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仔猪副伤寒
【简介】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所以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临床常见败血型和肠炎型。该病在中小型散养猪场仍然频发,主要是卫生条件不好、消毒不严格、防疫不到位所致。
【病原及流行特点】
沙门氏菌菌体两端钝圆呈直杆状,并无芽孢和荚膜,革兰氏阴性菌。生产上常用的消毒药物和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该病多发于断奶前后的哺乳仔猪和保育猪;保育猪发病出现严重腹泻的有可能成为僵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雨潮湿和寒冷季节多发;一般呈散发和地方流行;生产中各环节的应激易促发该病;健康带菌猪相当普遍;外购仔猪极易发病。
【临床症状】
(1)败血型 体温升高至41~42℃;耳尖、鼻头、颈部、胸前、下腹部、腹底部、臀部、尾根部、会阴部、四肢下部等部位出现紫斑;呼吸困难;拉稀;病程2~4天,病死率很高。
(2)肠炎型 是猪场最多见的类型,和肠型猪瘟很相似。体温正常或稍高;腹泻严重,粪便有的呈水样、有的混有坏死组织或纤维素、有的混有血液;粪便颜色多呈黄色、绿色、黑色、灰色、灰白色。持续时间较长,易发湿疹,易成僵猪。
图2-2-1 败血型副伤寒猪大批死亡
图2-2-2 败血型副伤寒猪耳朵、鼻头、下腹部红紫
图2-2-3 败血型副伤寒猪颈肩部、侧腹部、蹄部、臀部大面积红紫
图2-2-4 败血型副伤寒猪头部湿疹
图2-2-5 肠炎型副伤寒猪严重腹泻
图2-2-6 肠炎型副伤寒形成僵猪
图2-2-7 肠炎型副伤寒绿色粪便
图2-2-8 肠炎型副伤寒黄色粪便
图2-2-9 肠炎型副伤寒黑色粪便
图2-2-10 肠炎型副伤寒灰色粪便
图2-2-11 肠炎型副伤寒灰白色粪便
【剖检变化】
败血型副伤寒主要病变为:肝脏有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灶,脾脏败血呈黑紫色,肾脏脱水色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
肠炎型副伤寒主要病变为:胃黏膜出血;空肠段大面积出血,小肠黏膜出血;结肠出血,结肠黏膜出血并有麸皮样渗出物覆盖。
图2-2-12 肝脏有黄色坏死灶
图2-2-13 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灶
图2-2-14 脾脏败血呈黑紫色、肾脏脱水色暗
图2-2-15 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出血
图2-2-16 胃黏膜出血
图2-2-17 空肠内出血
图2-2-18 空肠黏膜出血
图2-2-19 小肠黏膜出血
图2-2-20 小肠黏膜严重出血
图2-2-21 结肠出血
图2-2-22 结肠黏膜出血
图2-2-23 结肠黏膜有麸皮样纤维素覆盖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高热稽留,皮肤红紫,腹泻严重,粪便呈黄、绿、黑、灰白色,失重明显。
(2)剖检变化 肝脏黄白色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小肠黏膜出血、结肠黏膜有麸皮样覆盖物。
【防治措施】
1)仔猪出生后10~12日龄时,要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以防止断奶前后仔猪发生该病。
2)哺乳舍和保育舍要消毒、要干燥、要清洁。
3)一旦发生该病,病重者要肌内注射抗菌药,大群要用抗生素饮水或拌料,还要补充优质电解多维水,腹泻严重时要调整肠道微生态。
总的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保肝解毒、涩肠止泻、调整肠道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