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小茶童诵《茶经》(三)

第四课 小茶童诵《茶经》(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茶经》。

2.体会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茶经》。

2.体会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小茶童诵〈茶经〉(三)》、背景音乐《高山流水》、音频《茶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茶经》前七节。今天我们一起来诵读《茶经》八至十节: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初读《茶经》。

(1)学生借助拼音读《茶经》,要求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茶经》,互相纠正。(学生互读)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品读《茶经》。

(1)教师配乐范读,以节奏和韵律来感染学生。(学生评价教师)

(2)学生模仿读,齐读,教师指名读。(教师作评)

(3)教师解释句意。

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茶叶的优劣。

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

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了解《茶经》的大意,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

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品茶感悟,加深对《茶经》的理解。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品茶区域环境,伴随着音频,让学生加深对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的理解。

(四)交流总结,深化认识

1.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2.教师总结提升:《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的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叶的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茶道的先河。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解茶文化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体验和感受。

【教学资源】

课件:《小茶童诵〈茶经〉(三)》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音频:《茶经·九之略》

音频:《茶经·十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