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互联网+”:打入家庭生活圈

长虹“互联网+”:打入家庭生活

智能家电是家电发展的趋势。家电巨头长虹看清了这一形势,积极地制订了自己的“互联网+”智能战略,并在向“互联网+”智能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长虹很早就推出了“智慧小区”,搭建了以智慧物业服务为基础、整合丰富的第三方社区O2O服务,并实现与社交对接的社区OTO(“T”代表小区物联设施)平台。

长虹是一家传统大制造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难免遇到船大难掉头的窘境。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就是大部分业务属于传统制造行业,在O2O的市场中自身丰富的线下资源和超强硬件技术能力恰恰是优势。于是,长虹企业的团队主动变革,他们认识到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行业的价值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方面整合长虹的固有优势,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技术,打造“长虹互联网+”(“长虹互联网+”2014年就已起步,也称为长虹“新三坐标”战略。“新三坐标”是指智能化、网络化和协同化)。长虹利用自己的优势,从智慧小区着手,重新定位了自己的角色、确立了目标,要专注地为用户做终端和服务的提供者,使服务和终端互相支撑,用硬件支持服务,希望用强化的服务增强长虹终端的竞争力。

长虹的“新三坐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长虹采取了两大措施:第一,利用自身的硬件优势“黏住”社区业务;第二,利用自己丰富的线下资源支撑社区服务。

第一,利用自身的硬件优势“黏住”社区业务。长虹以自己的硬件优势为基础,找到最佳的切入口,即与小区物业合作,以小区刚需硬件设施为切入口,利用自己的硬件技术改造升级小区硬件系统,可以实现住户与小区门禁等基础物业硬件的系统绑定,住户加入智慧社区OTO平台后,为其提供线上物业服务、购物、社交、医疗等服务,让用户逐渐黏住智慧社区OTO平台。可见,长虹选择此为切入口,不仅能快速找到用户,还能黏住用户,更拉近了长虹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长虹已经与1000个小区签约,为这些小区免费改造物业硬件管理系统、建立云平台数据中心、设计手机APP管理软件,搭建智慧小区服务平台,已完成平台搭建的小区超过了30个。

智慧社区的智能终端除了包括智能家电,还包括智能家庭设备、移动智能终端、健康家电设备、智慧健康监护设备、智慧社区设备。长虹在建设智慧社区平台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智能终端产品。

长虹搭建智慧社区OTO平台,不仅希望获得目标消费者,而且希望提升终端营销。为此,长虹计划把自己的智能终端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业逐步纳入到智慧社区OTO平台。长虹智慧社区的智能终端包括六大类:一是智能家电: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盒子;二是智能家庭设备: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器、智能网关、智能照明;三是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智能PAD、位置服务产品;四是健康家电设备:空气净化设备、水净化设备;五是智慧健康监护设备:远程健康监测、智能可穿戴产品;六是智慧社区设备:智能门闸、智能车闸、智能车位锁、智能电梯锁、智能快递柜。

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庭生活圈,长虹明确地提出要做O2O服务,这就离不开线下线上的资源。长虹做O2O的办法就是提供线上业务+线下服务、云端+终端、平台+业务的成套解决方案,从而形成智慧社区生态链。

长虹的线下资源包括三大方面:一是销售渠道。一、二级市场直营门店120个、核心授权服务商高达1000余家,三、四级市场签约服务商超过了5000家、卫星网点逾12000家;二是售后服务网络和人员。销售网络共有7个服务管理团队、43家分公司;三是物流配送系统。其业务实现了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以及乡镇全部覆盖。

长虹还构想了“1+N”的智慧社区平台服务,与第三方的服务和应用大力合作,自己主要做四个业务,即长虹智能终端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满足用户家庭刚需(米面油等)的宅配、智慧医疗、智慧物业。这些业务基本上都可以通过长虹自己的线下优势实现。

从“互联网+”家庭生活圈的角度来看,长虹对上述业务的期望很高,长虹希望这些业务帮助智慧社区平台在两三年内积累到2500万的用户,仅家庭刚需宅配业务每年就可做到百亿乃至千亿级规模,相当于现在“长虹”全部业务的收入规模。

长虹顺应“互联网+”潮流,凭借上述两大举措打入了家庭生活圈,拉近了自己与家庭用户之间的距离,深度拓展了其智能家电市场,它为其智能家电的营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