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蛔虫病

三、蛔虫病

简介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猪均广泛发生。感染该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率下降30%。严重患病的仔猪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因此,猪蛔虫病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病原发育史

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体表具有厚的角质层。雄虫长15~25cm,雌虫长20~40c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

寄生在猪小肠中的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一生可产卵3000万个。虫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经11~12天发育成含有感染性幼虫的卵;此卵随同饲料或饮水被猪吞食后,在小肠中孵出幼虫;幼虫进入肠壁的血管,随血流被带到肝脏,再继续沿腔静脉、右心室和肺动脉而移行至肺脏,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这里度过一定的发育阶段;此后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后随黏液进入会厌,吞咽后再进入小肠。从感染起到再次进到小肠发育为成虫,共需2~2.5个月。虫体以黏膜表层物质及肠内容物为食。在猪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随粪便排出。

临床症状

我国猪群的感染率为17%~80%,平均感染强度为20~30条,所以临床特征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异食、被毛粗乱,生长缓慢、极易形成僵猪;呕吐、磨牙、流涎、拉稀;蛔虫性肺炎时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肠阻塞、肠破裂;有时蛔虫进入胆管,造成堵塞,引起黄疸症状和腹痛;又因虫体的毒素作用,可能引起仔猪痉挛、皮疹、兴奋等过敏表现。

978-7-111-49261-0-Chapter03-54.jpg

3-3-1 极度消瘦形成僵猪

978-7-111-49261-0-Chapter03-55.jpg

3-3-2 营养不良食欲不振

978-7-111-49261-0-Chapter03-56.jpg

3-3-3 群体消瘦营养不良

978-7-111-49261-0-Chapter03-57.jpg

3-3-4 粪便稀薄呈水泥状含有血液

剖检变化

可在小肠内发现蛔虫成虫。但对于2月龄内的仔猪,其小肠内通常没有成虫,而应仔细观察其呼吸系统和肝脏,即幼虫期主要影响肺脏和肝脏;成虫期主要在肠管、胆管和胃脏发现成虫。

978-7-111-49261-0-Chapter03-58.jpg

3-3-5 肠管内蛔虫缠结清晰可见

978-7-111-49261-0-Chapter03-59.jpg

3-3-6 肠管内蛔虫阻塞肠道

978-7-111-49261-0-Chapter03-60.jpg

3-3-7 肠管内蛔虫(门诊标本)

978-7-111-49261-0-Chapter03-61.jpg

3-3-8 肝脏有灰白色虫卵斑块

978-7-111-49261-0-Chapter03-62.jpg

3-3-9 肝脏有虫卵斑肠管内蛔虫流出

978-7-111-49261-0-Chapter03-63.jpg

3-3-10 胆管内有蛔虫(自宣长河)

诊断要点

排出或在肠内发现成虫即可确诊。

实验室诊断对两个月以上仔猪可采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粪便中的虫卵来确诊。

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防止蛔虫卵污染饮水和饲料。

2)对粪便实施生物热发酵以消灭虫卵。

3)定期驱虫。对45日龄猪,要间隔3周驱虫2次;对于驱出的虫体要清理并深埋。

4)发现有虫,要进行有效的驱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