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互联网”:需求导向是根本
“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需要关注用户需求,不根据用户需求而变的企业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迟早会死掉。医疗健康+互联网要发展,同样不能忽视用户需求。
2015年8月6日,“2015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两岸四地电子健康论坛”在江苏苏州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副会长孟群出席了该论坛,做了“我国卫生统计和信息化建设——融合、创新、发展”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第一次从官方的角度给“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医疗健康+互联网”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医疗健康+互联网”应该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贯彻执行的方针。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通讯/移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
“医疗健康+互联网”是以人为中心的闭环健康管理。通过“健康管理→自诊与用药→挂号导诊→候诊→检查诊断→治疗→缴费取药→慢病及康复管理”这一流程实现闭环。
互联网产业以需求为基础,需求是互联网产业的创新源泉,需求导向是互联网产业的根本。成功的互联网产品无不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无不是以需求为基础的,无不是根据需求来创新的。“医疗健康+互联网”产业要快速发展,也离不开以需求为导向这个根本。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明确地指出了“医疗健康+互联网”应该以需求为导向。他还就医疗行业一直争论的“一些应用、模式应该划分为‘互联网+医疗健康’还是‘医疗健康+互联网’”这个焦点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给出了简单的判断方法。他说,“医疗健康+互联网”以“角色与诉求”为核心,是以“需求导向”为路径,如果应用和模式符合这两个条件,就属于“医疗健康+互联网”。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和东软集团医疗IT事业部总经理姚勇表示,要让互联网技术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卫生行业。卢朝霞说:“‘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医疗健康+互联网’都表明了技术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大势所趋,‘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从在技术的角度谈医疗健康可能出现的服务创新模式;‘医疗健康+互联网’则是指要利用技术为支撑,从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需求上与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合作,核心都是为医疗健康产业提供更多的模式,为医护人员提供具有更强生命力的服务,为百姓就医和健康管理提供方便可行的工具。”
医疗健康要发展,需要与互联网技术融合。
东软集团长期耕耘于医疗健康信息化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互联网技术,云医院建设和个体健康服务在全国健康服务产业中名列前茅。东软集团参与了我国很多地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运营方面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东软集团主要为医疗健康提供技术,医疗IT事业部总经理姚勇认为不管是国家级还是乡级信息化平台建设都应该遵循三个步骤:首先都要做好顶层设计,必须规划好未来、确立长远目标、明确现实需要;其次,在初级平台的基础上逐级扩大服务内容;最后,实现互联互通。他还指出了改变产业发展的两大要素,即政策和技术。姚勇说:“在这一轮‘医疗健康+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家政策层面给出了大力支持,政府是‘医疗健康+互联网’最好的推手,只要上下联动,就可促进省市级医疗机构的全面改革。”他还给出了医疗机构改革的思路:可以先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武装”,也可以先从云端建立“云医院模式”来推进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接下来再根据用户需求做更多的服务内容。
以上几位业界人士体表都认为发展“医疗健康+互联网”产业要以需求导向为根本,相信“医疗健康+互联网”坚持以需求导向为根本,会汲取到源源不断的养料,终会成长为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