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战略素描

第一节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战略素描

1992年9月21日,我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简单讲“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就是发射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太空飞行,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开展空间应用试验;第二步就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技术、载人飞船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8吨级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自主飞行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就是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实现多领域、多学科的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中国神舟六号航天员及梯队

1999年10月,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在连续发射成功4艘无人飞船后,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变成了现实。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那么,第二步我国载人航天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国人要问,也摆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决策者面前。

从2003年开始,在我国载人航天第一步任务胜利完成后,总装备部组织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的深入论证,提出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目标。

这个目标主要是:第一,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突破气闸舱、舱外航天服等关键技术,突破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基本技术;第二,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第三,开展有效的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第四,为我国载人航天后续任务技术发展创造基本条件。

2004年12月,中央专委批准启动载人航天二期工程。随后,我国启动了“921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

在工程各大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又连续取得了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突破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技术,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突破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连续两艘神舟飞船发射和回收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由第一步向第二步承上启下的跨越,为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

2007年至2010年,在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按计划顺利实施的同时,总装备部再次组织对我国载人航天后续任务进行深入的论证,整体规划论证了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任务。根据论证形成的实施重点,将任务总的目标确定为载人空间站工程。2010年8月16日,中央专委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争取到2020年前后,建成和运营我国近地轨道载人空间站。

截至2010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连续发射和回收成功4艘不载人飞船和3艘载人飞船,先后有6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已完成了“三步走”战略部署中的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第一阶段的任务,载人飞船与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将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奠定基础。

2010年10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批准实施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至此,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总装备部的组织下,在参与工程研制的各有关单位大力协同下,动员数十万科技大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集中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翻开了新的篇章。

突破空间实验室和载人空间站技术,是载人航天技术的必然发展阶段,是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最具代表性的航天高科技工程。工程的实施对于彰显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