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乌龙茶也大有裨益——乌龙茶之深交
【教学目标】
1.深入认识乌龙茶的相关知识,明白科学饮茶的好处。
2.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进一步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深入了解乌龙茶的相关知识。
2.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熟悉乌龙茶的冲泡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乌龙茶大有裨益——乌龙茶之深交》、茶具。
2.学生准备:查阅乌龙茶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了解乌龙茶的相关资料。
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制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地区。”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现在全国最大乌龙茶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于1995年被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岩村有一个退隐将军。他姓苏名龙,是打猎能手,因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他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乌龙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他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并散发出阵阵清香。茶叶制好后,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乌龙经心琢磨,又反复试验,并经过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因之成了著名茶乡。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所闻所感,并简单说一说对乌龙茶的认识。
教师: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对乌龙茶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乌龙茶。
出示课题。板书:乌龙茶大有裨益。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讲述,让学生感受茶叶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课前让学生搜集乌龙茶的相关知识。学生分小组,选代表上前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并指出不明确的地方。
教师总结,结合课件从三个方面讲解乌龙茶:
(1)乌龙茶的采摘制作。
(2)乌龙茶的主要品种。
(3)乌龙茶的价值功效。
2.课前让学生搜集常见的乌龙茶和知名乌龙茶。教师出示实物,学生观察并交流其特点。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和订正。(可以是多种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乌龙茶的相关知识和课上汇报交流,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其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茶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一步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喜欢的乌龙茶进行冲泡,并说说体会。
乌龙茶的冲泡步骤:
1.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为止。
2.倒水:将壶内的水倒至茶船中。
3.置茶:将茶漏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4.注水:将沸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5.倒茶:
(1)先提茶壶沿茶船逆行转圈,意在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一般茶壶都是红色的,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如果是右手执壶,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另一种均匀茶汤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往几个茶杯倒茶,快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
6.分茶:将茶壶中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7.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8.去渣:用茶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9.洁具: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使用。
教师与学生一起冲泡乌龙茶,品茶香。
(四)交流总结,深化认识
小组交流对乌龙茶的认识,教师可指名汇报。
(五)生活建议,品味体验
1.乌龙茶的功效。
乌龙茶具有养颜、排毒、利便,消除细胞中的活性氧分子等功效。研究发现,中老年人经常喝乌龙茶有助于保持听力。
乌龙茶具有溶解脂肪的减肥效果,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方面也有特殊功效。
2.饮用三忌。
一是空腹不饮,否则会感到饥肠辘辘、头晕欲吐,即“茶醉”。
二是睡前不饮,否则难以入睡。
三是冷茶不饮,茶冷性寒,对胃不利。
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因为乌龙茶所含茶多酚及咖啡碱比其他茶多,品饮不当易伤身体。
教师:回家后可以与父母再交流。
【教学资源】
课件:《乌龙茶也大有裨益——乌龙茶之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