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状元奉上大红袍——品饮大红袍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红袍的相关知识。
2.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良好的礼仪风范,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红袍的相关知识。
2.掌握冲泡、品饮大红袍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状元奉上大红袍——品饮大红袍》、茶具。
2.学生准备:查阅大红袍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了解大红袍名称的来历。
明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进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丁显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并问及茶叶出处,就用锡罐装了些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他便将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渐康复,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将采制茶叶的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
教师:有谁知道大红袍属于哪种茶?
学生:红茶、乌龙茶。
教师:只看名字,好像大红袍是红茶,其实它属于乌龙茶。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并品饮一下大红袍。
出示课题。板书:状元奉上大红袍。
设计意图:大红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学生通过大红袍的来历故事,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茶叶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大红袍,每个小组一份。
1.观其形,闻其香。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教师适时评价并予以肯定。
2.课前让学生搜集大红袍的相关知识。学生分小组,选代表上前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并指出不明确的地方。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是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浓而持久,岩韵明显。除与一般茶叶一样具有提神益思、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只有大红袍,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方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巅的禅茶韵味。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大红袍的相关知识和课上汇报交流,提高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其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
1.回忆乌龙茶的冲泡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冲泡、品饮大红袍。
2.冲泡的注意事项。
(1)投茶量约至茶器的二分之一。
(2)茶壶及茶杯用100℃的沸水冲洗后,将茶叶放入壶中,再冲入100℃的沸水,将茶叶冲洗一次。
(3)第一泡用100℃沸水高冲注入壶内,焗泡5秒,然后注入茶杯享用。
(4)第二泡用100℃沸水,焗泡8秒后享用。
(5)第三泡用100℃沸水,焗泡15秒后享用。
大多数乌龙茶都适合用盖碗和紫砂壶冲泡。
3.教师与学生一起冲泡大红袍,品茶香。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冲泡乌龙茶的体会,并与教师一起冲泡后品尝、感受茶香,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
(四)交流总结,深化认识
小组交流对大红袍的认识,教师可指名汇报。
(五)生活建议,品味体验
大红袍富含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三种有益成分,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强记忆力、降血压等作用。
教师:回家后可以与父母再交流关于乌龙茶的认识与感受。
【教学资源】
课件:《状元奉上大红袍——品饮大红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