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艰辛的太空走路
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走路可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到了“太空村庄”,你却突然发现自己站不起来,也不会走路了,因为在空间站里不是用脚走路,而是用手走,就是用手抓住一个什么地方后,稍为用一点力,身体就会漂起来,向你用力的方向飞过去。这样的走路方式起初你会感到很好玩,随后你就会发现这将给你带来许多麻烦——如果你的劲使得稍微大了一点,身体就会重重地撞到“墙”上。比如,你用脚跟用力,整个人就会冲向“村庄”的天花板,你向这边的舱壁一靠,身体就会撞到另一边的舱壁。在那里走路,只能靠用手抓住某个地方,靠反作用力一点一点向前飞动。
在太空里人就像一个没有头的苍蝇一样,没有方向的感觉,对哪个方向感觉都是一样的,在那里辨别方向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不管你大头朝下工作,还是侧着身子、躺着工作,都完全无所谓,一定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硬要辨别方向,常用的办法就是把村庄的房间的墙壁上涂上不同的颜色,提示你哪一面是朝着地球,哪一面是背对地球。
在“村庄”里,由于没有重力,也就没有重量,所有的家具不需要用腿支撑着,可以随意摆放,但是,一定要固定住,即使再重的家具你一个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来回挪动。
在太空中,闭上眼睛,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手臂和腿脚处于什么位置和状态,只有在胳膊、腿动时,才能感知到肢体的存在,也才能知道肢体所处的状态。
最初在太空飞行中,人会有倒置的感觉,感觉身体被翻转了180度。当握住舱壁扶手推拉的时候,感觉不到自己身体在前后移动,而是感觉自己像是站在地面将空间站搬来搬去,而自己身体并没有移动。
在“太空村庄”里,一般都是在房间里工作和生活,可是也免不了要到外边修理“房子”、排除设备故障、安装更换太阳能电池帆板、试验太空机动装置和新型航天服等,这就需要到室外去行走。如果要到房间外走路,就需要当心了,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件十分复杂和艰苦的事,还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掉到万丈深渊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太空飞人了。
航天员太空行走
到舱外行走,必须穿特制的舱外航天服,带上自己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构成了一个独立于舱内的生命保障系统,进行几个小时的准备工作后才能进行。俄罗斯航天员出舱用的太空装置上,安装了4个固体火箭发动机,利用这些发动机,进行前后飞向的运动,另外,还有14个喷气推进器,用于旋转和进行6个自由度的机动。它的质量为90千克,一次工作寿命为4小时。太空机动装置的关键是电源系统、推进系统和无线电遥测系统,这些设备都有备份,以防止出现问题,造成航天员回不了家。
太空行走就像飞一样
在几十年时间里,人类创造了不少舱外行走的记录。1984年在礼炮7号空间站上的3名航天员,在近8个月的太空飞行过程中,基齐姆和索洛维耶夫曾经6次出舱太空行走,进行安装阀门、材料试验容器、排除推进剂泄漏故障、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等工作,这6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22小时50分钟。
1996年12月2日,航天员科尔尊和卡列里走出空间站,沿着和平号空间站外表铺设了一条22长米、连接量子2号试验舱上太阳能电池板的空间站电路系统的电缆,完成了启用量子2号试验舱安装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的准备工作,这次太空行走用了5小时57分钟。
1997年4月29日,俄罗斯航天员还完成了两人一起太空行走,共进行了4小时58分钟。利用机械臂清除空间站外表的太空尘埃,试验未来空间站所需要的材料,并在舱外安装了一个探测太阳辐射强度的辐射仪,他们两人配合相当默契,还相互传递工具,进行了舱外对话。
1998年4月11日,两名俄罗斯航天员进行了6个小时的太空行走,他们钻出舱内后,沿着一根长14米的主梁爬到一个没有燃料的推进器上,把它拆下来,还检修了一个发生故障的阀门。
1998年12月6日,在进行国际空间站建设中,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6名航天员,把美国制造的团结号节点舱带到太空,航天员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实现了团结号节点舱与俄罗斯先前入轨的曙光号功能舱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