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理学领域的视知觉的认识性研究
早期的视觉传播研究者大都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切入,其中,格式塔理论学派的研究为人们认识视知觉奠定了基础。知觉心理学研究认为,视觉不是行为主义上的对客观对象的机械反应,而是一个主体主动创造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派的阿道夫·阿恩海姆,他在他的论著《艺术与视知觉》中着重强调了在艺术品欣赏中视知觉的认知特性。他的另一部专著《视觉思维》突破了艺术和美学的角度,从更广义的角度探讨视觉思维的特性。他认为视觉不是简单的功能性行为,不是对现实机械性的反应和记录,而是充分肯定了观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视觉观看的每一步都在进行判断,它不是存在于观看行为之后而是贯穿于整个观看行为的始终。此外,阿恩海姆的研究领域还涉及电影视觉的表现手段等多领域,他的理论是理解视知觉的基础。
贡布里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视觉艺术阐释的“旁观分享”理论,认为人在看的过程中,认知活动始终存在,所谓的“纯真之眼并不存在”,图像对于观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