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太空村庄”取名
在提到为中国载人航天器取名不能不提及已有的两个名字,即神舟和天宫。
当年,将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取名为“神舟”,是很慎重的事。当时给飞船命名,有关部门曾提出过好几个方案,并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科院、总装备部等单位反复征求意见,最后选定了“神舟”二字。
为什么选择这一名称呢?据说,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船”在汉语里又称“舟”,用“神舟”来命名遨游神秘太空的宇宙飞船,既形象又贴切。二是“神舟”谐音“神州大地”的“神州”,“神州”是一个专有名词,是我们中国的别称。战国时代的齐人邹衍创立“大九州”学说,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后来人们就用“赤县”或“神州”来代称中国。毛泽东诗中就有“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句子。“神舟”谐音“神州,”一语双关,寓意华夏神州的腾飞。
1993年,当江泽民同志得知载人航天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连获喜讯时,十分欣慰地为第一艘试验飞船题名“神舟”。
独立知识产权的神舟飞船
在2010年第八届珠海航展上,我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1∶1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不少观众曾好奇地问工作人员这个大家伙为何取名为天宫。对此,展览的主办单位的科技人员说,在中国的传说里,人们往往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作宫殿,而天上的宫殿更加令人向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等多艘神舟飞船完成交会对接任务后,我国将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基础,建成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以后,在这个基础上,还将建设我国的空间站。而将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说明我国的空间实验室舱内设计得非常漂亮,非常人性化,航天员们在那里工作和生活就像在宫殿里一样,舒适、惬意、逍遥自在,所以将它命名为天宫,寓意为天上的宫殿。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的大幕已经拉开,而2020年前后,我国将建成中国的空间站,载人航天工程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对于提高国家威望、推动科技进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一载人航天高科技成果,2011年4月25日上午10点,“腾讯杯中国载人空间站名称征集活动”发布暨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宣布征集活动正式开始,六名航天员共同启动水晶球。这个征集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协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中国航天报社、腾讯网等联合承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文宝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面对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对工程未来美好的宏伟蓝图,我们感到,中国载人航天应当有一个更加鲜明、富有特色的标识,未来中国空间站应当有一个响亮、鼓舞人心的名称。同时,我们也感到,这些名称和标识的确定,应当更多体现公众意见。”王文宝期望,能够通过与腾讯公司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和参与到活动中来,支持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事业。当谈及征集活动的意义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表示,举办空间站名称征集活动,必将对普及载人航天科技知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推动载人航天工程产生积极影响。
腾讯杯中国载人空间站名称征集活动的内容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及标识、中国货运飞船名称、中国载人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Ⅰ及实验舱Ⅱ的名称征集。
载人航天工程标识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前,正在实施第二步战略中的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阶段,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即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介
预计在2020年前后,我国将建成自己的载人空间站。我国空间站由核心舱、实验舱Ⅰ、实验舱Ⅱ、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5个模块组成。各飞行器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空间站建设过程是:首先发射核心舱,核心舱入轨后,完成平台测试及相关任务支持技术验证;之后分别发射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与核心舱对接,组合形成空间站。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由载人飞船提供乘员运输,由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
中国货运飞船简介
中国目前正在研制的货运飞船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不大于13吨。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主要任务: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
中国载人空间站舱段简介
核心舱。全长约18.1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22吨。核心舱模块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全长均约14.4米,最大直径均约4.2米,发射质量均在20~22吨。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实验舱Ⅱ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实验舱Ⅰ兼有二者功能。实验舱Ⅰ、Ⅱ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试验,并对核心舱平台功能予以备份和增强。
中国货运飞船名称网络投票活动,点燃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到2011年6月21日零时活动投票截止的时候,共有377778人次参加了投票,组委会共收到货运飞船公众提名9640份。经由载人航天领域专家、航天员、著名作家、知名媒体人士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初选,30个名称入围初选结果。
按照活动规则,组委会将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对30个入围名称进行投票,并与公众投票结果加权,最终确定前十名的公众提名入选,并在7月上旬公布。
7月8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和腾讯网联合邀请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以及此次活动的评审委员会名称作品评审组组长、著名作家毕淑敏接受视频访谈,并通过微博与网友在线交流互动。经过网络投票和活动评审委员会专家评选,最终评选出10个获奖名称。活动现场,毕淑敏代表中国载人空间站名称征集活动评审委员会宣布了10个获奖提名。经网络投票和评审专家评选,10个脱颖而出的名称是:天梭、鲲鹏、天舟、神龙、龙舟、神骥、天马、云梯、神驹、行者。
其余几项征集目前仍在进行,截止日期为7月25日。征集范围包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及标识、载人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Ⅰ及实验舱Ⅱ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