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圆环病毒病
【简介】
1991年在加拿大最早发现了猪圆环病毒病,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发生和流行,我国21世纪初才发现该病。该病发生后死亡率为10%~30%不等,较严重的猪场死淘率高达40%,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已被世界公认为是继猪蓝耳病之后新发现的引起猪免疫障碍的重要传染病。
【病原及流行特点】
由猪圆环病毒(PCV)引起,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现已知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它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常侵害5~16周龄的猪,最常感染6~8周龄的猪,耐过猪后期发育明显受阻。在我国对部分省市猪群进行检测,1~2月断奶仔猪阳性率为16.5%,后备母猪阳性率为42.3%,经产母猪阳性率为85.6%,育肥猪阳性率为51%,总阳性率为42.9%。
感染猪可经鼻液、粪便等排出病毒,经口腔、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的猪;怀孕母猪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猪;精液也是一种传播途径;病猪在不同猪群间的移动是主要水平传播途径。饲养管理不善、保育环境恶劣、霉菌毒素超标、不同来源及年龄的猪混养、饲养密度过高及仔猪免疫系统应激均为诱发因素。
【临床症状】
猪只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皮肤苍白、严重贫血、呼吸困难,咳嗽等;体表浅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苍白;耳朵、颈部、背部、腹部、臀部等处可见斑疹性皮炎;有的后肢水肿。
图1-3-1 体形消瘦、生长迟缓
图1-3-2 全身贫血、皮肤苍白
图1-3-3 眼结膜贫血、苍白
图1-3-4 耳部、颈肩部皮肤有红色斑疹
图1-3-5 耳部、颈部、背部有红色斑疹
图1-3-6 全身皮肤有红褐色斑疹
图1-3-7 全身皮肤有暗褐色斑疹
图1-3-8 臀部发生严重斑疹型皮炎
图1-3-9 大群发生斑疹型皮炎
【剖检变化】
该病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患病猪消瘦,贫血,皮肤苍白,实质脏器贫血,淋巴结肿大,间质性肺炎,脾头肿胀,肾脏肿大且有白色坏死灶,肝脏呈浅黄到橘黄色外观、萎缩等。
图1-3-10 全身各脏器贫血(自宣长河)
图1-3-11 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苍白
图1-3-12 间质性肺炎、白色坏死
图1-3-13 脾头高度肿胀
图1-3-14 脾头肿胀、坏死
图1-3-15 脾脏丘点状出血
图1-3-16 肝脏呈土黄色、皱缩
图1-3-17 胆汁黏稠渣土样感觉
图1-3-18 肾脏呈典型的沟状结构
图1-3-19 明显的沟状肾
图1-3-20 沟状肾且有白色坏死灶
图1-3-21 肾脏多处白色坏死灶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高热稽留、皮肤苍白、呼吸困难、皮炎肾衰、极度衰竭。
(2)剖检变化 脏器贫血、间质性肺炎、脾头肿胀、肝脏皱缩、肾脏多沟坏死。
【防控措施】
1)近几年已研发出圆环病毒疫苗并应用于临床,效果尚可。
2)应及时检测、净化母猪群,怀孕阳性猪所产仔猪一定要加强免疫增强剂的应用,以强壮体质。
3)要高度重视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保育猪,优质饲喂,精心护理,使其度过保育期。
4)对发病猪可选用免疫球蛋白、小肽、中药提取物等抗病毒药,配合抗生素、多维素等肌内注射;全群饮用优质电解多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