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地质构造空间解析
2025年09月26日
4.3.3 地质构造空间解析
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断层、侵入体、层间层内错动带、深裂缝、软弱夹层等地质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是褶皱和断层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受力作用后产生变形,形成一系列连续完整的弯曲形态。褶皱形态的认识和研究主要是通过野外观察和填图分析,结合各种地质勘探和航卫片的图像解译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查明褶皱的形态、产状和组合分布特点,探讨褶皱形成机制和形成时代,为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褶皱与工程建筑物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褶皱是一个复杂的三维形态地质体,除了野外填绘地质平面图表示外,还需要一系列横、纵剖面和正交剖面(通过实测或地质作图法绘制)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清楚了解褶皱在三维空间的整体形态及在不同区段内形态的变化特征和规律,为三维建模奠定基础。
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广泛发育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中,类型很多,形成机制各异,大小差别极大,因此断层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但野外观测一直是断层研究的基础和主要方式,通过观测可以识别断层、确定其两盘相对运动、形成时代和活动演化进程,进而结合平硐、钻孔和物探等资料探讨断层的组合、形成机制及其产出的地质背景等。断层构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断层的几何学、动力学和运动学等,在模拟断层空间形态时需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