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臧怀亮墓壁画“仙鹤”图保护修复

3.唐臧怀亮墓壁画“仙鹤”图保护修复

臧怀亮墓“仙鹤”图壁画面积:10000cm2(100cm×100cm)

修复人员:杨景龙,史汨力,许玲,许鹏,冯云鹏,王涛。

修复时间:2013年4月~6月。

北宋人李诫著《营造法式》卷十三《泥作制度·壁画》记载的方法:“造画壁之制,先以粗泥搭络毕,候稍干,再用泥横被竹蔑一重,以泥盖平,又候稍干,钉麻华,以泥分批令匀,又用泥盖平”。根据古人制作壁画方法,结合我们调查这幅壁画在墓道时的原状,及壁画本身特点:面积较小,重量轻。我们尝试尽量选用接近古人制作壁画地仗层的方法、工艺对其地仗层进行加固修复。(如图7-115)。

(1)准备工作。

1)实地选土。

为了最大限度选取与壁画原材料接近的材料进行比对试验,我们到壁画出土地和单位院内分别进行取土(如图7-116和图7-117)。

2)泥土脱盐。

根据前面的实验,把过滤好的土和经过碾压后的麦秆(每节麦秆长度不超过2.0cm)放在盆中,加去离子水,搅拌均匀,每24小时更换去离子水,接连4天,用电导率仪进行测定,数值基本达到平衡,说明基本已经脱去可溶性盐。然后搅拌放置2天,以待备用,(如图7-118)。

(2)地仗层修复。

1)拆除壁画夹板。

从库房将壁画搬运到修复大厅,检查壁画外包装及夹板,留取原始资料。(如图7-119至图7-121)。

壁画夹板完整,捆绑没有松动,木板上写有“D:22号+”字样,打开夹板后发现:壁画背面近四分之一地仗层和画面层脱落,所留地仗层保存基本完好;草泥层较少;裂缝较多;桃胶布裸露部分褶皱较多;霉斑严重。

平移壁画前,先在修复台表面垫铺特制硬质海绵,既保证表面平整,又有弹性,修复时可确保壁画安全。平移壁画到修复台上时先用细铁丝在壁画和夹板之间拉锯式慢慢过一遍,避免生锈的图钉粘贴在桃胶布上,导致壁画损伤或错位。(如图7-122)。

2)原地仗层渗透加固。

用毛刷、吹气球、吸尘器将壁画背面的浮尘清理干净;对附着在壁画地仗层上的疏松土层使用竹签、修复刀、毛刷、吹气球、吸尘器等工具进行清理。质地坚硬的土层予以保留。对于疏松或酥碱严重的地仗层,用5%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进行渗透加固。

3)渗透加固原石灰地仗层。

用软毛刷沾石灰水悬浮液均匀涂刷原壁画地仗层表面进行渗透、加固。多渗透几次是必要的。同时,对质地不好的局部地仗层进行多次渗透加固。(如图7-123)。

图7-116 取土

图7-117 用筛子过滤土

图7-118 草泥脱盐

图7-119 原壁画外层夹板

图7-120 打开背面夹板

图7-121 壁画地仗层(局部)

图7-122 移动壁画到修复桌上

图7-123 渗透加固石灰地仗层

4)制作麦草泥。

a.粗泥的预处理。给经多次脱盐后,沉淀放置的泥加入麦草秆(长度1.5cm左右),充分搅拌,放置最少2天,使麦草泥达到最佳效果。经过充分搅拌和放置后的麦草泥使用时泥黏性大、质量好、开裂少。这个过程俗称“和泥”。

b.涂刷草泥浆。把和好的稀草泥浆用软毛刷均匀涂刷在加固好的壁画石灰地仗层上,以保证制作草泥过渡层时能完好粘接。(如图7-124至图7-126)。

图7-124 和麦草泥

图7-125 涂刷草泥

图7-126 涂刷草泥后的地仗层

5)制作新的草泥层。

操作时用去离子水将草泥调和匀称,软硬适中,用“泥模子”均匀地涂压在刚刷完稀麦草泥浆的壁画原石灰地仗层上,再用灰刀多次挤压(目的是尽量挤出草泥中的气体,让新做的草泥和原石灰地仗结合更紧密),处理平整;最后用厚一点的棉麻布压实,防止因空气干燥、水分过快蒸发、急剧收缩而导致开裂。这一系列工序完成后,将壁画放置在阴凉、通风地方缓慢阴干。等阴干到七成左右,揭掉棉麻布。揭布时一定要注意手法和技巧,避免损坏地仗层。(如图7-127至图7-129)。

(3)制作壁画支撑体。

1)制作壁画隔离层。

具体工艺是:待草泥过渡层完全干透后,将草泥过渡层表面打毛,均匀涂刷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再把优质无纺布粘贴于草泥过渡层表面,用硬棕毛刷充分挤压、压平,使无纺布与草泥过渡层之间完全粘结。(如图7-130)。

2)制作支撑体。

这幅壁画选用蜂窝板(支撑体)+优质无纺布(过渡层)+ Primal AC-33丙烯酸(粘接剂)的工艺。由于蜂窝板具有强度好、质量轻、受力平均、耐压力强、抗震性好及不易变形、弹性好等特点,加之新草泥过渡层厚度近1.0cm,这样,既保证了支撑体的刚性,又使整个支撑体具有可分离性。(如图7-131、图7-132)。

图7-127 刷涂稀麦草泥

图7-128 涂抹麦草泥

图7-129 麦草泥过渡层

图7-130 贴无纺布制作隔离层

图7-131 打毛支撑体表面

图7-132 粘贴无纺布

a.蜂窝板表面用角磨机打毛,表面用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贴无纺布。

b.壁画边缘贴纸胶带,防止胶溢出污染画面。

c.草泥过渡层和隔离层表面处理干净和平整,能和蜂窝板紧密结合,不留缝隙。

d.一定要把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均匀涂刷在隔离层与蜂窝板表面。

e.把蜂窝板贴上去,用重物均匀压实,等待固化。

图7-133 揭取壁画表面桃胶布

图7-134 揭取桃胶布

图7-135 壁画画面

(4)壁画画面层保护修复。

1)表面原桃胶布的去除。

壁画在墓道揭取时使用了桃胶和棉纱布,根据桃胶性质用湿热毛巾(40℃左右)闷润,待桃胶软化失去胶性后,从周边向中间逐渐揭去棉纱布。(如图7-133至图7-135)。

2)绘制线描图和病变图。

通过绘制线描图和病害图,进一步了解壁画保存现状,同时记录壁画病害情况。这幅壁画主要病害有:土垢、霉斑、颜料层缺失、裂隙、微生物损害、龟裂、酥粉、起甲、地仗脱落、人为污染等。为壁画表面修复打好基础,也为以后二次修复留下原始资料(如图7-136、图7-137)。

3)清洗画面残留桃胶。

a.清洗前,先用软毛刷和吸尘器清理壁画表面浮尘。

b.用脱脂棉蘸取40℃左右蒸馏水敷于画面,多次贴敷,直到桃胶软化。

c.用棉签蘸去离子水(40℃左右)对贴敷部位滚动擦洗(注意溶液量不宜太多),清除画面残留桃胶。

d.用棉签朝一个方向滚动,主要依靠吸附作用吸取残留桃胶质。

e.逐次对画面逐区域展开清洗,直至将表面附着的胶液清理干净。(如图7-138)。

4)清洗画面霉斑。

由于霉菌还没有对壁画画面层产生严重的破坏,用软毛刷刷掉长出的菌丝,微型吸尘器吸走,再利用棉团热水闷润,使有活性的霉菌复活、疏松,再利用氨水和乙醇溶液溶解松动,用棉签和去离子水清洗,并少量多次进行。(如图7-139、图7-140)。

5)清理钙质土垢。

图7-136 绘制壁画线描图

图7-137 壁画病害图

图7-138 清洗画面残留桃胶

图7-139 清洗霉斑

图7-140 清洗对比

图7-141 清理钙质土垢

图7-142 填补裂缝

对泥污、较软土垢使用竹签、手术刀、毛刷、吸尘器等修复工具进行机械清除。对有钙质较硬的土垢用3A溶液(去离子水+丙酮+乙醇按1∶1∶1比例配置)或草酸等软化后,用机械方法逐层剔除。

对壁画无害,且不影响壁画完整艺术性的钙质土垢,可不去清除。

(如图7-141)。

6)填补裂缝。

用吸耳球将裂缝和地仗层缺失部分的尘土及其他杂质吹净,用去离子水对周边进行少量浸润,再用含量为5% 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进行渗透加固。裂缝和地仗层缺失部分的填补材料使用石灰膏,加适量4% 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调制成石灰浆,根据需要修补的不同部位对石灰浆的浓稠度再做适当调整。最后用小型修复刀填补裂隙和地仗层缺失部分。(如图7-142)。

7)画面修复。

画面修整是指对画面缺失区域进行着色做旧,使壁画画面整体协调统一。新作的草泥层用陶泥进行做旧,使壁画画面整体协调统一。

8)表面封护。

为了保护壁画的颜料层,用小型喷壶喷雾少量2%的Primal AC-33丙烯酸乳液对画面层颜料层区域进行表面封护。

“丹顶鹤”壁画画面层修复前后(如图7-143、图7-144)。

图7-143 壁画画面修复前

图7-144 壁画画面修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