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门秋月 苏川颙

峡门秋月 苏川颙

“独龙不照古阴崖,偏有明蟾度岭来。三峡凭将秋送入,双门似被月推开。”这是清代诗人张世宗在观“峡门秋月”奇景后写的诗(见光绪《奉节县志》)。

“峡门秋月”,是夔州著名的十二景观之一。此景如在峨眉金顶看佛光、在蓬莱看“海市蜃楼”一样,是很难遇上的。哪怕世居奉节,能饱览这一景观的人也是极少。欣赏“峡门秋月”,一要天气晴朗,二要恰逢其时,三要观看的位置适当,缺一不可。光绪《奉节县志》内有一“峡门秋月”插图,我看是编志者凭想象画的。若有那么多浮云在山腰飘绕,人们哪能看清峡门中冒出的一轮皓月。我生长在奉节已七十五年,往观十几次,看得最惬意的也只有一次。那是1948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秋高气爽,天无浮云,我舅父驾船把我送往下关城。小舟在长江上左右移动,徜徉在观庙沱一带,以适其位。我们注目观望峡口,只见江北的赤甲山及对峙的白盐山之间,在略偏于桃子山的中下端,徐徐冒出浅红色的月亮,其形由缺到圆、其色由深到浅,瞬至峡中。像前诗“双门似被月推开”描写的那样,一副皎洁的玉盘,旋于夔峡中央冉冉上升,渐渐缩小,浮离峡峰,历时不过四五分钟。此时,明月高照,江水涟漪,峰峦倒映,蔚为奇观,观后心旷神怡。返途感叹今天运气好,日后必有好运。

相关资料

苏川颙:男,奉节县人,奉节工商局退休干部,已故,夔州诗词协会、书法协会会员,擅篆刻书法。

注释

①我国古代神话称月中有蟾蜍,后因此以“明蟾”为月亮的代称。

②海市蜃楼:简称蜃景,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在海上常常出现的虚像中有美丽的山水风光和繁华的街市等。

课后思考

1.“峡门秋月”的美景能经常见到吗?

2.作者认为欣赏“峡门秋月”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3.你能简述“峡门秋月”展现出来的过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