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 论
1.1 概述
1.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1.3 基本概念
1.3.1 三维地质建模
1.3.2 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
1.3.3 三维地质建模系统
1.3.4 工程地质三维统一建模
1.3.5 工程地质三维分析
1.4 本书主要内容
第2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关键问题分析
2.1 三维地质建模难点分析
2.2 三维地质建模空间对象分析
2.3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分析
2.3.1 三维地质建模理论型方法
2.3.2 三维地质建模应用型方法
2.4 三维地质建模体系结构
2.5 关键问题小结
第3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数据结构
3.1 三维数据结构概述
3.1.1 基于曲面表示的数据结构
3.1.2 基于体元表示的数据结构
3.1.3 数据结构分析小结
3.2 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混合数据结构
3.2.1 NURBS结构
3.2.2 TIN模型
3.2.3 BRep结构
3.2.4 混合数据结构的设计实现
第4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空间解析理论与方法
4.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原始数据分析
4.1.1 地表空间数据
4.1.2 地下空间数据
4.1.3 地质原始数据特点分析
4.2 工程地质解译分析原理
4.2.1 地质点数据解释分析
4.2.2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4.2.3 钻孔地质解译分析
4.2.4 平硐地质解译分析
4.3 复杂地质结构的空间构造解析
4.3.1 地形数字化处理
4.3.2 地层岩性划分
4.3.3 地质构造空间解析
4.3.4 耦合多源数据的工程地质剖面解析
4.4 锦屏一级水电工程地质解译分析
4.4.1 工程地质勘察概述
4.4.2 工程地质解译成果分析
第5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
5.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方法体系
5.1.1 总体结构
5.1.2 三维地质建模实现框架
5.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技术
5.2.1 面向对象技术与地质对象分类
5.2.2 地质曲面的拟合技术
5.2.3 地质结构单元实体模型NURBS构造技术
5.2.4 改进的地质趋势面分析技术
5.2.5 三维几何对象的任意布尔算法
5.3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对象分类建模
5.3.1 三维数字地形的NURBS简化建模
5.3.2 地层类地质结构建模
5.3.3 断层类地质结构建模
5.3.4 界限类地质对象建模
5.3.5 人工对象建模
5.4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
5.4.1 三维统一几何模型的建立
5.4.2 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与检验
5.4.3 模型的颜色与纹理
5.4.4 最终的三维统一模型
第6章 基于三维统一模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分析
6.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分析的内容和意义
6.2 水利水电工程岩体质量分级建模
6.2.1 水利水电工程岩体质量分级
6.2.2 三维岩级分类模型
6.2.3 锦屏一级工程岩级分类三维建模
6.3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模型剖切分析
6.3.1 工程地质三维剖面图分析
6.3.2 二维剖面图自动生成
6.3.3 钻孔平硐布置与模拟分析
6.3.4 锦屏一级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剖切分析
6.4 水利水电主体工程三维地质分析
6.4.1 大坝工程地质分析
6.4.2 地下工程地质分析
6.5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模型其他分析
6.5.1 岩体分布面积与体积计算
6.5.2 地质结构面的等值线图自动生成
6.6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
6.6.1 公用三维地质模型的需求
6.6.2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与施工三维一体化体系结构
第7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与分析系统的研制开发
7.1 系统分析
7.1.1 问题定义
7.1.2 国内外主要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平台分析
7.1.3 用户需求分析
7.2 系统设计
7.2.1 系统总体设计
7.2.2 系统功能设计
7.2.3 用户界面设计
7.3 Visual Geo系统的开发实现
7.3.1 地质数据预处理子系统
7.3.2 工程地质建模子系统
7.3.3 工程地质分析子系统
7.3.4 地质数据库子系统
7.3.5 成果输出子系统
7.4 系统地质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
7.4.1 地质数据结构分析
7.4.2 系统地质信息数据库设计
7.4.3 锦屏一级地质数据库与地质信息查询
第8章 工程应用实例
8.1 小湾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
8.1.1 小湾工程地质研究区域
8.1.2 小湾枢纽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8.1.3 小湾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8.2 溪洛渡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
8.2.1 溪洛渡工程地质研究区域
8.2.2 溪洛渡坝区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8.2.3 溪洛渡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8.3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
8.3.1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地质研究区域
8.3.2 惠蓄电站区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8.3.3 惠蓄电站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8.4 白鹤滩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
8.4.1 白鹤滩工程地质研究区域
8.4.2 白鹤滩坝段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8.4.3 白鹤滩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8.5 糯扎渡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
8.5.1 糯扎渡工程地质研究区域
8.5.2 糯扎渡坝区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8.5.3 糯扎渡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8.6 三峡库区野猫面滑坡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分析
8.6.1 三峡库区野猫面滑坡地质体研究区域
8.6.2 野猫面滑坡地质条件概述
8.6.3 野猫面滑坡三维地质建模与分析
8.7 龙滩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
8.7.1 龙滩工程地质研究区域
8.7.2 龙滩坝区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8.7.3 龙滩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8.8 阿鸠田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
8.8.1 阿鸠田工程地质研究区域
8.8.2 阿鸠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8.8.3 阿鸠田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8.9 新疆恰甫其海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分析
8.9.1 八十一大坂隧洞工程地质研究区域
8.9.2 八十一大坂隧洞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8.9.3 八十一大坂隧洞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