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画廊燕子崖 张 娟
十里画廊燕子崖 张 娟
出奉节县城,北行六十里,有一幽深秀美的峡谷。峡谷长约十里,宽不足半里,最窄处仅数米,山脉呈南北走向,三山两河在此交汇。峡谷之内别有洞天,两岸壁立如削、松柏苍劲,山泉溪流,凌空抛练,飞珠溅玉,谷底河水哗啦啦日夜吟唱。峡谷内日照短,植被葱茏,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之称。夏日凉风扑面,三五步开外春夏两重天,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这就是素有十里画廊之称的燕子崖。
历史上,亘古蛮荒的燕子崖人迹罕见,峡谷内幽深险峻、沉寂荒凉,1949年以前曾是土匪出没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决定修筑奉节至巫溪的公路,打通峡内峡外的这段交通咽喉,于是在燕子崖的悬崖上开山凿道。那时,工人吊在悬崖上打炮眼、凿岩石,好几位牺牲了生命。咽喉道路通达了,燕子崖的美丽风光得以面世。从此,人们不用再由峡谷这端翻越到那端。燕子崖入口,百丈陡崖在此缓冲为三角形斜坡直至山顶。坡上满是油桐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桐花竞相怒放,粉中带白的花朵一嘟噜挽着一嘟噜,如絮似雪地铺展开去,是观赏桐花的好去处。
桐林丛中隐蔽着一条石梯,它蜿蜒而上,这是历史上由奉节通往巫溪、陕西的必经之道。石梯宽阔并可供骡马通行。沿石梯拾级而上至山腰处,悬崖边有奇石突起,面大若桌、形状似鼓,鼓面隐约有钉头可见,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鼓儿石。传说很早以前,对面山腰有石锣相对,过往行人到此歇息敲响石鼓,对面的石锣也会传出回应之声,于是“叮咚……”“叮当……”的锣鼓声回荡在寂静的山谷。后来开山挖矿,石锣被毁,石鼓也就哑然失声了。
过鼓儿石进燕子崖峡谷,首先迎接你的是瀑布。它凌空而下,飞珠溅玉的琼浆当头淋来,不论行人车辆都浇你个通体透爽。钻过瀑布,婉约秀美的峡谷在你眼前缓缓展开,好一幅山水画卷:青山、绿水、奇峰、异石、溪涧、飞瀑……立于竹溪河与草坪河交汇处,举目眺望,三山对峙、两河交融,在峡谷中形成一方桃园洞天。这时,让你仿佛穿越时空回归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这是燕子崖峡谷中最危险的地段,公路生生地镶嵌进岩石中,头上是悬崖万丈、壁立如削,脚下是万丈悬崖、刀砍斧切,让你感觉心惊肉跳、头晕目眩。此处风光可谓:奇与险敢跟夔门称雄,峻与秀堪与三峡媲美。
一路风光满目景,便前行到峡谷最窄处——卡门。此处,南北两山近在咫尺,仅一巨石相连,河水滑过石块坠入深潭,形成一道美丽的瀑布。每当山洪暴发,轰鸣之声不绝于耳,有“小壶口”之称。最为奇特之处在于南岸有独石傍峰而立,高约数十丈许,山顶有稀疏的松柏相伴。也许是缺土、少水、差营养的原因,树既不长高也不长粗,永远保持着骨感美的身材。此石坐江刺天,若剑似叉又如刀。传言独石之上生长灵芝,只可惜四面光滑如墙无法求证。山石之间仅能容一人独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人们送它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卡门!
卡门是通往草坪河流域的必经之道,20世纪80年代修筑乡村公路时,建设者们可能为节约材料,在两山最窄处的卡门架了座石桥,取名龙门桥。道路由卡门独石之下穿过,这石头就更显得摇摇欲坠。我回婆家得由石洞中穿过,每次过来过去我总紧盯着卡门的石头,担心它随时会掉下来把我砸成肉饼。不过还真是杞人忧天,至今它仍若铁塔般坚韧地立着,经历了风霜雪雨的洗礼,目视着来来往往的众生。如今龙门桥越叫越响,称这里为卡门的人却越来越少。
每当暮春时节,十里峡谷成为杜鹃花的长廊,两边山坡上杜鹃花开得漫山遍野、如火如荼。红的,似一簇簇跳跃的火苗;白的,如一团团洁白的雪花;蓝的,像一堆堆娇艳的蝴蝶兰;紫的,似一片片美丽的紫金梦。20世纪80年代,竹园镇政府那会儿叫作竹园区公所,为此曾举办过一届杜鹃花节,吸引过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来赏杜鹃。朋友,你若有缘光临燕子崖,燕子崖十里画廊定会给你清幽的惊喜,峡谷两岸杜鹃花更会让你感叹艳的惊诧。
燕子崖呀燕子崖,笑迎四方宾客来。簇簇桐花为君种,漫山杜鹃为您开。十里山水展画卷,百鸟在此搭歌台。流连忘返花丛中,心旷神怡乐忘怀。
词语汇积
飞珠溅玉 亘古蛮荒 哑然失声
婉约秀美 刀耕火种 恰如其分
课后思考
1.为什么说燕子崖是交通咽喉?
2.原竹园区公所在地“十里画廊”举办过什么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