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江南春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西区初一(2)班

肖润东

褪去城市的繁华,披上水乡的素朴;忘记城市的喧闹,走进田野的幽静。江南,仿佛是用一条条柔美的线条勾勒出的水墨画,向我们呈现出江南独有的景色。

“江南草,如种复如描。”正值春月,春天像一支沾满绿意的笔,在大地这张巨大的宣纸上轻轻一点,这绿色便慢慢地晕开来,晕满这张宣纸……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清新淡雅的绿色吸引了许多人来到这里。孩子们最先来到草地上,他们坐着、躺着、踢足球、捉迷藏、放风筝,玩得开心极了。大人们坐在上面,草软绵绵的,犹如一张巨大的毛毯,舒服极了。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河的两岸,是一栋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它们正惬意地躺在阳光底下。屋檐上,一排排黑色的砖瓦在阳光底下散发着油墨的光泽,显得愈发厚重。木窗上,一个个古老的花纹相互映衬。风吹过,窗子摇动了一下,发出了“咯吱”的响声,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它的古老历史。墙上,一条条细小的裂痕刻在了它的脸颊上,如同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地老去。河的两边,是一排排蓊郁婆娑的柳树。它们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在春风的修剪下显得更加飘逸,宛如一个个少女,在风中摆动着它们的辫子。河上,一座青褐色的小桥连接着两岸。它在河的上空,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

“江南水,江路转平沙。”桥下,小河静静的,仿佛一条长长的银色的绸缎,铺在了两岸之间。它宛如一面镜子,在太阳的折射下散发着金色的光辉。它又像一个伟大的画家,把江两岸的老屋、垂柳刻画得惟妙惟肖。突然,远方传来了一阵悠扬的曲子,打破了此时的宁静。这声音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缓,时而急。江南的渔民们将自己的心情写在了歌曲上。循着歌声望去,渔民们摇着一叶叶小舟,划着小桨,捕鱼去了。远处,一条鱼儿从水中跳出,仿佛一个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旋转着,翻腾着,最后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姿势入了水。这里的鱼儿,不仅充满活力,而且品类丰富,肉质鲜美,怪不得渔家唱得这样动听呢!

不仅如此,就连这里的每一只动物,每一棵花草,也爱这江南的水。因为在这里打的井水,每一眼,都是那么的清冽新鲜,每一缕,都是那么的甘甜爽口,每一滴都是那么的晶莹剔透。草吮吸了它的乳汁,长得更加茁壮了,树变得更加青翠挺拔了,鸟儿唱得更加婉转动听了,就连这里的太阳,也变得更加柔和、更加温暖了。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一会儿,天阴了下来,随着一滴雨珠落在了湖上,在湖面上泛起了细小的涟漪之后,雨便轻轻地下起来了。江南烟雨,说得一点也没错。这雨,如烟,如雾,像牛毛,像花针,随着风洒满了江南。绵绵的细雨红了桃树,粉了杏树,白了梨树。牛在雨中静静地吃草,大人们撑起了伞,惬意地在这里行走。这烟雨,有没有沾湿正在草地上玩耍的儿童的衣裳?是不是正为老屋洗涤它的尘埃?是否为渔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不知不觉,天空便蒙上了一块黑色的幕布。江南的夜来了。月亮一出来,白天的喧嚣变得安静下来。昔日里吵闹的狗吠声哪里去了?耕地的老牛跑到了哪里?唱着歌的渔民怎么不见了?嘘——狗已经回到了窝中,牛正在做着美梦,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奔波劳累,躺在了柔软的床上。月这位慈祥的母亲正细心地为老屋披上薄薄的轻纱,在它的四周镀上了银色的边。她小声地唱着摇篮曲,用宽大的臂膀,哄老屋睡着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古老的江南,敞开了她的胸怀,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指导老师 陈翠萍)

专家点评

以五个诗句领起五个自然段,分别描绘江南春景的五个侧面:沾满绿意的遍地春草;古色古香的建筑和蓊郁婆娑的柳树;静静的小河与一叶叶捕鱼的小舟;随风轻洒、红了桃粉了杏的漫空烟雨;给大地披上轻纱的一天月色。五幅美景,地下天上,总合成一张立体的巨幅江南春景图。有观察,有体会,写景为主,抒情略少。

结尾处引出白居易《忆江南》,很好。末句大约推敲不够,与上文扣合不是很紧,表达不是太好。试作改写,供作者参考:

“江南春色,千年如新,依然以她特有的百媚千娇,沉醉着人们的身心,牵惹着人们无尽的忆念……”

(张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