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0(WB)非接触文物颜色测量系统测试数据说明

1.450(WB)非接触文物颜色测量系统测试数据说明

(1)以长乐公主墓葬西壁第四组壁画“袍服仪仗”图第35号测试点2013年测试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0-1):

图10-1

分解说明:

1)数据分析。

L*表示亮度,即颜色的明暗之分,L*越大,表示颜色越明亮,L*越小,表示颜色越深暗。a*和b*是色度坐标,+a*表示偏红,-a*表示偏绿,+b*表示偏黄,-b*表示偏蓝。C*为色饱和度,即颜色的鲜艳与隐晦之分,在圆心处色饱和度C*的值为0,离圆心越远C*值越大。H°为色调角,从+a*轴开始以度数表示:0°为+a*(红),90°为+b*(黄),180°为-a*(绿),270°为-b*(蓝)。上述表格中,颜色的亮度值为46.77,偏亮;a*=20.10,偏红;b*=17.89,偏黄。(如图10-2)。

图10-2

图10-3 颜色空间视图

图10-4 色彩颜色视图

2)色度图。

备注:横轴a*和纵轴b*是色度坐标,右侧为亮度坐标L*。a*代表红/绿色,b*代表黄/蓝色,亮度沿垂直方向变化,越往上去,色彩越明亮;越往下去,则越深暗。(如图10-3)。

横轴a*和纵轴b*交汇圆点代表所测的标准点;

圆实心点:左侧示图表示在二维空间中,所测点的颜色的分布方位,即该标准的颜色位于红黄方向。

通过观察L*数据,可以判断颜色的亮暗程度。

3)色块。

备注:此色块表示当前测试点的平均颜色。(如图10-4)。

4)光谱曲线。

备注:光谱视图显示了颜色的光谱反射比曲线。体现了颜色的主要特征,相当于颜色的DNA,其横坐标表示可见光波长,纵坐标表示颜色对不同光波的反射率。该光谱曲线表示光谱范围在可见光波长400~700 nm之间,每间隔10nm进行测量的数据形成了一条光谱曲线。曲线高低反映了颜色对不同光波的反射率,曲线高出的部分奠定了颜色的主色调,即人眼观察到的颜色。若不同测试点的光谱曲线走势基本吻合,则其颜色的主要特性相一致,即颜色相同;若曲线不吻合,则说明其颜色有本质的区别,即颜色不同。(如图10-5)。

(2)同一测试点的比较。

以唐昭陵陪葬墓韦贵妃墓墓道西壁第四组壁画“袍服仪仗”图第35号点测试点2013年和2018年测试数据对比(以2013年35号点测试数据为标准)。(如图10-6)。

1)数据分析。

备注:该表格比样一栏中的数据表示样品与标准的误差,DL*=0.21L:表示样品颜色比标准偏亮;Da*=-2.50G:表示样品颜色比标准偏绿;Db*=-1.89B:表示样品颜色比标准偏蓝。由于总误差DEcmc=3.14>容差P/Ftol=1,所以标准与样品颜色的误差为正值,颜色比较暗。

图10-5 光谱视图

图10-6

2)色度图。

备注:横轴a*和纵轴b*是色度坐标,右侧为亮度坐标L*。a*代表红/绿色,b*代表黄/蓝色,亮度沿垂直方向变化,越往上去,色彩越明亮,越往下去,则越深暗。如上图所示:

a.横轴a*和纵轴b*交汇圆点代表所测的标准点,绿色和黑色圆点代表2013年和2018年所测的样品点;

d.右侧示图表示,黑色圆点处在绿色圆点左下位置,说明经过几年的保管,颜色向偏暗发展。

3)色块。

备注:此示图表示标准(右边色块13年35号点)与样品(左边色块18年35号点)的平均颜色,并且可以进行色差对比,经过对比2018年比2013年色块变暗。(如图10-8)。

4)光谱曲线。

备注:该示图表示标准与样品的光谱曲线,此示图表示标准(蓝线是13年35号点,红线是18年35号点,该点为同一点。)的平均颜色,并且可以进行色差对比。

两条光谱曲线的走势基本相同,并且曲线突起的位置基本相同,证明颜色的主色调一致,标准颜色与样品的颜色相匹配,说明保管状况稳定,没有突发或异常情况。(如图10-9)。

图10-7 颜色空间视图

图10-8 色彩颜色视图

图10-9 光谱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