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三级医院监测数据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1)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趋势:2014—2017年,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高峰为11.2%,低谷为9.5%,2014—2016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2016—2017年则呈现上升的趋势(图2—1)。
图2—1 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趋势
(2)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用药使用趋势:2014—2017年,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峰为37.9%,低谷为35.2%,2015—2016年有明显下降趋势,2017年则略有回升(图2—2)。
图2—2 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用药使用趋势
近4年来,虽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用药率有明显下降,但离专项整治所规定的不超过3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趋势:2014—2017年,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峰为40%,低谷为34.5%,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在稳步下降(图2—3)。
图2—3 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趋势
近4年,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基本都能达到专项整治所规定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60%。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趋势:2014—2017年,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50.6~53.1 DDDs。从2015—2017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总体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图2—4)。
图2—4 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趋势
近4年来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普遍都高于专项整治所规定的40 DDDs以下的标准。由此可见,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还有待加强。
(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消耗量变化:2014—2017年,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DDDs占全部抗菌药物DDDs的3.44%~4.14%。从2014—2016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消耗量明显增多,3年间增长了1.2倍。2016—2017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消耗量基本持平(图2—5)。
图2—5 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消耗量占比趋势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严重感染,近年来该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出现和蔓延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努力研发新的抗菌药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探讨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大限度地延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6)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情况: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被誉为“最后一道防线”,在大多数情况下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广谱、强效抗菌药物。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发展,耐碳青霉烯抗菌药物细菌也逐渐开始在全球蔓延,给临床抗感染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
表2—10是上海市各三级医疗机构全年抗菌药物累计DDDs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累计DDDs。除去数据不完整的医疗结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消耗量占比超过4%的医疗机构在50%左右。由此可见,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现状不容乐观,不仅加大了患者的医疗负担,还有增强耐药性的可能。
表2—10 上海市三级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消耗量情况
续 表
续 表
注:按各医疗机构首字拼音排序,其中海军军医大学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这九家医院因为数据缺失,故没有列入上述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