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女儿的正义感
培养女儿的正义感
孩子,有时还不能明辨是非,还未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导引孩子的为人处世原则。
戴女士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平常省吃俭用,可在女儿想为她“省”下好大一笔钱时,她却这样阻止了孩子:
三年前的暑假,我带女儿去北京旅游。由于是假期,侯车室里的小孩很多,不一会儿,女儿与其他小孩就玩到了一块。该检票了,却找不到女儿了,正着急时,听到了女儿的呼叫声,循声望去,发现几个小孩都已过了检票口。我那女儿又蹦又招手,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正高兴着呢!她从栏杆中间钻过来附在我身边,悄悄地说:“妈妈!那儿能进去,我在里边等你。”“不行!你可能要买半票了。”女儿很不情愿地跟着我排队,嘴里还叽叽咕咕说些什么。在检票口,检票员要求女儿到指定地点去测量身高,在那里已有不少小孩子在等待量身高。女儿有点不耐烦了:“你看多麻烦,他们不是好好的都进去了!”女儿指的“他们”就是刚才跟她一起玩的小伙伴们。在给女儿量身高时,我发现女儿的膝盖故意曲着,我轻轻地拍了一下她膝部说:“你不愿长大了吗?”女儿一挺就站直了,结果女儿的身高刚刚超过半票的身高标准。女儿得补一张半票,车站工作人员赞许地向我点点头,并主动提出代我去补票。于是,就有了这67元的火车票。
67元钱对一名普通教师来说也不算一个小数目,能省我也想省,对女儿来说更是好大的一笔钱。女儿听说付了这么多钱,便大叫大嚷起来:
“都是你多事,我都已经进去了,你偏叫我排队,出这冤枉钱!”
“你应该买票了,就得买!”我反驳道。
“67元钱可以买很多玩具,以前我要买玩具你总说没钱买。”
“玩具是可买可不买的,而车票必须买!”
“我看中的一只书包只要40元钱,你都嫌贵不肯给我买。”
“你的旧书包还可以用,不是非换不可。”
一路上,为了这67元的火车票,我们母女俩争论不休。
从此以后,每每带女儿乘车、进公园都给她买张票,女儿只是默默地看着不发表任何意见。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女儿悄悄地对我说:“妈妈,刚下车的一位阿姨没有买票。”我问:“这样做好吗?”“不好!”女儿回答得很干脆。对女儿的回答我感到欣慰。又有一次,在去郊县的公交车上,我想考验考验女儿,因此故意只买了一张票,“妈妈,要买两张票。”“别吵,反正售票员没注意,你的票就不买了,省下的钱给你买冰淇淋吃。”“这不是骗人吗?我宁愿不要吃冰淇淋。”我高兴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零钱给她,女儿好像将军接令牌似地接过钱,用很自信很响亮的声音说:“阿姨!给我也买张票!”几乎整个车厢里的人都听到了女儿的声音。当女儿拿到车票时,高高地举着,好像在告诉人们——我已经长大了!我拍拍女儿的肩膀,我们都笑了。
戴女士从一张火车票上让孩子明白做人的原则。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逃票省了钱,并且是一种“机灵”的表现,殊不知,父母的“小心眼”和纵容态度,会让孩子更大胆地去做些错误的事情。其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机会建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要行得正、站得直才能有说服力,父母要引导孩子成为正直、诚实的人。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应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给他人造成伤害;惟有如此,每个社会成员才可以享受平等、幸福的生活。陈太太用明智的教育法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并且拥有了正确的道德观,保持了良好的心态。
陈太太发现九岁的女儿玛丽开始从店里偷东西,这种行为让她大吃一惊。她仔细地想了想该怎么办。一天,当家里只剩下母女两个人的时候,陈太太把玛丽喊进来,她用很慈善的眼光看着女儿,将她抱在膝头。然后告诉女儿,她听说昨天有人从一些店里偷东西的事,她接着讲自己在五年级时,曾从店里偷过橡皮,她知道这是小偷行为,心里很害怕。这样做后,很长时间都觉得惭愧,有犯罪的感觉,所以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很不应该,以后便不再这样做了。开始时玛丽试图为自己辩解:“可是店里有的是泡泡糖,拿一点也没有关系。”陈太太便仔细地同女儿讨论起来:店主要卖多少泡泡糖及其它物品,才能赚足够的钱付房租;付雇员的工资及进货;有足够的钱养家糊口;经营者也很不容易。再说这个商店不是我们的,是别人的,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玛丽同意妈妈的说法,还说她从来没有从这一角度考虑问题。她们又接着谈到玛丽和妈妈也不喜欢别人从自己家里偷东西,最后玛丽同意,她再也不会偷店里的东西了,同时他要为偷来的泡泡糖付钱。
陈太太用平等、真诚的方式去与女儿交流。她没有去教训女儿,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女儿真正地认同了她的观点。
孩子有时会困惑地问家长:为什么会有坏人?为什么英雄会受伤?
现代的高科技传媒,让孩子更早地看到社会复杂的一面。父母有时也会畏于邪恶的力量,而没有伸张正义,又如何向孩子讲述如此复杂的问题呢?
张先生同女儿一起看电视时,刚好电视里报道了追赶歹徒的人受了九处刀伤,当时现场的群众竟然没有伸出手来对付歹徒。女儿于是问爸爸,大家都来对付歹徒,叔叔会不会受九处刀伤?张先生说,正义,需要大家维护,可是,有些人缺乏这种勇气,只要大家携起手来,正义是能压倒邪恶的。女儿接着问:爸爸,如果你遇到歹徒会怎样对待?张先生想了想说,孩子,正义,并不是意味着付出血的代价,正义,有时可以是智勇双全的,遇到歹徒,如果力不抵敌,那么,可以记下特征再报案,或者采取紧急求救等方式。女儿点了点头。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看一些有意义的侦探片,让孩子从中学会推理,也懂得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