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地层岩性划分

4.3.2 地层岩性划分

地层划分及其岩性分类描述是三维地质建模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可靠的方法依然是由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根据遥感图像、钻孔、平硐及其他勘察资料,进行交互式解释、推断,确定地层岩性类别及其空间分布,并通过一系列二维剖面图表示出来。

图4.4 地形等高线数据处理流程

地层反映的是成岩时期和成岩环境,是一个大的概念。水利水电工程中主要是采用岩层的概念,将工程区的地层按岩性进一步细分,将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别表现出来。地层划分及其岩性分类一般采用构造—地层法、构造—岩层(岩性)法进行研究,即先采用构造—地层法对不同原岩建造进行岩石地层“组”的划分和对比;然后采用构造—岩性法和构造—岩层法对“组”内的岩性组合(岩层组合)进行构造地层的“岩段”划分和对比。其基本思想和技术路线为:

从变形构造解析入手→查明岩石的特征→从岩石成分查明岩层→确定岩层的构造属性及构造叠置关系(构造样式、构造级序及构造叠加序次、构造接触界面的性质),进而在可能的条件下从构造层序关系确定地层层序关系→岩石(性)地层的划分和建立→区域地层单位的对应和地层对比→成因研究(区域构造事件及其序列、地层成因、地质演化过程等)。

当然,上述过程的完成必须依靠原始勘探资料、地质工程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获得可靠的地层岩性划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