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属于菊科
无论是在100 多年前梵高的画中,还是数年前张抗抗的笔下,向日葵都让人惊艳,不过也许画家和作家都还不清楚,他们描绘的向日葵并不是一朵花。向日葵与菊花一样都属于菊科植物,着生在茎的顶端,看上去像是一朵花的其实是菊科特有的头状花序,一朵“菊”花其实是一盘“菊”花。
通常在描述一朵花的组成时,我们常说,花的外边是花萼、花瓣,当中是花蕊。植物学上,花蕊还细分为雄蕊和雌蕊。当我们仔细观察菊科的“花”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的组成要复杂得多——外边的“花瓣”上带有“花蕊”,里边的“花蕊”上又具有“花瓣”。所以说,菊科的“花”不是一朵简单的花,而是由很多花组成的花序。
图10-12 银叶菊顶面观(黄色的花序和银色的羽状叶)
我们以银叶菊(Senecio cineraria)为代表,研究一下它的“花”的构成。图10-12 是银叶菊的黄色的头状花序和银色的叶;图10-13 是花序的特写,有很多小花,小花分二叉的柱头尤其清晰;图10-14 是分离出来的小花,a 是位于花序边缘的小花,可见到舌状的花冠及基部的花柱和柱头;b 是位于花序中央的小花,具管状的花冠,结合成管状的雄蕊(花药),以及围在管中的雌蕊,柱头2 个,花柱细长,穿过花药管,下端连接白色的子房(子房下位);c 是剖开的花冠管,露出同样结合成管状的花药(聚药雄蕊)。
从银叶菊的“花”的构成可以看到,这不是一朵简单的“花”,而是有很多花组成的花序,边上带有雌蕊的“花瓣”与中央带有花冠的“花蕊”都是组成这个花序的成员。
菊科有30 000 种植物,多姿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头状花序是菊科大家族最为醒目的标志,如果见到这样的花序,我们就可以确定地说,它属于菊科。
图10-13 银叶菊的花序特写
图10-14 银叶菊的花
a. 花序外侧的一个舌状花,下部具雌蕊,花柱1 柱头2;b. 花序中央的一个管状花,花药结合成管,花柱1 柱头2,子房下位;c. 管状花纵切,花柱细长,上具2 柱头,下穿过花药管连接子房
或许可以形象地比喻,头状花序让菊科众多伙伴团结成一个具有明确标志的大家族。如果再仔细研究这个头状花序,花序边缘的小花(缘花)通常为舌状,花序中央的小花(盘花)有的是管状,有的是舌状,据此可以将这个大家族再分成2 个小的“团体”(亚科)。
图10-15 南茼蒿的花序顶面观
一是像银叶菊这样的,缘花舌状,多数只具有雌蕊,是雌花;盘花管状,兼具雄蕊和雌蕊,为两性花。在植物分类上,这一类称为管状花亚科。向日葵和菊花都属于这一类。向日葵的舌状花大而显著,不过是中性的,不结实;中央的管状花是两性的,葵花籽就是管状花的果实。菊花则因人工选育的关系,舌状花的大小和色彩通常变异很大,菊花的妖娆、妩媚主要来自它的舌状花,而管状花则很少或很小,甚至消失。图10-15、图10-16 是与菊花同属的南茼蒿(Chrysanthemum segetum),从它的花序的顶面和纵剖面上看,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边缘的舌状花和中央的管状花的结构特点。
菊科的另一个“小团体”以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为代表,它的头状花序的边缘和中央都是舌状花,没有管状花。这是菊科的另一个亚科——舌状花亚科。
图10-16 南茼蒿的花序纵剖(两侧为舌状花,中央为管状花)
很多人都认识蒲公英毛茸茸的“球”(图10-17),对着它“呼”地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就会轻盈地飘散开来。20 世纪80 年代的经典电影《巴山夜雨》中的插曲“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让老一辈人印象深刻,认识和记住了蒲公英。不过从来源来说,飘散开来的其实不是蒲公英的种子,而是它的果实,顶上白色的毛称为“冠毛”,是花萼的变异。蒲公英是一种不起眼的小草,早春萌发,叶几乎贴地生长,稍后中央伸出花葶,顶生一个黄色的头状花序,花序中的小花全部是舌状花(图10-18)。花序成熟、受精之后,就渐渐转变成为我们熟悉的毛茸茸的“球”了。
舌状花亚科除了头状花序都由舌状花组成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它的茎叶含有白色的浆液,将其折断后可以清楚看见浆液流出。春天时,大家不妨采一株蒲公英,吹散它的“种子”后,也试着折断它的茎叶,看看是不是有这种现象。
综上,我们可以归纳菊科两个亚科的特征,管状花亚科:头状花序多草本,边花舌状中管状,雄五聚药柱头二,子房下位结瘦果;舌状花亚科:头状花序花舌状,茎叶折断有白浆,雄五聚药柱头二,子房下位结瘦果。
图10-17 蒲公英的果实
A. 球形的果序;B. 飘散开来的若干果实及冠毛
图10-18 野外的蒲公英全株(黄色的花序,白色的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