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细菌耐药性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细菌耐药性的上升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严峻挑战,特别是控制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耐药菌的流行播散。为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2005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联合建立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2009年,上海市正式批复成立“上海市细菌耐药监测网”,受上海市卫生局委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具体负责“上海市细菌耐药监测网”的日常运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单位之一。早在1988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细菌耐药性监测专题组的支持下,我国卫生部组建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负责的北京和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经近30年的积累,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可靠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体系及合理的团队建设。
2017年5月,为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相关工作的通知(沪卫医政〔2009〕25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281号)等文件精神,在“上海市细菌耐药监测网”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真菌耐药监测的工作职责,更名为“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下设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组和真菌耐药监测工作组,分别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负责相应工作组监测网络的日常运行。
“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是我国第一个监测范围同时覆盖细菌和真菌的省级监测网络,其成员单位以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医院为主,监测网点覆盖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医院,网点分布涵盖中心城区医院及周边地区医院。入网成员基本条件:①三级、二级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②该医院已建立较完善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已开展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常规工作多年,参加外部质控并获合格证书;③该网点开展的细菌药敏试验符合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文件的各项要求。
“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专家委员会主要由资深的临床微生物学专家和临床医学专家组成,负责监测网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具体如下:①负责组建和扩建监测网;②负责监测网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③负责监测网工作的技术培训和考核;④跟踪考察耐药监测网新成员的常规工作;⑤对新成员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及能否纳入监测网作出决定;⑥解决和答疑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⑦对本监测网的工作条例提出修改意见。
“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自组建以来,本着“质量第一、兼顾数量”的原则,入网成员单位数量逐年扩大,现已由2009年的14所医院扩大至2017年的49所医院。2017年“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49所医院)按统一方案进行的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