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瘟
【简介】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一种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当前危害养猪业最大的传染病之一。由于普遍重视疫苗免疫,目前少见大面积暴发,多数以地方流行和散发为主;繁殖障碍型和慢性猪瘟较多见,且不分年龄、不分季节、不分品种;规模化养猪场发病率低,散养猪发病率高;外购隐性感染仔猪极易发病,特别是在免疫猪瘟疫苗后;多和其他猪病混合感染。
【病原】
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毒颗粒较小,基因组为单股RNA。目前仍认为猪瘟病毒为单一血清型,但病毒强度可有强毒、中毒、低毒之分。强毒株引发高死亡率的急性猪瘟,中毒株多是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低毒株多感染胎儿。
【临床症状】
(1)急性猪瘟 患急性猪瘟的病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高的可达42℃,呈稽留热型;有结膜炎,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便秘拉稀交替发生,有的出现呕吐;有的后肢麻痹,有的发生惊厥;至中后期时耳朵、颈部、下颌、鼻端、背部、腹部、乳房、包皮、臀部、尾根、会阴、四肢甚至整个后躯皮肤出现发绀(红紫)、出血;有的乳头发青、出血。一个猪场如发生疫情,自第一例出现至完全平息需2~3周。
图1-1-1 全身红紫
图1-1-2 腹部皮肤红紫
图1-1-3 耳朵红紫
图1-1-4 耳朵、四肢皮肤红紫
图1-1-5 耳朵、鼻端皮肤红紫
图1-1-6 臀部、外阴、会阴皮肤红紫
图1-1-7 腹底部皮肤出血斑
图1-1-8 后肢皮肤出血斑
图1-1-9 包皮周围皮肤出血斑
图1-1-10 乳头皮肤轻度发青
图1-1-11 乳头皮肤重度发青
图1-1-12 乳头皮肤出血斑
图1-1-13 大群发病
图1-1-14 结膜炎,有脓性分泌物
图1-1-15 慢性者眼睑肿胀
图1-1-16 严重者黄色下痢
(2)慢性猪瘟 又称为“温和型猪瘟”。慢性猪瘟可以由急性转来,也有一发病即是慢性的。主要表现为体温时高时低,不断反弹;吃料极少,消瘦;生长缓慢,大小不均;运动失调,后躯打晃;皮肤苍白,有的出现坏死性皮炎;包皮积尿。
图1-1-17 哺乳仔猪大小不均匀
图1-1-18 生长猪大小不均匀
图1-1-19 体形消瘦、皮肤苍白贫血
图1-1-20 皮肤斑块状坏死
图1-1-21 耳朵干性坏疽、折卷
图1-1-22 慢性猪瘟包皮积尿
(3)迟发型猪瘟 迟发型猪瘟主要是感染胎儿。如果初生时是正常的,则终生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这种猪表面看生长健康良好,但很快就出现慢性猪瘟的表现,且不免于死。如果怀孕母猪先天感染,可导致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弱仔猪有的站不起来、有的站起来但不会走、有的会走却无法吃奶,存活3~5天仍然死亡。
图1-1-23 迟发型猪瘟产出弱仔
图1-1-24 迟发型猪瘟产出死胎
【剖检变化】
(1)急性猪瘟 急性猪瘟因是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所以剖检变化主要是各内脏出血,即各淋巴结出血、喉头出血、肺出血、胃黏膜出血、肠壁出血、肠系膜出血、心肌出血、肾脏出血、膀胱出血。
图1-1-25 腹股沟浅淋巴结出血
图1-1-26 腹股沟深淋巴结出血
(2)慢性猪瘟 慢性猪瘟还表现为肾脏贫血有少量出血点、肠黏膜扣状溃疡。
(3)繁殖障碍型猪瘟 繁殖障碍型猪瘟主要是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图1-1-27 各淋巴结出血
图1-1-28 淋巴结切面出血呈大理石状
图1-1-29 肠系膜淋巴结出血
图1-1-30 喉头点状出血
图1-1-31 喉头斑块状出血
图1-1-32 腮腺充血化脓(自刘思当)
图1-1-33 肺脏弥漫性出血
图1-1-34 肺脏小点状出血
图1-1-35 胃黏膜点状出血
图1-1-36 胃黏膜大面积出血
图1-1-37 全胃出血
图1-1-38 胃黏膜溃疡性出血
图1-1-39 胃黏膜陈旧性出血
图1-1-40 小肠壁出血
图1-1-41 结肠壁出血
图1-1-42 肠系膜出血
图1-1-43 慢性猪瘟结肠黏膜内淋巴滤泡丛溃疡——扣状肿
图1-1-44 心肌外膜出血
图1-1-45 心肌内膜出血
图1-1-46 急性猪瘟肾脏弥漫性出血
图1-1-47 慢性猪瘟肾脏稀疏出血点
图1-1-48 膀胱浆膜层出血
图1-1-49 膀胱内血尿
图1-1-50 膀胱黏膜少量出血点
图1-1-51 膀胱黏膜弥漫性出血点
图1-1-52 膀胱黏膜斑块状出血
图1-1-53 脾脏边缘梗死灶
图1-1-54 脾脏边缘多发性梗死灶
图1-1-55 脾体多发性大块梗死灶
图1-1-56 母猪流产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高热稽留、皮肤红紫、包皮积尿、粪便干稀不定、出现繁殖障碍。
(2)剖检变化 各脏器出血、脾脏出现梗死灶。
【防控措施】
1)规模化养猪场要编制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根据抗体检测滴度随时调整疫苗注射时间。
2)高度重视定期消毒工作,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3)个别猪确诊发生猪瘟时,其他健康猪要紧急接种;病死猪按规定处理,严防疫病扩散。
4)确需外购仔猪时,进猪前要严格检疫,进猪后应严格隔离,确认无疫情可能后再注射疫苗,转为正常饲养。
5)平时饲养要注意提高免疫力、增强免疫功能制剂的应用;必要时可注射血清、抗生素,饲喂中药制剂等,并大量饮用电解多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