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传说中的金镶玉——品饮君山银针
【教学目标】
1.了解君山银针的相关知识,学习冲泡、品饮君山银针的方法。
2.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进一步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良好的礼仪风范,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君山银针的相关知识。
2.掌握冲泡、品饮君山银针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传说中的金镶玉——品饮君山银针》、茶具。
2.学生准备:查阅君山银针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有谁知道君山银针属于哪种茶?
学生:黄茶。
教师:只看名字,好像君山银针是白茶,其实它属于黄茶。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并品饮一下君山银针。
出示课题。板书:传说中的金镶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辨别君山银针属于哪个品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君山银针,每个小组一份。
(1)观其形,闻其香。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教师适时评价并予以肯定。
君山银针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发亮,着淡黄色茸毫,叶底肥厚匀亮,久置不变其味。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2)课前让学生搜集君山银针的相关知识,学生分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并指出不明确的地方。
2.教师总结,结合课件从三个方面讲解君山银针:
(1)君山银针的品质。
(2)君山银针的历史发展。
(3)君山银针的基本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君山银针的相关知识和课上的观察、感受、汇报交流,提高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
1.回忆白茶的冲泡方法,学生分小组冲泡、品饮君山银针。
冲泡君山银针,以清澈的山泉水为佳,茶具宜用透明的玻璃杯,杯子高度10~15厘米,杯口直径4~6厘米,每杯用茶量为3克。
冲泡程序如下:
(1)赏茶。用茶匙取少量君山银针,置于洁净的赏茶盘中,供宾客观赏。
(2)洁具。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中水珠,避免茶芽吸水而降低茶芽的竖立率。
(3)置茶。用茶匙轻轻地从茶叶罐中取出约3克君山银针,放入茶杯待泡。
(4)高冲。用水壶将70℃左右的水,先快后慢冲入茶杯,至1/2处,使茶芽湿透。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满。为使茶芽均匀吸水,加速下沉,可用玻璃盖片盖在茶杯上,3分钟后,去掉玻璃盖片。
(5)奉茶。大约冲泡10分钟后,就可开始品饮。双手端杯,有礼貌地奉给宾客。
2.教师与学生一起冲泡君山银针,品茶香。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泡茶的体会,并与教师一起冲泡、品尝,感受茶香,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保证教学效果。
(四)交流总结,深化认识
小组交流对君山银针的认识,教师可指名汇报。
(五)生活建议,品味体验
君山银针在冲泡时与其他茶叶有以下不同:茶杯要选用耐高温的透明玻璃杯,杯盖要严实、不漏气;冲泡的速度要快,冲水时壶嘴从杯口迅速提至六七十厘米的高度;水冲满后,要快速将杯盖盖好,隔3分钟后再将杯盖揭开。待茶芽大部立于杯底时即可欣赏、闻香、品饮。
【教学资源】
课件:《传说中的金镶玉——品饮君山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