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陵长乐公主墓壁画“甲胄仪仗 随从五人”图保护修复

4.唐昭陵长乐公主墓壁画“甲胄仪仗 随从五人”图保护修复

长乐公主墓“甲胄仪仗 随从五人”图壁画面积:53848cm2(212cm×254cm)。

修复人员:杨景龙,曹煜,许玲,许鹏。

修复时间:2010年3~8月。(如图7-145)。

(1)拆取夹板。

壁画从库房提取出来后,观察夹板及外包装,留取原始资料。拆除夹板后将壁画平移到修复台上,打开壁画,观察壁画地仗层,提取原始信息,(如图7-146至图7-149)。

打开夹板前:夹板保存完整;捆绑铁丝严重松动;壁画整体有移位现象;夹板上书写“长乐公主东壁二组仪仗(北)下(武士仪仗一组)”“移库23号”等字样。

这幅壁画面积较大,在打开和平移到修复台时和前面几幅壁画一样:在特制的壁画修复台上垫铺一层硬质海绵。在打开壁画、平移壁画到修复台上时,为防止出现部分图钉因生锈使桃胶布粘贴在夹板上,导致壁画损伤或错位,故用细铁丝在壁画和夹板之间拉锯式慢慢过一遍,铁丝过完之后借助夹板将壁画平移到修复台上。

夹板打开后:夹板接触壁画面铺垫脱脂棉,外包塑料膜,用图钉固定;壁画整体移位;壁画背面整体覆盖草皮泥,厚度2~4mm;草皮泥有裂缝数道;边缘部分破损严重,局部裸露桃胶布;中间部分个别地方草泥层缺失;部分地方有霉斑出现;局部出现许多破碎小块和移位现象。

(2)清除表面原桃胶布,移位壁画拼对、复位。

从打开后情况看,这幅壁画由于多次搬运,地仗层出现许多碎块并移位。根据这幅壁画的特殊情况,决定在前面修复经验基础上对这幅壁画采取先揭取画面层桃胶布,再对移位壁画残片进行拼对、归位、修复,最后进行地仗层修复。

1)揭取原桃胶布。

图7-145 长乐公主墓道东壁第四幅壁画“甲胄仪仗 随从五人”图

图7-146 壁画外夹板

图7-147 打开铁丝

图7-148 打开夹板

图7-149 壁画地仗层

图7-150 壁画正面状况

图7-151 揭取壁画表面桃胶布

图7-152 桃胶布揭取后的壁画表面

在特制的修复工作台表面,用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粘贴厚棉麻布,既保证表面平整,还是具有透气性,这样在修复时既能保证壁画安全又不损害壁画。拆除夹板后将壁画翻转到修复台上。(如图7-150至图7-152)。

壁画正面夹板打开时和背面打开方法一样,先用铁丝过一遍,再打开。打开发现:桃胶布虽然看起来基本完整,但大部分桃胶失去黏性;桃胶布大部分已经完全糟朽;桃胶布和壁画上出现大量霉斑;壁画表面基本完整,主要病害:霉斑、土垢、裂缝、颜料层脱落、错位、微生物病害等;右下角残损缺失。揭取桃胶布时只留下壁画四周边缘桃胶布,其目的是固定整幅壁画,以免在拼对时出现新的错位。

2)正面拼对粘接壁画碎块。

拼对壁画碎块时先仔细观察对比,根据壁画的线条和图案走势、残片形状大小、颜色的变化趋势等进行拼对。确定好残片的位置后用镊子、手术刀、20%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纸胶带、石灰膏等工具和材料对错位、移位壁画进行回贴固定,使其回归到原位(如图7-153)。拼接工艺如下:

a.用洗耳球和修复刀将破碎地仗层缝隙中的尘土和画面灰尘清理干净。

b.依据前面方法寻找破碎地仗层。

c.用纸胶带和石灰膏进行临时固定。

d.沿破碎地仗层缝隙,用注射器滴渗20%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进行粘接。

(3)加固地仗层。

1)翻转壁画。

这幅壁画面积大,自身重,所以在移动壁画和翻转时一定要加强安全措施,确保万无一失。为了确保壁画安全,不伤及壁画,我们专门制作了两块夹板。先拆卸特制修复台,把修复台连同壁画一起移到一块夹板上,再在壁画表面垫上皮纸和一层硬质海绵,加盖夹板,用角铁和铁丝紧紧铰紧两幅夹板,使壁画和夹板成为一个整体。平移到大厅门口,借助高台进行翻转。(如图7-154至图7-156)。

图7-153 寻找、拼对、粘接壁画

2)清除草泥层。

翻转壁画,重新打开地仗层后,清除地仗草泥层。

具体做法和前面壁画清除草泥层一样。对于大面积残留的土层,使用竹签、手术刀、毛刷、吹气球、吸尘器等工具对表面进行清理;质地松软的草泥层直接用竹签、手术刀及吸尘器进行清理;对已经板结的草泥层,用喷壶将去离子水均匀喷在土层表面,使其充分湿润,然后用竹签和手术刀轻轻将土层剔除;特别坚硬的土层用手术刀轻轻剔除,但不要伤及石灰地仗层;对质地坚硬的钙质土垢小块,只要能和将来新的过渡层结合紧密,且不对过渡层有破坏作用的,予以保存。

对于地仗层疏松、酥碱严重、影响画面的部分,先用5%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进行渗透加固,然后清除草泥层。(如图7-157、图7-158)。

3)渗透加固壁画原石灰地仗层。

图7-154 固定壁画

图7-155 打开壁画夹板

图7-156 打开壁画

图7-157 软化草泥层

图7-158 清除草泥层

将石灰悬浮液用喷壶喷洒在待加固的壁画地仗层背面,渗透到壁画原地仗层。石灰的固化非常缓慢,有水存在时速度较快,而干燥后的固化过程只能靠空气中的水分来辅助完成,干燥速度越慢碳酸钙的形成越彻底。因此,在这过程中上边覆盖一层较厚的棉布以控制湿度,多次渗透的时间间隔不必要求前次彻底钙化。必要时还应对质地不好的局部进行多次渗透加固(如图7-159至图7-161)。

4)制作壁画隔离层。

壁画原地仗层和新做地仗层之间应该有严格区分,需要制作隔离层,目的有两个:一是为增加原地仗层的韧性,并形成一个整体。二是为以后壁画的二次修复留有充分的空间。制作壁画隔离层的具体工艺:把优质白纱布剪成3cm×6cm的毛边纱条,用小毛刷把石灰水悬浮液均匀涂抹于平铺在原地仗层的纱条上,每块纱条之间相互参合。整体贴完后,多次喷淋石灰水,并控制湿度使其固化(如图7-162至图7-164)。

5)制作壁画新地仗层。

依据前面壁画的修复经验,这幅壁画地仗层修复同样采用石灰膏加少量麻刀,同时添加少量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以增强原地仗层强度。

a.把石灰膏、麻刀及适量5%的Primal AC-33丙烯酸用去离子水调和均匀,软硬适中,放置10小时以上;

b.按照壁画大小,用厚度为1.0cm不锈钢条制作一个框架固定在壁画周围;

图7-159 喷淋石灰水渗透加固壁画石灰地仗层

图7-160 多次喷淋石灰水

图7-161 渗透加固后的壁画石灰地仗层

图7-162 粘贴纱布

图7-163 制作隔离层

图7-164 制作完成后的壁画隔离层

c.壁画原石灰地仗层上喷淋石灰水,然后均匀地在壁画原石灰地仗层上涂抹石灰膏,再用灰刀压实,挤出石灰中的气体,处理平整;

d.在石灰层处理平整后,立即覆盖厚棉麻布,并用灰刀压平压实,喷洒去离子水,以防止水分蒸发太快,导致石灰层开裂;

e.放置于阴凉通风处缓慢阴干,期间随时注意用喷雾器喷水,以保持相应湿度。直到石灰过渡层完全固化、干透,揭取棉麻布(如图7-165至图7-172)。

6)粘贴环氧布。

为了使新地仗层和支撑体之间有严格区分,使地仗层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也为以后壁画的二次修复留有充分的空间,并增加整幅壁画的强度,我们制作了两层环氧布隔离层。具体工艺是:打毛并清理干净新地仗层;采用E-44环氧树脂和650低分子聚酰胺树脂固化剂,按1∶1的比例配置,用环氧树脂胶粘贴两层玻璃纤维布(注意将纤维布平整贴上,用棕刷刷平,贴实,不要把气泡留在里面),放置24小时,完全固化。

(4)制作壁画支撑体。

图7-165 处理麻刀

图7-166 调和石灰膏

图7-167 制作边框

图7-168 涂抹石灰膏

图7-169 压实石灰膏层

图7-170 平整石灰膏层表面

图7-171 表面覆盖棉麻布

图7-172 压平后的棉麻布

这幅壁画面积大,过渡层厚度近1.0cm,质量重,为了安全起见,采用1cm×2.5cm×4cm不锈钢(支撑体)龙骨,粘接剂用环氧树脂。由于不锈钢的强度远大于壁画地仗层和环氧布的强度,这样既保证了支撑体的刚性,又使整个支撑体具有可分离性。

a.依据壁画大小制作不锈钢框架支撑体。

b.将框架安置在壁画过渡层上,用绘图笔在过渡层表面标记粘接部位。

c.不锈钢粘结面用100目砂纸打磨。

d.用丙酮擦洗打磨后的支撑体表面及环氧布隔离层粘结面。

e.调配粘接剂。按照1∶1比例调配E-44环氧树脂和650低分子聚酰胺树脂。

f.给壁画周边贴纸胶带,避免有胶溢出污染画面。

g.分别给地仗层标记处和不锈钢框架涂刷环氧树脂胶。

h.胶固化到一定程度,不易流动时将二者按照标记叠合粘结。

i.用重物均匀压实,等着固化;同时检查是否粘结到位,有无移位和有胶溢出,并进行相关处理,(如图7-173至图7-179)。

环氧树脂胶固化后,去除重物,用裁纸刀等工具清除多余的玻璃纤维布及溢出的胶和胶带纸等,翻转壁画进行壁画颜料层的修复。

(5)壁画画面层保护修复。

1)绘制线描图和病变图。

绘制线描图和病害图能深入了解壁画画面层病害类型及壁画保存现状等信息,为壁画表面修复及以后二次修复打好基础,同时为壁画保护研究保存原始资料。(如图7-180、图7-181)。

2)清洗画面残留桃胶。

a.用软毛刷和吸尘器清理表面浮尘。

b.用脱脂棉蘸取40℃左右蒸馏水敷于画面,每次贴敷面积4cm2,时间为1分钟左右。多次贴敷,待桃胶软化溶解失去胶性后去除。

c.桃胶软化后,用棉签蘸去离子水(40℃左右)对贴敷部位滚动擦洗(注意溶液量不宜太多),清除画面残留桃胶。用棉签朝一个方向滚动,依靠吸附作用吸取胶质。

d.对画面逐区域展开清洗,直至将表面附着的胶液清理干净。

(如图7-182)。

3)加固酥粉、起甲壁画颜料层。

由于壁画在揭取时没有进行表面清理和行之有效的表面保护,又在夹板中放置近30年之久,加之多次的搬迁和运输,壁画表面出现起甲、酥碱、错位和粉化等病害。对起甲、酥碱和粉化壁画加固剂的基本要求是:不改变壁画颜料颜色、渗透性能良好且有可逆性。根据修复酥碱壁画的成功经验,选用含量为3%的Primal AC-33乳液作为壁画酥碱和粉化病害的加固剂。具体工艺如下:

a.用宣纸和去离子水进行壁画脱盐处理。反复用宣纸贴敷壁画表面,依靠吸附作用,将壁画内部的盐分析出。用pH酸度计检测使用过的宣纸,至数值达到平衡为止。

b.用注射器将3%的Primal AC-33乳液加固剂向起甲、酥碱或粉化部位滴渗。

图7-173 制作、打磨不锈钢支撑体

图7-174 调和环氧树脂胶

图7-175 标记粘接部位

图7-176 涂刷环氧树脂胶

图7-177 重物压实固化

图7-178 处理边缘溢出的胶

图7-179 不锈钢支撑体

图7-180 壁画线描图

图7-181 壁画病害图

图7-182 清洗画面残留桃胶

c.待加固剂被地仗层吸收后,用竹、木刀或不锈钢刀,将起甲壁画回贴到原地仗层。

d.用白色纺绸包脱脂棉绑扎的棉球,对酥碱或起甲壁画进行拍压。

e.用胶棍滚压壁画表面。滚压时用力均匀,以防壁画上出现滚痕或将颜料粘在白绸上。

4)清洗壁画表面霉斑。

壁画表面霉斑污染,先用软毛刷刷掉长出的菌丝,用微型吸尘器吸走。再利用棉团热水闷润,使有活性的霉菌复活、疏松,用丙酮+氨水溶液溶解松动,再用棉签和去离子水清洗,最后用纸巾进行吸附。以上方法少量多次进行,直至清理完成。

5)清洗表面钙质土垢。

对泥污、较软土垢使用竹签、手术刀、毛刷、吸尘器等修复工具进行机械清除。

对有钙质较硬的土垢用3A溶液(去离子水+丙酮+乙醇按1∶1∶1比例配置)或草酸等软化后,用机械方法逐层剔除。

对于不易去除的坚硬土垢可用3A溶液或草酸溶液浸泡的纸浆贴敷,延长软化时间,再进行机械剔除。

对于壁画画面脆弱部分,可先用3%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加固,再行去除。

对壁画无害,又很难去除,且不影响壁画完整艺术性的钙质土垢,原则上可不去除。

6)裂缝填补。

裂缝修复是先用吸耳球将裂缝缝隙中的尘土及其他杂质吹净,用去离子水对周边进行少量浸润,再用5%的Primal AC-33乳液对裂缝及其周边进行渗透加固;用石灰膏+4%的Primal AC-33乳调配成石灰浆。根据需要修补的部位不同,对石灰浆的浓稠度再做适当调整,用小型修复刀进行填补。

7)画面修整。

画面修整是指对画面缺失区域进行着色做旧,使壁画画面整体协调统一。补色必须在有据可依的情况下进行,对于颜料层脱落后没有依据和资料可查的情况,原则上不进行补全,仅用涂描法进行和该周边颜色相似的做法做随色处理,但近看时还应有差别;原地仗层脱落,只有在修复时对地仗层补全,且要求比原地仗层低1.0mm左右,以示区别。采用的方法和制作地仗层基本一样,材料也是选用石灰膏+麻刀+5%的Primal AC-33乳液。

修复前后壁画情况(如图7-183、图7-184)。

图7-183 壁画修复前

图7-184 壁画修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