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八号飞行任务安排
神舟八号载人飞船飞行的任务具体是:作为追踪飞行器,执行交会对接飞行任务,通过任务的实际考核,形成标准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在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夫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为运输载荷提供相应的条件;确保航天员和回收的载荷在完成飞行任务后,安全地返回地面;在飞行过程中,一旦发生重大故障,在其他系统的支持,或者在航天员的参与下,能自主或人工控制返回地面,并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即,1.完成与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2.验证改进型飞船的性能;3.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在其他系统的支持下,实施自主返回;4.获取、处理和分析飞行试验的有关数据;5.为通用生物培养实验提供条件;6.进行太空辐射生物育种搭载实验。
神舟载人飞船任务目标和安排
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作为追踪飞行器,通过3次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飞行试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飞行任务的总目标为:突破并完整验证交会对接技术,包括全面验证交会和对接技术;验证组合体控制功能;进行至少一次有人飞行,实现人员及物品空间转移;开展其他在轨试验,最大限度地获取在轨试验数据。
具体任务安排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入轨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3艘飞船将采用逐步递进,先突破技术后充分验证的原则,安排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任务。每一次发射所执行的任务以主要验证项目为主优先安排,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再合理安排其他试验验证项目。
神舟八号是一艘不载人飞船,主要是用来进行交会对接试验和相关技术验证。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则是完全按标准载人状态配置各种系统和设备,可以用作载人交会对接飞行。如果神舟八号飞船任务进展顺利,有关部门可能决定利用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如果进行载人飞行,在确保航天员安全的前提下,将安排由航天员手动控制交会对接及载人项目试验。
在时间上,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需要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三艘载人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试验。在这段时间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将进行包括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内的四次发射。
通过对交会对接飞行发射窗口进行分析表明,神舟飞船每月都有发射窗口,夏季和冬季发射后满足连续光照条件的时间较长,交会对接飞行试验时间具有调整能力。由于选择交会对接任务时间具有较长的连续窗口,有利于任务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将尽量在天宫一号两年寿命前期安排3艘神舟飞船与其交会对接和进行各种试验验证,在时间上留有一定的余量。
神舟八号飞行任务和试验项目
在充分进行地面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发射神舟八号不载人飞船,主要目的是突破交会对接技术,部分验证组合体功能,同时充分安排利用空间真实环境验证交会对接相关基础技术,积累在轨试验数据。
神舟八号飞船飞行任务期间,将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全过程飞行,验证自动交会方案设计;验证对接通道检漏和泄压与恢复压力的功能;验证组合体轨道与姿态控制功能;验证组合体数据与指令管理功能;验证组合体环境控制模式切换功能。同时,神舟八号载人飞船平台通过这次飞行将主要完成验证有关机组与电源平台性能和工作模式;验证整船任务变化对飞行环境的适应性;验证飞船返回工作模式改进的有效性;提供载人环境的保证等验证项目。与此同时,为各大系统验证项目提供支持,主要有:为运载火箭系统运载入轨精度验证提供支持;为测控系统测定轨精度、多目标测控、中继测控验证提供支持;为飞行控制任务协同程序提供支持;为着陆场系统着陆区扩大回收能力验证提供支持。
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在推进剂还有余量和飞行试验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将利用神舟八号开展验证二次对接;验证组合体并网供电能力;进行敏感器在轨测试,充分验证敏感器真实空间环境适应性;为空间应用系统搭载生命试验提供支持;验证向地面发送辅助CCD、TV图像,从而为后续任务积累在轨试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