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本书的写作从启动到完稿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对我们而言,这也是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收获和体会良多。作为一本主要关于植物的性器官——花的探究与揭秘的书,它的难点在于材料的收集、解剖,并通过摄影清晰记录下来并展示出来,然后配以恰当的说明文字及适当的拓展,力求科学性和趣味性兼备。

最早是读了华东师范大学马炜梁老师的《植物的智慧》一书,被书里马老师拍摄的植物精美的结构所震撼,写作过程中又先后拜读了马炜梁老师主编的新作《中国植物精细解剖》以及洪亚平老师的《花的精细解剖和结构观察新方法及应用》,关于微距摄影又特地请教了马老师,在此特别感谢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拍摄材料的来源,一是我们通过自己栽培,可以对某一植物的生长发育结果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比如,种植过几次草莓,搞清楚草莓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二是在花鸟市场和网上购买所需的植物。三是实地拍摄,上海的公园、植物园、高校校园及花卉展览等都有丰富多样的植物,特别感谢上海植物园孙西源和上海辰山植物园丁洁,多次为我们的植物摄影提供了帮助。

上海城市农作物比较难寻找,感谢陆永清先生把自己家的小麦搬到了城市的阳台上。

微距摄影用于拍摄特别小的花,当要进一步拍摄雄蕊和雌蕊的精细结构时,还要借助解剖镜和显微镜。目前手机的拍摄效果越来越清晰,把手机对准解剖镜、显微镜的目镜或用转接环连接拍摄,也是一个方便的方法,这还可以让显微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走进千家万户。感谢上海师范大学胡佳耀博士对我们显微摄影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凤凰仪器厂厂方以及严兆铭先生在实验器材上的支持和帮助。

植物性器官的拍摄不仅仅停留在科学层面的解释,还需要能够用更好的技术来体现植物的特殊美。另外还需要后期处理,这样就更加能够把植物的精细结构交代清楚。几百张照片的拍摄和整理是一个考验耐心和毅力的过程,有时为了跟踪一种植物从开花到结果要等待很长时间,有时还得隔年重新来过。

尤其要感谢叶明海老师对本书拍摄和采集的全程帮助和指导。

最后特别感谢上海师范大学的欧善华老师。植物家族性奥秘的探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三十多年前欧善华老师关于植物分类学的启蒙和引领,没有此后欧善华老师多年的悉心教诲和指导,也就不会有如今三年辛苦的成果。

本书的写作还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励。在我们以往陆陆续续观察植物性器官(花)的时候,很多爱好植物的朋友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写作此书的动力,也是相信它会受到读者喜欢的基础。一本好书可以给人们带来阅读享受,衷心希望《植物家族性奥秘》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