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村庄”取名漫谈
有“太空村庄”之称的空间站最能展现人类科学技术的力量和航天技术发展的成果。因此,世界航天国家在建设空间站的时候,都非常注重给“太空村庄”和每一个“房间”取一个靓丽的名字。这些名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却饱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
在对国外空间站或航天器取名的规律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发现,给这些航天器命名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但大都遵循具有政治意义,展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等原则。
1.用富有政治意义的名词命名
比如,苏联礼炮号空间站就都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礼炮是在胜利的时候才鸣放的,苏联这样命名它的第一个空间站,意为礼炮号空间站的建设,鸣响了苏联航天技术又一个胜利的礼炮,同时也向世界鸣响了社会主义制度胜利的礼炮。
国际空间站因其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最先进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因此被命名为国际空间站,在当时还被称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国际”两个字,说明是一个国际合作的产物,而不是某个国家独立实施的航天项目,“空间站”又使人立刻就知道是空间站,而不是卫星。“阿尔发”是英语的第一个字母,代表第一的意思,意味着国际空间站开辟了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一。
国际空间站的各个舱段的名字有的也富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曙光号功能舱为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于1998年11月20日由俄罗斯质子—K型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曙光号功能舱是国际空间站的基础,能提供电源、推进、导航、通信、姿控、温控、充压的小气候环境等多种功能。它由和平号空间站上的“晶体”舱演变而来,寿命13年,电源最大功率为6千瓦,可对接4个航天器。曙光号功能舱源于俄罗斯当年为礼炮号空间站所研制的TKS飞船,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命名为曙光号的含义在于此功能舱的发射,标志着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曙光的到来和航天新时代的开始。
团结号节点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组件,也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节点舱,于1998年12月4日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舱体长5.49米,直径4.57米,重11.612吨,用于存贮货物和调节电力供应,是国际空间站上负责连接6个舱体的主要节点舱。由于该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节点舱,因此也常被称为节点1舱。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际空间站计划主任兰迪·布林克利的解释,“Unity”这个名字代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还有全世界国际空间站团队的共同努力,反映了国际空间站计划中的团结与合作。
和谐号节点舱是国际空间站3个节点舱中的第2个,于2007年10月23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在国际空间站所起的作用是把美国命运号实验舱和后来送入太空的欧洲航天局哥伦布号空间实验舱、 日本希望号空间实验舱连接在一起。之前被称为节点2舱,2007年3月15日更名为和谐号。这个名字不仅体现了国际空间站国际合作的精神,还形象地表现出和谐号节点舱在国际空间中所担负的把各合作伙伴的实验舱连接在一起的职责。
节点号升空与曙光号对接
宁静号节点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3个节点舱,由意大利泰利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为NASA建造,长约7米,直径约4.5米,在轨重量约18.16吨。宁静号能够为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以及包括氧气生成器、水循环系统、废物清理与卫生维护系统和“科尔贝尔”跑步机等在内的许多生命支持和环境控制系统提供额外的空间。与宁静号节点舱相连的瞭望塔观测舱是国际空间站机械臂的控制站,长约1.5米,直径约2.96米,在轨重量约1.882吨。观测舱四周有6个窗口,顶部有1个窗口,能够帮助航天员以一个全景的角度观察地球、宇宙星体以及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飞船,窗口能抵御空间碎片的撞击。宁静号节点舱和瞭望塔观测舱于2010年2月8日随奋进号航天飞机运往国际空间站。
宁静号节点舱在2009年4月之前一直被称作节点3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空间运行部副主任比尔·格斯登迈尔表示选取这个名字与纪念阿波罗-11号有关。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上的静海登陆,这个名字与探索和月球有关,也象征了空间站的国际合作精神。
日本实验舱命名为希望号,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对国际空间站的贡献,也是国际空间站上最大的舱组。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座连接到空间站上的载人太空舱,是日本的载人航天器。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首个载人航天设施,最多可容纳4人。它由舱内保管室、舱内实验室、舱外实验平台、舱外集装架、机械臂和通信系统6大部分组成。舱内保管室主要作为保管仓库使用,室内有实验设备、维修工具、实验材料以及万一仪器出现故障时供替换的设备。舱内实验室内的气体成分和地表大气几乎相同,保持着1个标准大气压以及便于航天员活动的温度和湿度,所以航天员可以身穿普通衣服在实验室内工作。舱外实验平台可利用宇宙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条件进行地球观测、通信、材料实验等研究。舱外集装架是向舱外实验平台运送以及回收实验设备的过渡平台。希望号实验舱在日本设计和组装完毕之后被运送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然后其各部件由美国航天飞机分3次运往国际空间站,并在太空完成组装。实验舱的第一部分——保管室于2008年3月11日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先期运往国际空间站。用希望来为日本第一个载人航天设施命名,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其中的含意一是表明日本的载人航天充满希望,二是表明日本对史上第一个连接到空间站上的实验舱报以很大的希望。
2.用历史人物命名
国际空间站上的哥伦布实验舱是继美国命运号之后的第二个实验舱,它由欧洲10个国家的40家公司共同参与制造,是欧空局最大的国际空间站项目。哥伦布实验舱装备有多种实验设备,能开展细胞生物学、外空生物学、流体和材料科学、人类生理学、天文学和基础物理学等多方面的实验,其使用寿命至少10年。它由美国航天员雷克斯·瓦尔海姆和斯坦·洛文在经历约8个小时的太空行走后,终于成功安装到国际空间站上。用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的名字命名,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挑战者号空间站
欧洲首艘自动货运飞船儒勒·凡尔纳号是以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名字命名。2008年3月9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升空首飞时,儒勒·凡尔纳号的货舱里装满了清水、燃料、太空食品和科研用品,还有一本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亮》。这艘飞船重约20吨,飞船呈圆筒状,全长约10.3米,最大直径约4.5米,体积相当于英国伦敦街头常见的双层公共汽车。飞船由推进舱、电子设备舱和加压舱3部分构成。它的外部有4个太阳翼电池板,每个太阳翼电池板由4块太阳能电池板构成,翼展可达22米,看上去就像两对翅膀。
欧洲第二艘货运飞船约翰内斯·开普勒号是以德国航天员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名字命名的。约翰尼斯·开普勒号于2011年2月16日在法属圭纳亚的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全长约10米,最大直径4.5米,重量超过20吨,其有效载荷是欧洲航天局发射史上最大的。飞船由推进舱、电子设备舱和加压舱组成,外部有4个太阳翼电池板,每个太阳翼电池板由4块太阳能电池板构成,翼展可达22米。
欧洲第三艘货运飞船叫爱德阿多·阿玛尔迪号。爱德华多·阿玛尔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物理学领军人物和航天领域的先驱,他因推动了物理实验学和对引力波的认识而闻名。
3.用象征吉祥、表达期望的名词命名
星辰号服务舱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由俄罗斯出资和建造,于2000年7月12日发射,7月26日与国际空间站联合体对接。星辰号长13米,重19吨,由3个密封舱组成。星辰号发射之后,对接的3个舱段和辅助设备组成了质量为73吨、运行在397千米、倾角为51.6度的轨道上的空间联合体,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使国际空间站具备了接待航天员居住和工作的基本条件。1999年初,俄罗斯正式将其命名为星辰号。
命运号实验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1974年2月空间实验室退役后的第一个永久性运作的在轨实验室,于2001年2月与国际空间站团结号节点舱顺利对接。命运号实验舱是美国进行微重力科学与研究的场所,包括材料加工、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实验、流体试验和地球科学等。
日本两艘货运飞船均命名为白鹳。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白鹳表达了这样一种意象:它在向人们运送一件诸如孩子、幸福或其他快乐和非常重要的东西。这恰好体现了日本货运飞船的使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必需物资。
永久性多功能舱是国际空间站的永久性扩展舱。永久性多功能舱的前身为莱昂纳多服务后勤舱,该舱是由意大利制造的多用途后勤舱,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莱昂纳多·达芬奇命名。莱昂纳多服务后勤舱于2001年进行了首次太空飞行。意大利航天局根据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协议建造了前三个莱昂纳多服务后勤舱。2010年3月,发现号航天飞机将携带莱昂纳多服务后勤舱执行最后一次货运任务。返回地面后,莱昂纳多服务后勤舱进行了改装,具备了更好的碎片防护功能,并能使航天员更容易使用其内部的设备,并更名为永久性多功能舱。
2001年2月安装命运号实验舱
寻求号气闸舱是国际空间站主要的气闸舱,由美国于2001年7月14日发射升空的。气闸舱的作用是为航天员提供出舱活动前穿戴航天服的场所。寻求号被连接到空间站之前,俄罗斯航天员只能在星辰号服务舱内穿戴航天服,美国航天员只有在有航天飞机停靠的情况下,在航天飞机里穿戴航天服。寻求号气闸舱能同时兼容美国和俄罗斯航天员穿戴使用航天服。
此外,还有用太空中的星星命名的。比如,猎户座飞船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星座计划研发的新一代载人航天器,旨在2020年将人类再次送往月球,接着征服火星等太阳系内目标。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对美国载人航天计划进行调整,并于2010年2月1日正式提议取消星座计划,使得包括猎户座飞船在内的星座计划宣告终结,但猎户座飞船可能作为国际空间站的救生飞船继续进行开发。
4.美国的航天飞机都是用历史上著名的船只来命名的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一架正式投入使用的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进行首次发射,开启了航天飞机的辉煌历史。哥伦比亚号造价12亿美元,全长56米,高23米多,起飞重力约2000吨,机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轨道器,长约23米,自重68吨,是航天飞机中唯一可载人的部分,下面是两台固体推进器和一个外贮箱。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执行其第28次任务重返大气层过程中与控制中心失去联系,不久后被发现在德克萨斯州上空爆炸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全数罹难。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哥伦比亚号升空发射后,一块泡沫撞击到防热瓦,形成裂缝,着陆时超高温气体从裂缝进入机体,导致航天飞机解体。在这次飞行任务过程中,哥伦比亚号完成了许多军事任务和科学试验项目,其中包括将多颗民用和军用卫星送入太空,回收需要修理的卫星,进行了进一步的空间实验室试验。
哥伦比亚号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18世纪第一艘环绕世界航行的美国籍船只——哥伦比亚号帆船。著名船长罗伯特·格雷层驾驶此船于1792年5月11日横穿危险的内陆水域,考察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及美国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由于哥伦比亚这个名字十分动听,常给人一种女性柔美的感觉,所以后来美国海军第一艘军舰也被命名为哥伦比亚号,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舱也命名为哥伦比亚号,为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将第一艘实用型航天飞机命名为哥伦比亚号。
挑战者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二架正式使用的航天飞机,1983年4月4日正式进行了首次发射。挑战者号建造初衷是作测试用,但完成测试任务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突然改变主意,将挑战者号改装成正式的轨道器。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执行第10次空间任务时,升空73秒后发生爆炸解体坠毁,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右侧助推火箭密封装置失灵,发射时温度过低导致合成橡胶密封圈失去弹性,无法起到密封作用。在9次飞行行动期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将太空实验室、数颗军事和科学卫星送入轨道。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名字来源于19世纪70年代航行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的研究船只挑战者号。挑战者这个名字还被用来命名阿波罗17号飞船的登月舱。
发现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三架投入使用的航天飞机,1984年8月30日进行首次飞行。由于吸取了前三艘航天飞机的经验,发现号航天飞机设计上较为成熟,重77.634吨,较哥伦比亚号轻了3吨。2011年3月7日,发现号航天飞机脱离国际空间站,9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结束了近27年的飞行。27年间,发现号共完成了38次飞行,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其先进轻巧,哥伦比亚号和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灾难以后,都是由发现号执行太空飞行任务。
发现号的名字源自于一艘18世纪70年代伴随著名的詹姆斯·库克船长远征南太平洋的名为发现号的英国探险船。在库克船长的探险中,完成了包括发现夏威夷群岛、新西兰乃至于确认澳洲大陆存在等的功绩。此外,人类历史上还有三艘以发现为名的著名探索船,一艘由亨利·哈得孙担任船长并于1610—1611年间发现了哈得孙湾,另两艘均由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建造,其中一艘于1875年对北极地区进行考察,另一艘于1901年对南极地区进行了考察。
亚特兰蒂斯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第四架实用型航天飞机,重77.7吨,于1985年10月3日进行首次发射,将两颗国防卫星送入太空。
亚特兰蒂斯号以美国第一艘远洋船舶的名字命名。1930年至1966年间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使用这艘轮船进行科学研究,第一次使用电子回声仪绘制海洋地貌。此外,亚特兰蒂斯号还是科学家给史前文明沉没大西洋底的一块神秘大陆的命名。
奋进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五架实用型航天飞机,也是最新的一架航天飞机。奋进号1992年5月7日进行首次飞行,负责的任务中有不少是为建设国际空间站服务的。
按照美国航天飞机的命名惯例,奋进号名字也是源自一艘早年的调查研究船,是传奇的詹姆斯·库克船长在1768年远征时所搭乘的一艘368吨级的三桅帆船奋进号,当时这艘船只是下水后的首次出航。由于这是一艘英国籍的船只,因此奋进号的名字是英式英文的“Endeavour”而非美式英文“Endeavor”。
我国对航天器的命名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但总体上体现了三个原则:一是体现航天器的功能和用途,但又不能太直白;二是体现要用规范的名词性词语,名字无论是两个字还是三个字或更多的字组成的,均应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则,最好用汉语的约定俗成、喜闻乐见的固有词语;三是要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特色。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
我国神舟飞船就完全符合上述三条原则。首先一看就知道这个航天器是飞船,不是卫星,也不是空间探测器;第二,使用了汉语中形容高超、奇妙的字词,表明这是一艘神圣的船、神奇的船、中华神州的船。
通过对上述国外空间站、货运飞船、航天飞机命名由来的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个规律:航天器的名字,代表了人类的追求,以及对科学、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不懈的奋斗精神理念。
5.命名的方式
给航天器命名,各个国家都非常慎重,采取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向社会广泛征集,最后由航天部门组织专家综合各种意见确定。和谐号节点舱这个名字源自于一个名叫节点2挑战的校园竞赛,来自全美32个州的2200多名高中生参加了这个竞赛。这个竞赛要求参与学生学习国际空间站知识,制作比例模型,并解释自己所取名字的含义。有6个不同的学校提交了Harmony这个名字。最后,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教员、工程师、科学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评选小组共同选定了这个名字。
宁静号节点舱在2009年4月之前一直被称作节点3舱,名字源自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所举办的征名活动——帮节点3舱取名。活动期间,公众可登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方网站参与活动,可选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4个名字中的其一,也可以建议自己认为合适的名字。2009年3月20日活动截止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到数千条提议,宁静号是建议次数最多的前十名之一。在经过评选之后,曾经作为国际空间站第14和第15远征考察团成员的女宇航员苏尼塔·威廉姆斯在一档晚间电视节目中宣布节点3舱被命名为宁静号。
中国的神舟号
2010年8月27日至9月30间, 日本举办了货运飞船的命名征集活动,并向民众普及和宣传日本首艘飞船。主办方共收集到命名方案总计17236件,共选取了17026件作为候选方案,其中提到白鹳的有217件。主办方向所有参选者发放了纪念证书,并赠送精美商业礼品。所提方案获选者,还获得了赴种子岛航天中心现场观看货运飞船发射的机会。
奋进号航天飞机是美国航天飞机中首架以公开征名竞赛的方式由美国的中小学生命名的航天飞机,由老布什总统于1989年宣布。
二是由航天部门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人士先提出候选名称,然后再组织业内专家权衡评定,最后报请有关部门批准确定。
三是通过其他方式确定的。有的航天器的命名属于歪打正着,属于偶然得之。比如,猎户座飞船名称就源自一个误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原本计划将这艘新研制的载人飞船命名为载人探索飞行器,并打算于2006年8月31日公布。可惜在2006年8月22日之前,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航天员杰夫·威廉姆斯在对地球无线电通话时无意中说溜了嘴,提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有可能为载人飞船选定最后名称猎户座,消息很快传播开来。就这样在还没有经过官方最后确认的情况下,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大型空间站的建设,利用空间进行商业化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空间商业化的前景不仅是人类的向往,而且是壮心不已的人类利用太空造福社会,保证和推动人类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国航天界曾预言,未来,人们不仅可以在近地轨道上生产出许多新材料,还将到其他星球去采矿,建立太空工厂,将在太空中采集的矿就地冶炼成地球上需要的各种材料,利用货运飞船运回地球。那时,利用太空资源的新型企业将大量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