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前期分析会

一、开展前期分析会

开展前期分析会,了解项目基本情况,结合评价需要,对项目进行分析,找出评价关注点,讨论分析绩效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资料及其采取的主要调查方法,形成绩效评价初步方案,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安排做准备。

在了解项目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分析项目,从项目的特点出发,找出项目的评价关注点。

(一)分析项目立项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政策制度,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和项目立项背景,分析项目立项环境和各界人群关注度,从而分析项目特点,找出项目评价关注点。

(二)解析政策目标

在了解项目背景的基本情况下,解读各政策目标,包括中央、省市相关的中长期目标(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等)、部门中长期目标和年度目标等,对比项目绩效目标申报情况,分析政策,从政策的覆盖广度及深入程度,寻找项目评价关注点。

(三)分析资金来源情况

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和整合资金等。分析资金的来源是对项目资金的结构进行分析,掌握各资金的源头和资金的流向,从而对资金的管理进行分析,找出绩效评价关注点。

(四)分析资金拨付情况

资金的拨付情况主要是对财政资金的申请、批复、划拨和使用各环节加以分析,分析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和金额,找出评价关注点,从而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对资金的管理、资金的时效、到位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体现,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评价。

另外,有必要时,解析资金的分配情况,对中央、省级、市级及区县级的资金分配比率等相关政策加以了解,对资金分配方式和比例加以分析,找出评价关注点。

(五)解析组织管理机构与层级

解析项目组织管理机构与层级,是对项目组织管理的机制和职能进行梳理,对各层级的权限和工作职责加以分析,有必要时进行分层评价,在考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上进行体现。

(六)分析相关责任主体

相关责任主体,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单位、实施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单位和管护主体等,了解其在整个项目中的职责及所处环节,分析对项目的需求、行为、观点和态度。

1. 分析管理单位,主要是对项目管理和总体要求进行分析,对管理方对于项目绩效评价目标进行明确。

2. 分析实施单位,主要是对项目管理和实施进行分析,对项目相关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3. 分析建设单位,主要是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考察;

4. 分析监理单位,主要是对项目的管理、制度执行和项目实施的监管情况进行考察;

5. 分析验收单位,主要是对项目质量和项目实际情况加以了解,对项目阶段性验收和项目完工验收的真实性进行考察,将项目验收的数量、质量、时效和成本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

6. 分析管护主体,主要是对管护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考察,对项目移交管护后长效保障的可持续影响进行分析。

通过对相关实施主体的分析,从项目管理和监督,项目产出的质量、数量、时效,项目的可持续影响等方面,找出评价关注点。

(七)分析相关受益群体

分析项目相关受益群体,明确从受益群体获得的信息,分析其对项目的需求、了解其在项目实施前后的行为、观点和态度,找出评价关注点,另外,根据评价需要,可采用访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