘尽早布满水面,应尽量加大播种量(图4-27);但应注意避免移栽前的菱盘密度过大,较迟移栽的又不能播种过密。因此,宜根据计划移栽时期,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图4-27 较高密度播种菱角

如果是冬闲田或越冬茬旱生蔬菜后种植大棚菱角,则播种量可以高达每亩150~200kg;若是草莓、秧草等越冬长季节旱生作物后接茬进行越夏茬种植,则菱角育苗床的每亩播种量以80~100kg为宜。每亩育苗床所育秧苗可供15~20亩大田栽植。

菱角萌芽时先从中间的发芽孔长出胚根和胚轴,胚根很快伸出水面并先端枯死,胚轴上则分化出胚芽,胚芽生长形成菱茎并抽生分枝,顶端抽生叶片,发育成菱盘。随着生长时间推移,分枝上也能抽生二级、三级分枝,形成的菱盘初步布满整个水面(图4-28)。

行家指点

在较深的水中,菱茎上抽生的侧根形成较短的羽状水中根;水位较浅时,侧根若接触到土壤,则能扎入土中形成较长的土中根。

4.水位

菱角生长必须保持一定水位。前期宜尽量降低水位至3~5cm,以尽快提升棚内温度,促进发芽和抽生新叶。待菱盘基本布满水面,可适当加深水位至10~15cm,一般不超过20cm.

5.肥料

如果菱盘生长迟缓,新叶发黄,则应适当追肥。追肥最好用稀释的低浓度液态有机肥。如用5%左右的沼液进行水面泼浇,既能补充养分,又能使水体浑浊,防控青苔;或者用0.5%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菱角育苗期间原则上不要追肥。如果是开春后3月移栽大田,所施基肥应该足以提供所需养分;即使到晚春初夏移栽,也因播种密度很高而应适当控制菱苗生长,防止菱盘过于拥挤而诱发病害。

图4-28 菱角萌芽生长过程

6.病虫草害

菱角育苗期间主要是青苔、浮萍等藻类和莎草等杂草危害(图4-29)。青苔喜生于含有机质丰富、静止、透明的小水体,菱角苗床前期为升温、保温,不宜勤灌水,因此青苔蔓延很快。其不仅和菱角幼苗争夺养分,而且大量繁殖形成的丝状体裹挟菱盘的生长。浮萍主要是由灌水带入,可在菱角整个生育期发生。浮萍或青苔发生时,可以适当加深水位,结合人工打捞,用10%苄黄隆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每亩用量15g兑水25kg水面喷雾。此药也可防治田间的鸭跖草等杂草。

行家指点

在水面撒草木灰或麦芒,能有效防止青苔的蔓延。

图4-29 青苔、浮萍危害

菱角设施育苗期间因薄膜的物理阻隔,病虫害一般很少发生。低洼湿地区域可能有椎实螺发生(图4-30),可用四聚乙醛(密达、梅塔、灭蜗灵)防治。如有白绢病发生,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加40%霜霉威水剂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亩用药液40~50kg.

图4-30 椎实螺

三、移栽

菱角可以根据前茬旱生蔬菜的让茬时间随时移栽。如果是冬闲田或越冬茬旱生蔬菜,可以在棚内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移栽,长江流域一般在3月。如果旱生作物是草莓、秧草或日光温室番茄、黄瓜等越冬长季节栽培作物,则可以推迟到5~6月初夏季节移栽。

移栽前按常规整地、施肥、灌水、耥耙,做到田平、泥烂、水足。水位以5~10cm为宜。菱角移栽宜当天起苗,当天移栽。将菱苗从育苗田间拔起,头尾同向放入保湿的容器内,运到移栽的棚内。只要菱茎上有根,理论上都能移栽成活。

根据种苗数量、单株菱盘数目,以及大田种植时间,确定适宜的移栽密度。一般行距1~1.5m、穴距1m,每穴3~5株,有菱盘10~15个。将数株秧苗根部捺入土中5~8cm,中心部位用泥土压牢,然后将水面的菱盘理顺摆正,呈四周扩散状(图4-31)。如果种苗数量充足,水作种植时间较短,宜加大移栽密度;如果种苗数量不足,水作时间较长,或主要生产菱茎,用于特色菱梗菜加工,则可以进一步降低移栽密度。

图4-31 菱角移栽

四、管理

1.温度

早春移栽后至菱苗缓苗前,以闷棚升温促缓苗为主,棚内温度以15~30℃为宜。外界温度稳定在15℃以上后,可逐渐揭开裙膜通风降温,直至撤除裙膜和顶膜。

行家指点

在静止水体中发育的菱角果实壳厚,采收时搅浑的水中微粒沉积在果实表面难以清洗,商品性下降。因此,采收期间宜保持田间水流。

2.水位及水流

低温阶段宜以浅水位为主,随温度升高而水温上升,应逐步加深水位至15~20cm.随着气温和水温的进一步升高,尤其是开始采收以后,应使田间保持缓慢的水流,以控制田间水温不超过30℃。

3.肥料

菱角在开花结果前一般不用追肥,如个别田块出现缺肥,生长不良现象,可每亩追施尿素7.5kg左右。追肥一般在开花结果期进行,以追施磷、钾肥为主,此期菱盘基本盖满水面,宜在晴好天的傍晚,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10天1次,以补充养分,防止早衰。

生长时间较长的田块,出现缺肥迹象时,应及时追肥。可每亩撒施三元复合肥10~15kg.菱角田撒施颗粒肥料后,宜再用清水冲洗,以防肥粒粘在叶面上产生肥害。

4.病虫草害

除了苗期可能发生的病虫草害以外,移栽后主要有菱角萤叶甲等虫害和白绢病等病害(图4-32)。

菱角萤叶甲是菱角的毁灭性害虫,其危害还在于能迁飞和跳跃,难以防治。必须重视防治,治早治了,药剂防治应在全部菱角种植区域统防统治。在发生初期可用25%杀虫双水剂500~6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2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图4-32 菱角病虫害

白绢病,又名菱瘟、白烂病,是菱角最主要病害。发病初期先是叶片受害,最初叶片呈黄白色或灰白色、水渍状小斑,之后迅速扩大,并造成叶片腐烂,最后有可能造成大面积菱叶枯萎腐烂。一般在高温高湿时,白绢病发病严重。可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g加200g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50kg喷雾,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一般每5~6天1次,连喷3次。

5.疏菱盘

为保证菱角的前期产量以提高种植效益,无论是直播还是育苗移栽,都以较高密度为宜,以使菱盘尽早布满水面。但随着菱角进一步生长,菱茎上不断抽生分株并形成新的菱盘,致使菱盘过于拥挤,导致菱角开花后花(果)柄无法向下沉入水中发育。因此,当菱盘密度过高时,应及时疏除部分长势较弱、直径小于20cm的菱盘(图4-33、图4-34)。

行家指点

生长盛期的菱盘密度宜为每平方米12个左右,菱盘的外围叶片翘出水面形成不超过45°角,否则应疏除部分菱盘;若菱盘的外围叶片都平铺在水面上,则说明菱盘密度过低。

图4-33 田间密度不适宜

图4-34 适宜的菱盘密度

五、采收

发现田间菱盘上有小白花开放,说明菱角进入开花结果期。过后15~20天,应间或进入田间,小心翻开菱盘观察菱果的生长状况。若发现部分菱盘上有1~2个菱果达到采收标准,则应及时开始采收(图4-35)。

图4-35 菱角采收

前期的菱果偏小,应及时采收嫩果上市。过后采收的菱角,会逐渐增大到与种菱一般大小。采收时以果实大小为准,凡是大小达到标准的全部采收。采收后结合清洗,将所有菱角置于盛水容器中淘洗,浮在水面上的为嫩菱,宜生食;沉入水底的为老菱,宜熟食。

六、选留种

一般在第3次采收时,结合菱角淘洗,将沉入水底的老菱,符合品种特征特性、果形端正、角先端较钝的菱角,装入透水容器如塑料编织袋,沉入活水的水体中,作为来年的菱种。

菱种在贮藏越冬中一般损耗约为30%,为满足一定播种面积的用种量,应将损耗估计在内,留足菱种。

行家指点

菱角果实的比重为0.7~1.4,嫩菱比重偏低、老菱偏高。

行家指点

菱角应注意年年选种,如果不注意选种,其种性会逐渐退化;反之若年年选种,其种性的优化也很明显。

七、清田让茬

根据种植计划,在下茬旱生蔬菜种植时间之前15天左右最后一次采收,将田间的菱角植株全部拔起,运出棚外。

田间断水后,地面会留有很多以前自行脱落的菱角果实(图4-36),可以捡拾后在水中淘洗,剔除漂浮水面和在水中上下沉浮的菱果,留下沉入水底的老熟菱角,作为翌年的生产用种。但此法切忌连年使用。菱角植株可以用作其他田块的秋茬种植,也可以堆沤制作绿肥。

图4-36 脱落田间的菱角

行家指点

根据土质情况,应确定一个断水降渍的提前量,否则可能下茬旱生蔬菜种植时土壤湿度仍然过高,影响生长。

部分传统产区还有制作菱梗菜的习惯,即摘除叶片和须根以后洗净,将菱茎切段,或晒干或盐渍,也可以开水烫漂,冷却后带水装袋,放入低温冷库,可长期保存,为水乡的特色风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