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安丰中心学校初三(3)班
汪道运
雨是温柔的,我想,她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轻盈的东西之一。
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板的楼房,却可以在青砖绿瓦的小屋上,奏出悦人的神曲,于是屋内的人就幸福了,有了在雨中亲近大自然的福气。
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昂,如万马奔腾,浩浩荡荡;雨势舒缓,声音便如私语窃窃,像暖春时耳边的清风,带着一捧泥土的芬芳,轻柔地沁入你的心扉。
“滴答——滴答”她们深情地演奏着,听雨的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诗意。
人们喜欢听雨,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激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听,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所怀;而多情的诗人则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情的使者。当雨来临时,她会一直陪伴着你,直到终老。
闲暇之时,索性又听了一回雨,又听到这熟悉而陌生的雨声,迷蒙之中,雨声中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就好比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对情郎如泣如诉的幽怨,因久未沟通,而将我拒之千里之外,向我表达她对我的陌生。
然而我却能从点点滴滴中感受到她存在的气息,那散发着晶莹光泽的绿叶,那被打落在地上、打落在枝丫的花瓣,忽然使我有一种经历过生死轮回与佛光普度的沧桑之感。
哦,我醉了,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雨声里了!
有诗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宣泄,听时光的匆匆流淌。
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万般的惆怅、无奈,似乎只有在这瓦砾轻灵的雨声中,灵魂才可以喘息,才可以净化,才可以升华!生命,才可以延续!
我爱雨,更爱听雨的轻轻独唱,伸手去抓那跳动的音符,意难忘,情难了,把她装入我深深的心里,雨声依然在响,就好比我真实的心跳。
(指导老师 吴然昌)
专家点评
写雨,其实就是写到“自然”。
写雨,其实也就写到了“古代”。
写雨,当然最佳地就是写及“听”的雨境。
这篇《听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这些,表达了应有的情境,尤其是锁定在“声音”的一系列描述之上;也照例有不少的书卷书(也即“引用”相关“雨”的某某和种种)。
我还觉得他真我的之处是写及“少女”的雨意呢。
如果能再针对于“雨”在“现代”这样的一个喧嚣之中的“雨声”之含意和含想的话,那就更好。作者是写到了这一层的,比如就在一开篇的时候。但后面却没有将此作为谋篇的线索。
带有“古代”而“自然”的雨,将可打醒多少“现代”的喧嚣?作者很好的语言功力,还可以增强在一系列的“镜头”描写之上。
更大关注现代版的《听雨》。
(班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