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让打车变得更加简单

滴滴出行:让打车变得更加简单

“互联网+”蓬勃发展,让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或者改造,而人们生活中的四个重要方面“衣食住行”的最后一关“行”也被推进了互联网的大潮之中。“互联网+”与出行融合,不仅衍生出了无限商机,也让人们的出行变得便捷了,生活变得更美好了。以滴滴出行为例,现在的滴滴出行已升级为涵盖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各种出行方式的一站式平台,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简单。

滴滴出行APP界面

从单一的出租车出行入口到移动出行的综合入口,滴滴出行期望撬动整个打车市场,由一款打车软件发展成为一个打车平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简单、更省时、更省钱的出行服务。在此过程中,滴滴出行不断地升级,想变成乘客手机里唯一的出行应用,从技术含量低的营销公司上升为技术驱动公司。

随着滴滴出行成为我国出行行业的领导者,滴滴出行拥有了丰富的、第一手的出行大数据,可以实现大数据精准营销,能够大幅提高成交率,为用户快速匹配车辆,为用户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出行体验。

某个周五晚上6点40分,李菲(化名)在离家3公里左右的地方用打车软件叫了一辆出租车,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系统就通知了附近的43辆出租车,之后系统显示被抢单,与此同时,李菲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通知:“打车软件为您本次打车补贴11元。”同时,接单的司机也获得了11元补贴。

这次打车给李菲带来的愉悦感可想而知:之前是望眼欲穿的苦等,现在分秒可得。李菲不知道的是,从她按下叫车键到系统启动用车通知的“分秒”之间,打车软件后台已经完成了多轮筛选:根据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和用车需求,匹配位置合适的出租车,再结合实时的地理位置和运能状况确立给后者的补贴金额——这些计算都在毫秒内实现。甚至在更早之前,软件已经根据她的历史打车的行为特点,将其划归到了“屌丝”的标签之下,由此她才会频繁地收到金额不小的代金券。

自从2012年成立以来,滴滴出行迅速地网罗了360个城市中近两亿“打车族”,每天六百多万个订单生成,每个小时里都有数十万个订单数据汇入滴滴打车的软件后台。李菲们的点滴打车轨迹正在汇聚并成就一种全新的商业生态,而这也是滴滴出行等打车软件未来的疆场。

滴滴出行用这些用户出行的大数据可以快速获得打车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在分秒之内为用户推荐到最合适的出租车。根据这些大数据,滴滴出行获得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也实现了由“盲目烧钱”到“把钱花在刀刃上”的转变,同时也推动着打车软件行业由粗暴的跑马圈地时代向精耕细作的时代跨进,有望做到花更少的钱、获取更多的用户。

滴滴出行升级为打车平台后不用再靠疯狂烧钱去抢夺用户了,可以节省不少营销费用,可以花较少的钱获得更多的优质用户,即实现了精准营销。滴滴出行通过长期发代金券补贴用户,可以精确地总结到用户的四类消费习惯:第一类,喜欢代金券,领到代金券才用打车软件、才打车,对应标签为“屌丝”;第二类,喜欢代金券,领到的代金券越多,打车次数、打车里程越多,对应的标签为“普通”;第三类,对代金券不来电,没有代金券也使用打车软件打车,对应标签为“中产”;第四类,有代金券也不用,收到代金券视而不见,也不用打车软件,而是用普通出租车,对应标签为“土豪”。滴滴出行掌握了这四类用户的消费习惯,就可以实施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可以把有限的代金券用在刀刃上,用代金券刺激用户使用打车软件提高打车的次数和金额。对于对代金券不屑一顾的“土豪”群体则通过提升服务来俘获他们。按照用户的消费习惯开展个性化的营销,无疑能得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滴滴出行的一句口号就是“滴滴一下,美好出行!”“美好”的含义很丰富,最基本的内核就是:简单!简单出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叫车简单。用户只要在手机上安装滴滴出行这款APP,轻触按钮,即可叫车。用户只要在滴滴出行APP里输入或说出自己的目的地,滴滴出行就会自动帮你快速寻找附近的司机。如果想获得更快的叫车速度,用户可以把自己经常去的地方设置成常去地址,通过“一键叫车”快速获得周边司机的信息,从而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美好出行体验。

第二,叫车采用智能分配方式,百秒之内用户的需求就能得到回应。

一个夏天的上午,顾先生要从扬中市长江华城南门前往车站办事,他等了10分钟也没有看到一辆出租车的影子,此时他已经热得直冒汗了。于是,他尝试着用滴滴出行打车软件。他打开“滴滴出行”,输入目的地,并点击“叫出租车”。几秒内,滴滴出行通知了附近的司机,顾先生的打车订单被刘师傅抢到了。接着顾先生接到了刘师傅的确认电话,滴滴出行显示刘师傅距离自己只有1.5公里,预计3分钟后来接驾。3分钟还没到,顾先生就坐上了刘师傅的车。

滴滴出行这款软件如此智能,不仅能为顾客匹配最近的司机,还能在数秒之内回应顾客,用户使用滴滴出行智能出行平台,可以快速与司机对接,实现秒速打车。滴滴出行在广告中宣称:“赶上班?赶火车?赶飞机?不论你多赶,滴滴出行都是您坚实的后盾。滴滴出行采用强大的智能算法分配订单,一分钟内就会把您的打车需求信息传达给数百名司机,确保您赶到火星都来得及。”此话虽然夸张,却也体现出滴滴出行的智能化订单分配方法在满足出行需求方面还是很给力的。

第三,滴滴出行可以实时定位司机的位置、到达时间,用户从而可以弹性安排自己的出行时间。比如用户选择了驾驶员后,软件中便显示距离3公里,到达时间3分钟,用户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趟卫生间或买点东西、取点款等。

第四,支付打车费变得更简单。用户用微信支付打车费,不用担心没有零钱,不用专门找商店换零钱。优化的支付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出行体验,尤其是用户可以告别现金不够的尴尬、满兜零钱的无奈。微信的一键支付功能能让用户拥有简单优雅的生活。

出行是“互联网+”衍生出来的入口之一,而且是极具商机的一个入口。出行是一个高消费的行业,以出租车为例,在北京出租车起步价14元(含一元燃油费)。出行也是刚需,据有关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人们平均每天使用公共交通的时间不少于40分钟,人们上班、旅游、购物等外出过程中都会用到公共交通工具。

可见,出行这个入口是很有价值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无不想占据入口,与平台相比,入口的价值更高;入口扎根越深,企业就越有优势。入口需要发挥自己的商业价值,就需要把需求方(乘客)与供给方(出租车司机)这两个端口对接起来,两端都有强烈的需求,才能形成入口。如果出行行业的线下服务差,还可以通过调配线上资源来改善入口。业内人士都知道,线上出行平台比拼的就是运营和融资能力。据测算,2016年滴滴出行在新一轮的融资中至少可获得10亿美元,融资结束时滴滴出行的估值将超过200亿美元。随着滴滴出行快速跻身到大公司行列,其融资过程也将越来越顺利。

滴滴出行改变了中国移动出行领域的竞争格局,形成了“一站式出行平台”,用户再也不用考虑选择哪家更划算,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合理安排出行,避免了打不到车而耽误时间的情况发生。

滴滴出行的升级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使用。高消费的出行市场一旦被撬动,必将催生出无限商机。从此,人们手拿一台手机,轻触几下屏幕,几分钟内就会有专车来接驾,告别了打车难的悲催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