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 茶与诗
【教学目标】
1.了解茶与诗的相关知识,品味茶诗中的妙趣意境,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2.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进一步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关于描写茶文化的诗歌。
2.感受茶诗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茶与诗》、背景音乐《阳关三叠》、茶具。
2.学生准备:查阅描写茶的相关诗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
人生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茶,雅士不可无茶。自古诗人多茶客,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文人雅士。茶为诗人清思助兴,诗人们也对茶传神描摩,赋予茶鲜活的艺术色彩,将茶诗化、升华。
设计意图:通过在音乐中谈话,让学生迅速融入课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师:茶与诗文,总是相得益彰。杜甫有诗云:“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范仲淹写过:“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苏轼咏出:“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居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正如白居易《食后》所描绘的生活场景:饭后独自品一杯茶,赏山看水,宁静淡泊,知足常乐,自是人生乐事。
2.教师:同学们,我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家。茶诗可以帮人识茶、辨水、品味、知香,可以观民风、民俗的演变和时代兴亡,可以体察时代心理。
你都知道哪些茶诗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两首茶诗吧!
惠明寺茶歌
﹝清﹞严用光
滋云蓄雾玉泉液,嫩芽初出含清真。
寒食清明都过了,采焙谷雨趁芳辰。
采茶词
﹝明﹞高启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
学习《惠明寺茶歌》《采茶词》。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由朗读茶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2.引导交流。
(1)读一读《惠明寺茶歌》《采茶词》,想一想这两首茶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小组间展开交流:这两首茶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记下不懂的问题,在全班讨论交流。
(4)每个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四)交流总结,深化认识
1.严用光在《惠明寺茶歌》中,写出了惠明茶的生长环境以及最佳采摘时间,即清明过后雨后的早晨。
2.《采茶词》中既描绘采茶女一边采茶,一边进行采茶比赛的欢乐场景,又寄寓了作者对茶民生活状态的同情和关怀。
(五)生活建议,品味体验
1.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室体会茶与诗的文化。
2.制作茶与诗的资料手抄报。
【教学资源】
课件:《茶与诗》
背景音乐:《阳关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