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城”的“无国籍公民”

第五节 “太空城”的“无国籍公民”

地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了城市的快速扩张,耕地减少,城市污染严重,而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你也许会有幸成为“太空城”里的“无国籍公民”,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建造可供人们长期生活工作的“太空城”,既是人类的梦想,又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必然,特别是对于进行太空移民和深空探索,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也许你会问,太空城不就是空间站吗?其实,科学家们设想的太空城与空间站是不一样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太空城作为宇宙移民点,它应该是自给自足的,而首先是食物的自给自足。而目前空间站上的生活品都是从地面上运去的。

美国由于没有空间站,这些试验只能在航天飞机上进行,而航天飞机每次的飞行时间不长,大大影响了试验项目的开展和效果,因此美国酝酿建造太空植物园和太空农场,植物园直径约4.2米,长3.7米,自动控制系统能提供植物所需的水、肥料、阳光和保证温度等条件。管理、收获、加工、废物处理,均由机器人负责。如果发生故障,机器人就向空间站及时报告,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即进入植物园进行修理。

提起城市,人们一定会想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然而,未来的太空城可不是这样的。究竟把太空城设计成什么样,是近年来国际航天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个问题让科学家很是费了一番脑筋,目前出台了许多太空城的方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伞架子式的太空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奥尼尔博士对建造太空城已经研究很长时间了。1977年,他出版了《宇宙移民岛》一书,提出了三种宇宙岛设计方案,其中的“奥尼尔三号岛”是一种伞形结构的太空城。它像张开的伞,伞把是两个巨大的圆筒,这个伞特别大,光伞把就有6500米粗,长3200米。在这个大圆筒里,可以居住100多万人。两个伞把用传动带连到一起,每分钟以一转的速度旋转,从而产生人造动力。伞把的四周是玻璃窗,窗外用挡板遮挡着,盖板内镶着大玻璃,和上盖板里边就是黑夜,打开盖板,镜子将外边的阳光折射到里边,里边就是白天了。

圆筒里边是真正的城市。有山丘、树木、花草、河流,有体育场、电影院、大酒店,还有机场、车站和码头。太空城里的居民外出办事,可以像在地球一样,或乘船,或乘公共汽车,或乘飞机,或者干脆把手一挥,打的走,非常方便。尤其让人称奇的是,这座太空城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区,有晴天、阴天、雨天和冷暖的变化。科学家把伞架子边缘设计成农业舱室,在农业舱室里,通过温度控制,可以在不同的舱室分别制造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季节来呢。因此,农业舱室粮食作物郁郁葱葱,瓜果蔬菜一应俱全,由于温度、湿度适宜,在那里,奶牛成群,猪羊满圈,小鸟欢唱,有益的昆虫飞翔,整个一个天上人间。生活在太空城里的公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和粮食。

中国志愿者在模拟火星之旅密封舱生活乐观

由于太空城里的环境十分优越,因此呼吸的也都是新鲜空气,再也不必担心在地球城市中的空气污染了。优越的环境加上采取先进的栽培方法,在那里吃的也都是绿色食品。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和工作,不知比地面要好多少倍呢。

圆环型的太空城。这样的太空城就像一个大轮胎,轮胎的直径为1800米,仅大圆环的直径就有130米,里边可供1万人长久居住。圆环以每分钟1转的速度自转,产生重力环境。

为了使圆环里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在圆环的上方安装了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太阳光折射到圆环中央的镜子上,然后由它折射到圆环的百叶窗上,百叶张开,阳光进入,里面为白天;百叶闭合,里面为黑夜。在圆环的中轴上,靠近圆环的一端是供飞船往返地球的太空港,设计了许多对接装置,到太空城里接送来往人员、运输货物、向地球运输太空垃圾和产品的宇宙飞船在这里停靠。这个太空港可同时接待好多艘飞船来访。另一端就是太空工厂和太阳能发电站了。中轴有6根管通道与居民区相连,人们可乘100多米的电梯,通过这些管道进入中轴,再沿着中轴去工厂里上班。

这个大圆环里边,按着不同用途分成若干个舱段,每个舱段就是一个区域。有居民区、学校、医院、饭店、旅店、农场、肉类加工厂、太空工厂等等。尽管在太空城里生活的人们都很文明,但是,必要的管理工作还是需要的。因此,还是要设立如居委会、警察局等与地球有些类似的机构。

走进工厂,你会看到偌大的工厂里几乎看不见工人,全部是计算机控制,也没有噪声和污染。走进农场,你会看到一台台不冒黑烟的现代化机械在不停地工作,身穿白大褂的农场工人坐在电脑前,用电脑控制着这些机械工作。在明媚的春光下,青椒、茄子、豆角、西红柿张着笑脸,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阳光下欢快地生长。这些无忧无虑的小生命们,已经忘记了地球。

“向日葵”城。1975年,美国有一位科学家曾经提出了一个叫“向日葵”城的太空城方案,顾名思义,这座太空城的样式有点像向日葵,主体是一个直径达450米的圆筒,以每分钟2转的速度自转,这样可以产生像地面一样的重力,人在上面生活工作像在地面上一样。周围配备圆锥形反射镜反射阳光,最外边是农业区,最上面是聚光镜,靠这面镜子聚集的阳光发电为城内提供电能。“向日葵”城可居住1万人。

太空花园。美国太空总署为配合星际探险计划的开展,与波音公司合作研制了一种名为“愉快花园”的适应性太空舱。这个太空舱实际上是一个保持受控状态的生命维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将种植各种花卉、果树和粮食作物,既为太空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又为他们提供食品和水果。整个花园里产生的二氧化碳将由小球藻系统来排除和制造氧气,保持新鲜空气。太空花园还专门设立了“运动区”,供到这里旅游参观的客人进行太空运动,运动区的引力相对较弱。

太空集体农庄。为了实现太空移民和长期载人航天做准备,目前,美、日和西欧在21世纪的太空计划中,将植物在密闭的太空舱内进行长期生长试验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为此,设计太空集体农庄的工作已经开始进行。

目前,科学家的设想是把太空集体农庄建成球冠状。利用其外面可以转动的反射镜调节室内温度,通过人工努力,为植物营造一个像地球上一样的生长环境。科学家们通过对从月球上取回的土样成分进行化验分析认为,月球土壤本身不能种庄稼,但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在太空农场里种植庄稼等植物的土壤,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土壤还可以提取氧气和合成水分,这样就可以解决农场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问题了。

太空农场种植的庄稼、水果,不用洒农药,因此,这些都是地道的绿色食品。未来的太空农场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工人在室内按电钮就可以对农场进行管理了。

太空城的方案还有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太空城建造正式开始的时候,还会有更多、更好、更为科学的方案问世,届时,一座座太空城将呈现在人们面前,期待着人们的光临。

怎样建造太空城?我们地球上的城市的高楼大厦是用一砖一石建造起来的,一座座大楼组成了一个城市,而“太空城”却不是这样的。

人类熟悉的国际空间站是在地面设计好舱段,用飞船或航天飞机运输到太空中去组装的,随着人类对太空资源利用研究的加深和太空资源利用开发工作的开展,未来的太空城的建造却不必费那么多的劲。

为了减少太空城的城市建设费,在未来建设太空城的时候,可以就地取材。科学家们计划就近从月球或其他小行星上开采矿藏,就地加工成建造太空城所需要的材料,用来建造太空城。至于人们在太空城里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工业原料、粮食、蔬菜和水等物品,也可以就地生产,而地面只是给予少量的补充。

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未来环境变化及宇航的需要,开发海、陆、空中的生存空间,营造“太空城”或“太空村”,首先太空移民的梦想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尽管实现这一宏伟的计划是鼓舞人心的,但也是极其艰难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设“空中村落”的梦想将不再是天方夜谭。太空中的无国籍公民将为延续人类,而不休地工作着。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日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公布了移民行星的计划,他们计划在未来的10年内,依靠月球的材料,建造月球基地。气凝胶是一种几乎完全用空气制成的新型玻璃,而且几乎没有重量,美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在试验中展示怎样利用月球土壤中的硅制造这种轻型材料,以便供建造月球基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