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简介
《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这本书是由孙歌创作的,《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共有23章节
1
前折页
孙歌,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政治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一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
2
目录
...
3
代序 浅谈李贽与鲁迅
薛毅 2016年春,我邀请孙歌老师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做系列演讲。其间我陪孙歌去植物园散步,不知聊到什么话题,孙歌劈头说了一句:“要不,你研究李贽去吧!...
4
第一讲 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
首先,我要感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给我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因为我得到的要求就是讲我最感兴趣的问题,不必考虑专业,也不必考虑效果,只是放开来讲我近几年关心的...
5
一、为什么关注普遍性问题
今天我要讨论的话题,严格地说本来是一个哲学的话题。我自己不是哲学专业的,但是这个问题我绕不过去,所以这些年也是迫不得已,就一边补课一边在思考这个课题,这就是关于...
6
二、重新讨论关于“普遍性”的问题
那么,有一些哲学家现在开始处理“普遍性”这个哲学命题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陈嘉映先生的书?陈嘉映是我很尊敬的一位当代中国哲学家。他这些年在思考的一个很主要的...
7
三、进入差异:关注特殊性本身
我再举个例子。我在北京和一些年轻朋友一起读过一本从英文翻译过来的经典。作者叫爱德华·卡尔(Edward H.Carr),很有名,他的名作之一是《历史是什么》,他...
8
四、建立新的普遍性感觉
地理学家提供的理论思考的核心内容,是这个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个别性之间存在着联系。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这个联系的媒介是什么?就是那个“无名者”,就是另外一种普遍...
9
五、“无名者”的界定问题
关于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讲到这个程度,我觉得基本上应该是讲清楚了。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认为,无数个差异,或者说无数个变异集合起来就会变成普遍性,换言...
10
六、关于动态思维的提示
虽然时间有限,最后我还想再讲一个稍微有点困难,但是我非常想和大家共享的问题。我想先在这个黑板上列出一个对照的表来,然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讨论。普遍—特殊、相似—差...
11
第二讲 历史与人
首先,在进入正题之前先讲一句题外的话。上一次讲座和同学们互动的过程当中,我有一个感觉,这个感觉不一定准确,但是很强烈,所以我先把它说出来。我觉得在我们在座同学们...
12
一、“昭和史论争”的基本轮廓
今天我要谈一个日本思想史中的个案,这是发生在五十年代中期日本思想界的一场论战。这场论战后来被称作“昭和史论争”。大家知道“昭和”是日本的一个时代,从1926年开...
13
二、论争的基本结构及内容
那么,关于这场论战,我们是不是就只能到此为止呢?这是我接下来要讲的问题。 我们今天在场的可能有历史学专业的同学,也许将来你们有时会遇到历史上的某一些争论。历史上...
14
三、偶然性与必然性
然后接下来,我要讲复杂一点的问题,可能稍微有点儿难度。我要讲一下关于偶然性与必然性,也就是法则性的问题。这是五十年代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一致强调的问题,就是说...
15
四、关于丸山政治学
说到学理上的讨论,我最后还要介绍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丸山真男有关政治学的讨论。我想大家可能会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再占用一些时间,介绍一下丸山真男在昭和史论争这个时...
16
第三讲 中国历史的“向量”
今天我们再换个话题,我给今天的讨论取了个名字叫作“中国历史的向量”。上一讲我涉及过这个词,但是没有多说,所以我还是得先解释一下。其实这个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
17
一、沟口中国思想史的历史背景
今天我要讲一个很重要的个案,是日本的中国思想史家沟口雄三先生的研究。三联书店已经出了八卷本的“沟口雄三著作集”,我相信在座有一些历史学专业的同学可能已经读过其中...
18
二、沟口雄三的李卓吾
作为岛田的下一代学人,沟口继续推动了岛田没有完成的事业。他虽然以批评岛田的研究作为他第一部著作的起点,但实际上他和岛田的关系是继承关系。他继承了岛田革命性的立场...
19
三、从“天理自然”到“万物一体之仁”
在中国思想史中,“自然”不仅是指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而且也是一个政治伦理概念。“自然”常常与“天理”“天则”“道”等社会伦理概念结合,在李卓吾那里,还有“心相...
20
四、《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的论述结构
现在我们需要回到最初的主题上来,讨论一下《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的论述结构。这部书其实有两个相互交错的结构,一个是思想史在明末到清代中叶以后的论述结构,另...
21
五、明清法制史研究提供的思考契机
我们来看一下日本几位明清法治史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刚才稍微谈到了一点,就是中国的自然观,它作为一个道德性的观念渗入了社会秩序感觉,使得所有形式化的东西——比如说...
22
六、《三民主义》的历史性
孙中山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换的关键人物。可以说,他给中国前近代历史这三百多年画上了句号。在他这个著名的讲演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面对转型期政治课题...
23
后记
本书是在我2016年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连续讲座记录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为是讲座,所以原始记录保留了口语的特点,也同时呈现出我在讲座时表述的种种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