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古风茶韵——认识陶土茶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陶土文化的魅力,喜欢中国茶具。
2.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陶土茶具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陶土文化。
2.感知陶土茶具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古风茶韵——认识陶土茶具》、背景音乐《阳关三叠》、紫砂茶具等陶土茶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陶土茶具并行茶。
提问:今天老师行茶使用的茶具有什么不同?
在众多陶土茶具中,宜兴的紫砂茶具是其中的佼佼者。紫砂茶具自北宋初期以后逐渐以其别具一格而流行开来,其珍贵程度堪比金玉。紫砂茶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很久以前,我们祖先发现,被水浸湿后的黏土有黏性和可塑性,晒干后会变得坚硬。后来,他们又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产生了。下面每四人为一小组对陶土茶具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摸一摸、看一看,并选代表上前汇报。
教师适时评价,指出不明确的地方。
1.陶土茶具有哪些形状?有什么特点?
陶土茶具造型丰富、古朴典雅的特点深为人们所推崇,它有似莲藕、竹结、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等诸多形状。它有两层孔隙,即在内部团形颗粒和外层鳞片状颗粒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气孔。正是这样的特点使紫砂茶具有非常好的透气性,能较好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2.陶土茶具的发展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最初的粗糙土陶,逐步发展成比较坚固的硬陶,进而发展为在器具表面敷上釉色的釉陶,陶土茶具历经了沧桑变化。宜兴是我国制陶业的发源地,早在商周时期就在陶土工艺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出现了器壁上具有几何印纹的硬陶;秦汉时期,开始出现釉陶。
3.小组完成观察量表。
认识茶具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陶土茶具的发现、发展、使用过程,了解中国茶具的发展史。
(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
可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尝试用深色紫砂壶和浅色紫砂壶冲泡普洱茶和绿茶,体验泡茶的乐趣。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冲泡茶叶,学生观赏泡茶过程,观察茶叶的变化和茶汤的颜色。
2.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分别用深色紫砂壶和浅色紫砂壶冲泡不同的茶叶,观赏茶叶的变化和茶汤的颜色。
要求:轻拿轻放,使用完要物归原位。
(四)交流总结,深化认识
用紫砂壶泡茶,要根据壶的泥料、壶口或容量的大小来选择茶的种类,最好是一把壶只泡一种茶。深色紫砂壶可以用来泡熟普洱等颜色相对深的茶;浅色紫砂壶比较适合泡绿茶、黄茶和白茶。
(五)生活建议,品味体验
在茶体验区域可以让学生欣赏各种陶土茶具。
【教学资源】
课件:《古风茶韵——认识陶土茶具》
背景音乐:《阳关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