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传染性胃肠炎
【简介】
该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高致死性的胃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2周龄左右哺乳仔猪,临床以仔猪频繁呕吐、剧烈腹泻、严重脱水、高死亡率为特征。是仔猪哺乳期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之一。
【病原及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单股RNA病毒。病毒在十二指肠、空肠、肠系膜淋巴结中的含量最高。
该病毒主要侵害2周龄哺乳仔猪,其他年龄猪也易感,但5周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发病时间多在寒冷季节,12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传播迅速,3~4天内暴发流行。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病情急剧。仔猪体温升高,首先出现呕吐而且频繁;接着就有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粪便为黄绿色、黄白色或灰褐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和泡沫,腥臭难闻;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皮肤弹性降低且色泽暗淡,全身污秽不洁;死亡率高。
图1-6-1 仔猪呕吐物挂满口角周围
图1-6-2 仔猪呕吐物污染保温箱
图1-6-3 仔猪严重腹泻、肛门失禁
图1-6-4 腹泻仔猪全身污秽不洁
图1-6-5 粪便呈黄白色
图1-6-6 粪便呈黄色、黄绿色、灰褐色
图1-6-7 呕吐物和粪便混合污染
图1-6-8 因腹泻脱水、眼窝下陷
图1-6-9 全群仔猪脱水、消瘦衰竭
【剖检变化】
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在小肠,主要表现是小肠肠管扩张、臌气、积液、内容物有黄色泡沫;肠壁充血、出血,肠黏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黏膜淋巴滤泡丛肿胀;胃底黏膜出血。
图1-6-10 空肠壁充血、肠内容物呈黄色
图1-6-11 胃臌气,空肠扩张、臌气
图1-6-12 肠系膜淋巴结出血
图1-6-13 小肠壁出血
图1-6-14 肠腔内出血
图1-6-15 空肠黏膜出血
图1-6-16 结肠出血、滤泡丛肿胀
图1-6-17 胃底黏膜出血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病情急剧、时有呕吐、剧烈腹泻、粪便恶臭、脱水严重。
(2)剖检变化 肠管臌气、黏膜出血、胃出血。
【防控措施】
1)重视疫苗接种。怀孕母猪应在产前45天和15天经后海穴接种弱毒苗。
2)坚持卫生消毒。彻底清除粪尿、垫草,用3%的氢氧化钠对圈舍、场地、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
3)加强冬春饲养管理。保温是关键。
4)对发病猪应掌握“强心补液、抗毒消炎、止血止泻、对症治疗”的原则予以治疗用药,防止脱水是关键。静脉注射有难度的可进行腹腔注射,根据猪的大小,一般输液量为50~200mL,抗生素等可一同输入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