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陵韦贵妃墓“楼阁”图壁画保护修复
昭陵韦贵妃墓道北壁“楼阁”图壁画面积:56000cm2(200cm×280cm)。
修复人员:杨景龙,史汨力,许玲,许鹏,冯云鹏,王涛。
修复时间: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
修复后的壁画(如图7-69)。
图7-69 昭陵韦贵妃墓道北壁“楼阁”图壁画
(1)前准备工作。
将壁画从库房搬运到修复大厅,检查壁画夹板及外包装,留取资料,(如图7-70至图7-74)。
壁画外包装夹板情况:一角彻底损毁;龙骨损坏;捆绑铁丝松动失去作用(原因可能是壁画面积较大,多次移库搬运导致)。夹板书写“楼阁”“移库2号”字样。
鉴于该幅壁画面积较大,为保证壁画打开及修复时的安全,在特制的壁画修复台上垫铺一层硬质海绵,既保证了表面平整,又有一定硬度和弹性。壁画几十年未曾打开,因此可能会出现部分桃胶布和生锈的图钉粘贴在夹板上,导致打开壁画、平移壁画到修复台上时,出现壁画损伤或错位。故用细铁丝在壁画和夹板之间拉锯式慢慢过一遍,待铁丝过完之后借助夹板将壁画平移到修复台上。
打开夹板后现状:夹板上包裹一层塑料膜,夹板和塑料膜之间垫脱脂棉,并用图钉固定。壁画整体移位,边缘破损严重。地仗层总体保存状况较好,草泥层少,质地稳定。石灰地仗层有长短不一裂缝5道。多处局部疏松、脱落、缺失;裸露的桃胶布有大量褶皱(应是该处壁画在墓道时已经脱落),布上有少量霉斑。(如图7-75)。
图7-70 搬运壁画
图7-71 壁画夹板
图7-72 检查壁画夹板
图7-73 打开壁画夹板
图7-74 壁画地仗层(局部)状况
图7-75 壁画平移到修复台上
(2)加固壁画地仗层。
1)清除草泥层。
a.对残留的草泥层,使用去离子水、竹签、手术刀、修复刀、毛刷、吹气球、吸尘器等工具进行清理。
先用毛刷、吹气球、吸尘器将地仗层表面的浮尘处理干净。对于质地松软、浮在壁画地仗层上的草皮泥用竹签、手术刀、修复刀剔除,再用毛刷、吹气球和吸尘器进行处理(局部疏松和脱落另行处理)。对表面已经板结的草泥层,用喷壶将去离子水均匀喷淋在草泥层表面,使其充分湿润软化,然后用竹签或手术刀轻轻将土层剔除。特别坚硬的部分用手术刀多次轻轻剔除,但不要伤及石灰地仗层。(如图7-76、图7-77)。
b.对于地仗层疏松、酥碱严重,影响画面的部分,用5%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先进行渗透加固,然后按以上操作清除草皮泥。工艺如下:
a)用注射器将5%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向疏松、酥碱的部位渗透。
b)待稍干后,用自制竹、木或不锈钢刀将疏松、酥碱地仗层轻轻压平。
c)用手术刀或超声波清洗机清除草泥层。
2)地仗层渗透加固。
这幅壁画原地仗层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为石灰(碳酸钙),因此在地仗层修复中进行补缺、加固和制作隔离层,应尽量使用和地仗层相同的材料。地仗层的渗透加固主要是对强度变弱的原石灰层进行渗透加固。方法是:用喷壶将石灰液喷淋在待加固的地仗背面进行渗透(渗透加固原理在本书第六章节讲过)。由于石灰的固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有水存在时速度较快,而干燥后的固化过程只能靠空气中的水分来辅助完成。固化速度越慢,碳酸钙的形成越彻底,这就要求既要保持通风还不能干燥太快。因此,在上边覆盖两层纸或两层较厚的棉布以控制干燥速度。多次渗透的时间间隔不必要求前次彻底钙化。渗透的次数取决于地仗层的质地,多渗透几次是必要的。(如图7-78)。
图7-76 清除草泥层
图7-77 清除钙质土垢
图7-78 地仗层渗透加固
3)制作壁画新地仗层。
根据壁画原地仗层材料的分析结果及实验评估,采用浇淋的石灰膏及少量麻刀,同时添加少量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制作壁画过渡层。
制作新地仗层工艺方法:
a.把石灰膏、少量麻刀及少量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用蒸馏水调和均匀,软硬适中,放置10小时以上。
b.上石灰前,再在地仗层表面喷洒一层石灰液,然后把配制好的石灰膏均匀地涂抹在壁画原地仗层上,用灰刀压实并尽量挤掉石灰膏中的气体。同时把表面处理平整。
c.等水汽散发,石灰膏稍稍变硬,用钢刷再轻轻拉毛表面。拉毛目的为增大粘接面,便于日后与新做支撑体之间有更好的粘接。
d.用厚一点的棉麻布压实,防止水分蒸发过快,石灰膏急剧收缩而导致开裂。
e.放置在阴凉、通风地方慢慢阴干。在这期间一定要注意控制湿度。
最后揭掉棉麻布。揭布时一定要注意手法和技巧,避免损坏新做地仗层。(如图7-79至图7-81)。
图7-79 涂抹新石灰过渡层
图7-80 压平压实石灰过渡层
图7-81 过渡层表面拉毛
(3)制作隔离层。
用角磨机将蜂窝板的粘接面拉毛,以扩大接黏结面,便于粘接更好;拉毛后,在上面均匀涂刷Primal AC-33丙烯酸黏合剂,然后将无纺布贴合在上面。贴布时一定要平展,用棕刷压实,不能使布与蜂窝板之间有气泡,固化干燥后以备待用。(如图7-82至图7-85)。
(4)制作支撑体。
1)制作支撑体
图7-82 打毛蜂窝板
图7-83 裁剪无纺布
图7-84 无纺布表面刷胶
图7-85 粘接无纺布
壁画新的地仗层和隔离层完全干燥后,开始制作新的壁画支撑体。这幅壁画由于面积较大,故选用蜂窝板(支撑体)+优质无纺布(过渡层) +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粘接剂)的方法。
蜂窝板具有强度大、质量轻、受力均衡、耐压力强、抗震性优良、不变形、弹性好等特点,因此选择蜂窝板既可保证支撑体的刚性,同时又可使整个支撑体具有可分离性,满足“可再处理”原则。
由于壁画尺寸比较大,因此需要对蜂窝板材进行二次加工,即用环氧树脂胶和铆钉进行粘接,铆固;同时又要用钢板和铝合金龙骨对接茬处进行铆接,以确保持负重及稳定性。具体做法:
a.把需要拼对的蜂窝板边缘分别上下裁剪15cm,一块保留中间蜂窝和上表面,一块只保留下底面。
b.在裁剪面和蜂窝上分别涂刷环氧树脂胶,压缝合并粘接。
c.为保证蜂窝板材(即支撑体)的整体稳定性,用厚0.3cm、宽10cm、长50cm的钢板在垂直于粘接缝方向用铆钉铆固,同时用铝合金龙骨整体粘接加固。(如图7-86至图7-90)。
2)关于透气性问题。
受博物馆展室、库房,以及修复过程中技术、材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壁画的内外透气性问题难以解决,导致壁画空鼓、起甲、酥粉等病害发生。我们在解决壁画透气性问题方面做了尝试。具体做法是:在蜂窝板上用电钻每隔20cm打一孔,用铆钉铆死,既解决蜂窝板的整体性,不影响其强度,又通过铆钉孔解决透气性,以达到壁画内外湿度的统一,减少因环境的变化水汽循环而导致空鼓等病害发生。(如图7-91、图7-92)。
图7-86 裁剪蜂窝板材
图7-87 拼对粘接蜂窝板
图7-88 连接蜂窝板
图7-89 拼对连接后的壁画支撑体
图7-90 连接蜂窝板
图7-91 在蜂窝板上打孔
图7-92 铆钉连接蜂窝板
3)粘接支撑体。
在壁画隔离层表面和蜂窝板粘接无纺布一侧同时均匀涂刷一层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粘合剂进行粘接,使壁画和支撑体成为一个整体。支撑体背面用重物均匀压实,排空地仗层和支撑体之间的气体,等待固化干燥。工艺分为:粘结面处理、涂胶、粘结、叠合、固化、检查。
粘结面处理:根据壁画大小裁制蜂窝板并用角磨机打毛,丙酮搽洗打磨后的蜂窝板表面及清理壁画过渡层粘结面。蜂窝板放置在壁画过渡层上,用记号笔在蜂窝板表面标记黏结部位。
涂胶:在壁画周边贴纸胶带,防止溢出的胶污染画面层。再在上面均匀涂刷Primal AC-33丙烯酸粘合剂,然后将无纺布贴合在上面,用棕刷把贴布压平、压实。不能使与蜂窝板之间存在气泡。
叠合:再次在蜂窝板和过渡层之间涂刷Primal AC-33丙烯酸粘合剂,然后把表面涂刷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的蜂窝板贴上去。
固化:用重物均匀压实,等待固化干燥。
检查:检查是否压实和有无胶渗出。
(如图7-93、图7-94)。
图7-93 涂刷Primal AC-33丙烯酸黏合剂
图7-94 均匀压实黏结后的壁画
(5)壁画画面层保护修复。
1)翻转壁画。
由于这幅壁画面积大,自身重。所以在移动壁画和翻转时一定要加强安全措施,确保万无一失。为了确保壁画安全,不伤及壁画表面和支撑体,我们专门制作了两块夹板。在壁画表面垫上皮纸和一层硬质硅胶海绵,支撑体面垫一层硬质硅胶海绵角。翻转时,用铁丝和角铁紧紧铰紧两幅夹板,使壁画和夹板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受现场条件限制,只能平移到大厅门口,借助高台进行翻转。(如图7-95至图7-98)。
2)清除壁画表面桃胶布。
壁画揭取时使用桃胶和棉纱布。根据桃胶性质,利用湿热毛巾闷润(40℃左右),待桃胶软化失去胶性,从周边向中间逐渐揭去贴布。(如图7-99至图7-101)。
3)绘制壁画线描图和病变图。
绘制壁画线描图和病害图以保存壁画表面病害类型、现状等信息,留取原始资料,并为壁画画面层修复做好准备。(如图7-102、图7-103)。
4)画面清洗。
图7-95 壁画安全放置在夹板中
图7-96 铰紧夹板
图7-97 借助高台准备翻转壁画
图7-98 翻转壁画
图7-99 湿热毛巾闷润桃胶布
图7-100 逐渐揭取桃胶布
图7-101 揭取桃胶布
图7-102 绘制壁画线描图
图7-103 壁画病害图
图7-104 壁画残留桃胶
图7-105 清洗画面
图7-106 画面清洗
图7-107 壁画霉斑
图7-108 壁画清理
a.先用软毛刷和吸尘器清理表面浮尘。
b.脱脂棉蘸取40℃左右去离子水敷于壁画表面残留桃胶的地方,每次贴敷面积不要大,时间为1分钟左右。可多贴敷几次,待桃胶软化溶解失去胶性后去除。
c.用棉签蘸去离子水(40℃左右)对贴敷部位滚动擦洗(注意溶液量不宜太多),清除壁画残留桃胶。操作过程一定要注意,棉签朝一个方向滚动,依靠吸附作用吸取胶质。
d.对画面逐区域展开清洗,直至将壁画表面附着的残留桃胶液清理干净。
(如图7-104至图7-106)。
5)霉斑的清洗。
对于壁画表面霉斑污染,如果霉菌还没有对壁画画面层产生严重的破坏,先用软毛刷刷掉长出的菌丝,微型吸尘器吸走,再用脱脂棉团蘸热水(40℃左右)闷润,使有活性的霉菌复活、疏松,再利用氨水+乙醇溶液溶解松动,用去离子水和棉签清洗,纸巾吸附。以上方法少量多次进行,直至清理完成。最后喷霉敌乳液进行除霉。
(如图7-107)。
6)壁画表面酥粉、起甲病害清理加固。
对起甲、酥碱和粉化壁画加固剂的基本要求是:不改变壁画颜料颜色;渗透性能良好;具有可逆性。根据国内修复这类壁画的成功经验和我们所做实验结果,选用含量为3%的Primal AC-33乳液作为壁画酥碱和粉化病害的加固剂。具体工艺如下:
a.用注射器将3%的Primal AC-33乳液加固剂向起甲、酥碱或粉化部位滴渗。
b.待加固剂被地仗层吸收后,用竹、木刀或不锈钢修复刀,将起甲壁画贴回原地仗层。
c.白色纺绸包脱脂棉绑扎的棉球,对酥碱或起甲壁画进行拍压。
d.在壁画表面喷雾含量为3%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达到70%的干燥程度后,将白色纺绸(与包棉球材料相同)铺在壁画表面上,用软胶棍滚压。滚压时用力均匀,以防壁画上出现滚痕或将颜料粘在白绸上。
7)钙化物及土垢的清理。
对泥污、较软土垢使用竹签、手术刀、毛刷、吸尘器等修复工具进行机械清除。对有钙质较硬的土垢用3A溶液(去离子水+丙酮+乙醇按1∶1∶1比例配置)或草酸等软化后,用机械方法逐层剔除。
对于不易去除的坚硬土垢可用3A溶液或草酸溶液浸泡的纸浆贴敷,延长软化时间,再进行机械剔除。
对于壁画画面脆弱部分,可先用3%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加固,再行去除。
使用各种方法难以去除,且不影响壁画完整艺术性的钙质土垢,原则上可不去除。(如图7-108)。
8)地仗层缺失填补、裂缝加固。
壁画表面原地仗层脱落、缺失,在修复时要对地仗层补全,且要求比原地仗层低1.0mm左右,以示区别。采用的方法和制作地仗层基本一样,材料也是选用石灰膏+麻刀+5%的Primal AC-33乳液。
裂缝修复是先用吸耳球将裂缝缝隙中的尘土及其他杂质吹净,用去离子水对周边进行少量浸润,再用5%的Primal AC-33乳液对裂缝及其周边进行渗透加固;用石灰膏+4%的Primal AC-33乳调配成石灰浆。根据需要修补的部位不同,对石灰浆的浓稠度再做适当调整,用小型修复刀进行填补。(如图7-109、图7-110)。
9)画面修整。
画面修整是指对画面缺失区域进行着色做旧,使壁画画面整体协调统一。补色必须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进行,无资料可寻又无依据的区域用涂描法做随色处理,但近看时还应有差别。(如图7-111至图7-114)。
10)表面封护。
为了保护壁画的颜料层,用小型喷壶喷雾少量2%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对颜料层区域进行表面封护。
图7-109 修复缺失地仗层
图7-110 填补裂缝
图7-111 地仗层补色
图7-112 局部随色
图7-113 壁画修复补色前
图7-114 壁画修复补色后
图7-115 臧怀亮墓壁画“仙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