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宫内膜炎

第四章 普通病

一、急性肠梗阻

简介

猪的肠梗阻即由于各种机械性原因,致使肠内容物后送障碍,临床出现急性腹痛和死亡的疾病。急性发作的主要有肠套叠和肠扭转。

病因

急性肠梗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突然应激所致,多见天气突变、异常音响、突然换料、冷水应激、猪只打斗、蹦高跳跃等。常见吃料正常,在采食过程中或食后不久随即出现症状。

临床症状

肠套叠和肠扭转均会出现突然发病、不食、呕吐、臌气、弓背努责、腹疼呻吟等症状,但肠扭转不见或少见干硬粪便排出,而肠套叠则见排出血稀便。猪的腹痛以在栏角边伏卧为主。

剖检变化

由于小肠肠系膜发达且游离性较强,所以小肠最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

主要病理变化为:腹腔积有血水,肠管臌气、积液,肠管充血、瘀血或坏死,肠粘连,广泛发生腹膜炎,发现有肠扭转索或套叠部位。

978-7-111-49261-0-Chapter04-1.jpg

4-1-1 肠壁充血病变肠管瘀血黑紫

978-7-111-49261-0-Chapter04-2.jpg

4-1-2 病变肠管黑紫腹膜炎形成

978-7-111-49261-0-Chapter04-3.jpg

4-1-3 空肠段发生套叠

978-7-111-49261-0-Chapter04-4.jpg

4-1-4 套叠肠管严重瘀血坏死

978-7-111-49261-0-Chapter04-5.jpg

4-1-5 轻度肠扭转

978-7-111-49261-0-Chapter04-6.jpg

4-1-6 重度肠扭转

978-7-111-49261-0-Chapter04-7.jpg

4-1-7 扭转索清晰可见

978-7-111-49261-0-Chapter04-8.jpg

4-1-8 小网膜炎症明显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突然发病、伏卧不动、呻吟努责、不食呕吐。肠套叠可见排血便。

(2)剖检变化 腹膜炎、肠坏死、发现套叠部和扭转索即可确诊。

治疗措施

该病主要靠加强管理来预防,天气突变时要注意保温,主要是防止温差过大;猪舍周围要注意安静,避免突发的极强音响;改换饲料要有过渡期,以防发生应激等。

该病药物治疗无效,确诊后应立即手术。由于发病突然,5h左右即可死亡,加之诊断较困难,所以往往不能及时正确地给以治疗。

二、霉菌毒素中毒

简介

近年来,随着饲料原料霉变和因饲料存放不合理而造成饲料霉变日趋严重,尤其是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新月毒素群、呕吐毒素和赤霉毒素的不断滋生,给猪的生长造成了极大伤害,应高度重视。

首先,毒素对猪免疫系统的损害几乎是毁灭性的。严重破坏淋巴结、胸腺、脾脏、骨髓,肝脏损伤严重,导致机体发生免疫抑制,使疫苗不产生抗体、产生不齐不全的抗体、用苗反而发病等,致使混合感染严重。

其次,毒素对代谢器官破坏极其严重。能使肝细胞被破坏、肾小管坏死堵塞、脾脏败血肿胀、心肌水肿、肺脏出血瘀血水肿、内分泌失调,能造成母猪长期不发情、屡配不怀孕。

第三,毒素破坏消化系统。破坏胃黏膜及小肠黏膜,使消化系统处于亚瘫痪状态,营养不能吸收、生长迟滞、性能下降等。

病因

发生霉变的饲料、饲料原料,生长霉菌的饮水系统和环境,都是造成和发生猪霉菌及霉菌毒素中毒的主要原因。

临床症状

长期饲喂霉菌及毒素含量超标的饲料,即便检测一种毒素不超标,而几种不超标的毒素溶合在一起,照样可以发生中毒——叠加中毒。

病猪被毛粗乱无光泽,发生腹泻甚至异食,断奶仔猪出现猪脸溃烂;发生阴唇充血和肿胀;生长育肥猪出现便秘或脱肛;经产母猪阴道松弛、外阴水肿、下垂、不发情和不怀孕等。

978-7-111-49261-0-Chapter04-9.jpg

4-2-1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霉烂

978-7-111-49261-0-Chapter04-10.jpg

4-2-2 玉米在存放过程中霉烂

978-7-111-49261-0-Chapter04-11.jpg

4-2-3 饲料在存放过程中霉变结块

978-7-111-49261-0-Chapter04-12.jpg

4-2-4 新月毒素致仔猪面部发生溃烂

978-7-111-49261-0-Chapter04-13.jpg

4-2-5 仔猪眶下和颈础部发生溃烂

978-7-111-49261-0-Chapter04-14.jpg

4-2-6 仔猪额下部发生溃烂

978-7-111-49261-0-Chapter04-15.jpg

4-2-7 仔猪尾巴发生坏死

978-7-111-49261-0-Chapter04-16.jpg

4-2-8 赤霉烯醇致仔猪外阴部轻度充血

978-7-111-49261-0-Chapter04-17.jpg

4-2-9 仔猪外阴部重度充血

978-7-111-49261-0-Chapter04-18.jpg

4-2-10 仔猪外阴部水肿

978-7-111-49261-0-Chapter04-19.jpg

4-2-11 中猪外阴部水肿

978-7-111-49261-0-Chapter04-20.jpg

4-2-12 经产母猪外阴松弛下垂水肿

978-7-111-49261-0-Chapter04-21.jpg

4-2-13 经产母猪外阴肿胀硬固

978-7-111-49261-0-Chapter04-22.jpg

4-2-14 生长育肥猪肛门松弛便秘

978-7-111-49261-0-Chapter04-23.jpg

4-2-15 生长育肥猪轻度脱肛

978-7-111-49261-0-Chapter04-24.jpg

4-2-16 生长育肥猪重度脱肛

978-7-111-49261-0-Chapter04-25.jpg

4-2-17 脱肛并糜烂

剖检变化

猪体消瘦,生长缓慢;剖检:皮下有出血、瘀血斑,肝脏肿胀、呈土黄色,肾脏呈黄色,胃黏膜溃疡等。

978-7-111-49261-0-Chapter04-26.jpg

4-2-18 皮下有出血瘀血斑

978-7-111-49261-0-Chapter04-27.jpg

4-2-19 毒素致肝脏肿胀黄染

978-7-111-49261-0-Chapter04-28.jpg

4-2-20 毒素致肝脏肿胀发黑

978-7-111-49261-0-Chapter04-29.jpg

4-2-21 毒素致肾脏黄染

978-7-111-49261-0-Chapter04-30.jpg

4-2-22 毒素致胃黏膜弥漫性溃疡(自李英伦)

诊断要点

脸部溃烂结痂,外阴充血、红肿,阴唇水肿、下垂,肛门松弛、脱出,乏情、不孕、流产。

治疗措施

1)严禁应用发霉的原料及饲料,并应及时对原料和饲料进行检测。

2)饲料存放地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

3)养殖场地和圈所要高亢通风,不留积水。

4)饮水系统要定期酸化、消毒、除霉。

5)高温、高湿季节要定期应用饲料制霉剂。仅仅吸附脱霉似乎不够,应大量应用能够将霉菌致死、将毒素灭活的制霉剂。

6)发现病猪应及时予以治疗。

三、多发性皮炎

简介

近几年猪的皮肤炎症性疾病频发,原因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给养猪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应引起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病因

造成猪的皮肤炎症的病因很多,例如渗出性皮炎、毛囊虫性皮炎、疥螨性皮炎、病毒性皮炎、坏疽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等,应注意鉴别诊断。

临床症状

多发性皮炎临床表现多样:有的光滑无毛,有的全身结痂,有的掉毛脱皮,有的全身起水疱,有的感染成脓疱等。这些都对猪的饲养、营养、生长和休息造成莫大影响。

978-7-111-49261-0-Chapter04-31.jpg

4-3-1 真菌引发的渗出性皮炎

978-7-111-49261-0-Chapter04-32.jpg

4-3-2 渗出性皮炎恢复期痂皮崩裂脱落

978-7-111-49261-0-Chapter04-33.jpg

4-3-3 疥螨虫引发的皮炎

978-7-111-49261-0-Chapter04-34.jpg

4-3-4 左为真菌性皮炎右为疥螨性皮炎

978-7-111-49261-0-Chapter04-35.jpg

4-3-5 中间猪真菌引发的坏死性皮炎

978-7-111-49261-0-Chapter04-36.jpg

4-3-6 皮炎导致的脱皮掉毛

978-7-111-49261-0-Chapter04-37.jpg

4-3-7 坏死杆菌引发的头腿部皮炎

978-7-111-49261-0-Chapter04-38.jpg

4-3-8 坏死杆菌引发的乳房部皮炎

978-7-111-49261-0-Chapter04-39.jpg

4-3-9 消毒液冲洗后的渗出性皮炎

978-7-111-49261-0-Chapter04-40.jpg

4-3-10 蠕形螨皮炎(背部有水疱、脓疱)

978-7-111-49261-0-Chapter04-41.jpg

4-3-11 蠕形螨皮炎(耳背部有水疱)

978-7-111-49261-0-Chapter04-42.jpg

4-3-12 蠕形螨皮炎(耳根部有溃疡龟裂)

978-7-111-49261-0-Chapter04-43.jpg

4-3-13 后备母猪因运动暴晒所致光过敏皮炎(龟裂)

978-7-111-49261-0-Chapter04-44.jpg

4-3-14 哺乳仔猪因强光所致皮肤过敏发红

978-7-111-49261-0-Chapter04-45.jpg

4-3-15 皮炎型圆环病毒引发的皮炎斑块

978-7-111-49261-0-Chapter04-46.jpg

4-3-16 蚊虫叮咬引发的皮炎

诊断要点

对各种皮炎重点是搞好临床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在分清发病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真菌主要感染哺乳仔猪,和产房圈舍有很大关系,因此圈舍消毒至关重要。对已经感染的仔猪,可以用温消毒水泡澡,对耳朵、眼周和脸部泡不到的部位,可以用纱布浸泡于温消毒水中,然后湿敷局部,泡敷完后擦干猪体,再涂以克霉唑软膏。

2)对疥螨虫和痒螨虫引发的皮炎,除局部处理外,要应用驱虫剂。

3)对坏死杆菌引发的皮炎除局部处理外,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4)对病毒引发的皮炎,如慢性猪瘟、圆环病毒病等,按相应疾病予以治疗。

5)对光过敏猪要避免强光照射,已经发病猪不要再次见光,皮肤龟裂的局部涂以药物软膏即可。

四、颈部脓胀

简介

颈部肿胀多见化脓性肿胀,偶有血肿或淋巴肿。主要原因是防疫和治疗注射时,局部不消毒或消毒不严格而感染,有的是由于猪只打斗、啃咬、挤压、擦撞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断裂,形成的血肿或淋巴肿。

临床症状

在耳后颈部左侧或右侧出现一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肿块,有的破溃,有的结痂,触摸有热痛感,病猪躲闪。当触摸按压肿块有波动感时,则说明肿块内可能已化脓、或者有血液、或者有淋巴液等。

978-7-111-49261-0-Chapter04-47.jpg

4-4-1 颈左部肿胀硬实

978-7-111-49261-0-Chapter04-48.jpg

4-4-2 颈下1/3处肿胀硬实

978-7-111-49261-0-Chapter04-49.jpg

4-4-3 颈部肿胀中间变软

978-7-111-49261-0-Chapter04-50.jpg

4-4-4 颈右侧两处肿胀

978-7-111-49261-0-Chapter04-51.jpg

4-4-5 颈右侧三处肿胀一个内有液体

978-7-111-49261-0-Chapter04-52.jpg

4-4-6 颈右侧多处肿胀局部发红

978-7-111-49261-0-Chapter04-53.jpg

4-4-7 颈部肿胀局部化脓

治疗措施

1)对于感染造成的肿胀,应及时局部消毒,并注射抗生素。

2)对于肿胀严重、炎症剧烈,抗生素无法控制时,可以促进脓肿尽快形成。

3)对于已经成熟的脓肿应及时切开、排脓、冲洗,适量应用抗生素即可。

4)对于外伤所致的血肿(经穿刺确诊),应及时施以冷敷和应用止血剂;以后形成的慢性血肿也可无菌切开予以清理。

5)对于外伤所致淋巴液渗出而形成的肿胀,应极力避免运动,因淋巴液内无凝固因子,会在活动时加大渗出。待不再增大时即可无菌穿刺并引流液体。

五、亚健康

简介

当前不少猪场出现一些脏猪,而这些看似很脏的东西并不是因地面不洁造成的污染,而是由于体内代谢紊乱所致。这些猪采食饮水似乎还很正常,其实它们已经面临着疾病的威胁,至少身体及其器官功能已经发生了问题,只是没有临床发病而已。这些猪群称为亚健康猪群。

病因

由于土壤、水源、空气、环境、饲料、霉菌以及药物滥用等形成的大量毒素,加之缺乏运动,对于猪只的生长造成极大障碍,尤其猪的肝脏负荷太重,致使解毒功能明显降低,进而导致激素分泌紊乱,体内代谢发生异常,反映在猪的体表,就会出现类似铁锈斑点样的物质附着在表皮或毛根处,即形成脏猪。

临床症状

大群猪精神、体温、采食、粪便均无异常,多在鼻端、面部、头部、眼周、耳部、颈部、脊背处、腰臀部等处出现崩皮、结痂、铁锈样物;有的缺乏运动、过度肥胖;有的站立、卧倒出现异常等。

脏猪多发生在母猪群和育肥猪群,并极易继发附红细胞体病。

978-7-111-49261-0-Chapter04-54.jpg

4-5-1 面部眼周围耳背部不洁

978-7-111-49261-0-Chapter04-55.jpg

4-5-2 肩背部不洁

978-7-111-49261-0-Chapter04-56.jpg

4-5-3 颈肩部不洁有痂块

978-7-111-49261-0-Chapter04-57.jpg

4-5-4 腰臀部不洁崩皮

978-7-111-49261-0-Chapter04-58.jpg

4-5-5 胸腹部不洁

978-7-111-49261-0-Chapter04-59.jpg

4-5-6 全身不洁崩皮

978-7-111-49261-0-Chapter04-60.jpg

4-5-7 站立运动出现障碍

978-7-111-49261-0-Chapter04-61.jpg

4-5-8 卧下休息很吃力

978-7-111-49261-0-Chapter04-62.jpg

4-5-9 长期限位缺乏运动

978-7-111-49261-0-Chapter04-63.jpg

4-5-10 改进后的限位栏增加了活动面积

防治措施

1)标准饲养场应设立母猪运动场,使猪及时运动,增强体质,使内分泌平衡。

2)对限位栏应予以改造,尽最大可能增加猪的活动面积。目前已有不少设备制造厂家注意到了此问题并对限位设施给予了改进,如图4-5-10所示。

3)全面均衡饲料营养成分,特别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钙质的含量添加。

4)经常应用诸如保肝、养肝、强肝、护肝以及解毒、制毒、强肾、排毒的强效制剂,对于调整内分泌、保证猪只健康会起到良好作用。

六、乳腺炎

简介

母猪一个或几个乳腺因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引发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称为乳腺炎。在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的猪场时有发生。

病因

乳腺炎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经产母猪的乳头几乎接地与地面摩擦而受伤感染;仔猪吃奶咬伤乳头而感染;母猪圈舍不洁,特别在夏季,乳头管感染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所致;母猪在分娩前后喂饲大量发酵和多汁饲料,或母猪分娩后补饲过早致使乳汁分泌旺盛,乳房乳汁积滞常会引起乳腺炎;当母猪患有子宫内膜炎、结核病、口蹄疫等疾病时,也常会继发乳腺炎。

临床症状

(1)急性乳腺炎 病猪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患病乳腺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疼反应,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有的稀薄,有的含乳凝块或絮状物,有的混有血液或脓汁;乳腺上淋巴结肿大。

(2)慢性乳腺炎 患病乳腺组织弹性降低,硬固;有的由于结缔组织增生而像砖块一样,致使泌乳能力完全丧失。

978-7-111-49261-0-Chapter04-64.jpg

4-6-1 轻度乳腺炎

978-7-111-49261-0-Chapter04-65.jpg

4-6-2 急性乳腺炎

978-7-111-49261-0-Chapter04-66.jpg

4-6-3 急性弥漫性乳腺炎

978-7-111-49261-0-Chapter04-67.jpg

4-6-4 慢性增生性乳腺炎

诊断要点

(1)急性乳腺炎 乳腺红、肿、热、痛、泌乳障碍,以渗出为主。

(2)慢性乳腺炎 乳腺无热无痛,触之硬固,以增生为主。

防治措施

1)急性乳腺炎:要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肌内注射,连用3~5天;患病乳腺应及时进行药物冷敷,以缓解炎性渗出和疼痛;局部封闭疗法效果好。

2)慢性乳腺炎:治疗意义不大,特别是增生性的无治疗价值。

3)预防:要加强产房的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定期消毒;母猪分娩时,尽可能使其侧卧,防止乳头污染;防止哺乳仔猪咬伤乳头。

七、子宫内膜炎

简介

母猪的子宫内膜炎多因微生物感染而形成,在管理不善的中小型猪场不断发生,给猪场造成了一定损失。

病因

夏季猪舍消毒不严又潮湿,极易滋生大量细菌;母猪发情时阴道口开张,会使细菌感染;长期饲喂霉变饲料或母猪体质变差时,子宫内的内源性有害菌会大量繁殖,引发炎症;自然交配易引发炎症;人工授精时器械、手臂消毒不严或操作不规范易引发炎症;流产、难产、

助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产后感染等均会引发子宫内膜炎。

临床症状

(1)急性子宫内膜炎 结膜充血,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时常努责;特别在母猪刚卧下时,阴道内流出白色黏液或带臭味、污秽不洁、红褐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分泌物粘于尾根部。急性子宫炎多发于产后及流产后。

(2)慢性子宫内膜炎 多由急性子宫内膜炎治疗不当而转来。病猪不间断地从阴道内排出少量浑浊的黏液;母猪往往推迟发情,或发情不正常,即使能定期发情,也屡配不孕。

978-7-111-49261-0-Chapter04-68.jpg

4-7-1 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

978-7-111-49261-0-Chapter04-69.jpg

4-7-2 产后2周流出污秽脓汁

978-7-111-49261-0-Chapter04-70.jpg

4-7-3 阴道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

978-7-111-49261-0-Chapter04-71.jpg

4-7-4 子宫内蓄脓即大量脓性纤维素性分泌物

诊断要点

阴道流出黏液、脓性分泌物为其特征。

防治措施

1)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用0.05%的新洁尔灭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子宫,务必将子宫残留的炎性分泌物及液体全部排出,直至导出的洗液透明为止;再向子宫内注入抗生素。

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类药物。

2)慢性子宫内膜炎:可用抗生素反复冲洗子宫,洗后用抗生素+鱼肝油+垂体后叶素注入子宫内;并灌服有关中药。

3)预防: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人工授精及助产要按规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