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全国各地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全国各地武装起义

“七一五”以后,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决定以党能够掌握的革命武装在南昌举行暴动,并委派临时中央常委周恩来组织前敌委员会,负责指挥这次起义。

这时,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有:驻在九江的由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驻在南浔路马回岭车站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骨干是周士第领导的七十三团,由原叶挺独立团改编而成)、新从鄂东开来九江由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以上三支均属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建制。还有朱德掌握的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公安局的两个保安队、卢德铭等领导的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属第二方面军)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员等。总兵力三万余人。当时敌人正策划把叶、贺部队调至南昌和九江之间的德安一带,包围吃掉。在南昌市内和近郊,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兵力总计六个团约一万人。

7月26日,周恩来及叶、贺部队相继到达南昌。7月31日晨,周恩来及前委其他成员恽代英、彭湃、李立三等否定了张国焘阻止起义的错误意见,决定8月1日凌晨四时举行起义(后因发现叛徒告密,起义乃提前几个小时)。

8月1日1时许,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经过五个小时的激战,即全歼守敌,胜利占领南昌城。驻马回岭车站的第二十五师大部也于次日开进南昌,与市内起义部队会师。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和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学员,在赶赴南昌途中受阻,后来分别参加了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起义胜利后,随即成立了以共产党人为领导核心,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定宋庆龄、谭平山、贺龙、邓演达、郭沫若、恽代英等七人组成主席团。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副总指挥兼前敌总指挥,郭沫若任总政治部主任,刘伯承任参谋长。下辖三个军:第二十军,军长由贺龙兼党代表廖乾吾;第十一军,军长由叶挺兼党代表聂荣臻;第九军,副军长朱德,党代表朱克靖。总兵力三万余人。

8月3日至6日,起义军按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取道临川、宜黄、广昌南下。途中公布了《“八一”革命宣传大纲》和《土地革命宣传大纲》,宣布继承北伐革命没完成的事业,反对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8月19日占瑞金,24日克会昌,打垮堵截的国民党军队钱大钧部。9月上旬,进军长汀、上杭,中旬占大埔、三河坝地区。随后分兵,由朱德率二十五师留守三河坝,总指挥部率主力进军潮州、汕头。下旬,占领潮汕后又第二次分兵,一部留守潮汕,主力西取惠州。9月底10月初,起义军在汤坑、三河坝遭到优势敌人的攻击,激战数日,损失严重,潮州、汕头亦相继失守。随后,主力又在流沙一带遭敌截击。所留部队,一部约一千二百人,由颜昌颐、董朗率领进入海陆丰地区;一部约两千人,由朱德、陈毅率领进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

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以武装斗争反抗了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在中国人民中树起了坚持革命斗争的旗帜,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这次起义由于缺乏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革命的经验,没能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根据地,而是想在广东重整旗鼓,再行北伐,因而孤军南下。再加两次分兵的失误,结果,在强大敌人的围攻下,遭到失败。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被派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近郊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秋收起义计划。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出席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并就起义中的农民土地问题、军事问题、起义区域问题等作了讲话。他十分强调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指出:秋收起义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是发动起义,必须有军事的帮助,否则终归失败。起义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要夺取政权就一定要有兵力。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60%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用枪杆子夺取政权。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确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东、赣西一带发动起义。会议决定成立党的前敌委员会和党的行动委员会,作为秋收起义的领导机关。前委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行委由起义地区各地方党委负责人组成,以易礼容为书记。

省委会议8月底结束后,毛泽东奔走于湘赣边界各县,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军。9月初,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了起义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会议,讨论秋收起义的具体部署和部队编制。将参加起义的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第一团由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和平江、崇阳、通城农民武装组成;第二团以安源工人武装为骨干,吸取聚集在这里的附近各县农民武装组成;第三团以浏阳农民自卫军为基础,加上警卫团和平江农民自卫军各一部组成。全师总计四千余人,两千多支枪。另外又收编夏斗寅残部组成第四团。计划分三路进攻平江、萍乡、醴陵、浏阳,然后共同进攻长沙。

9月9日,从破坏铁路切断敌人交通开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当天,一团从修水出发,准备取道长寿街,进攻平江。在接近长寿街时,四团突然叛变,一团腹背受敌,百人牺牲,两个营被打散。9月10日,二团在安源起义,相继攻克醴陵、浏阳,但在浏阳被敌围攻,损失2/3。9月11日,三团由铜鼓西进,在攻占东门市后被敌人袭击,也遭到损失。

9月19日,各路起义军退集到浏阳县的文家市。在这里前委召开会议讨论部队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现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暂时已经没有可能在城市取得胜利,应该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条件较好的农村去。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向湘赣粤边农村进军。

1927年12月,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举行了广州起义。

11月粤军把桂军从广州赶走以后,二者相持于梧州、肇庆一带,广州市内十分空虚。以张太雷为书记的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指示,于10月下旬做出在广州发动工农武装起义的决定。随即成立行动委员会即总指挥部,张太雷任总指挥。起义前夕,叶挺也来到广州。参加起义的主力是叶剑英领导的第四军教导团(由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员编成),约一千三百人。另有周文雍任总指挥的工人赤卫队,约三千人。

12月11日晨3时左右,教导团全体官兵誓师起义。同时,市内各地工人赤卫队亦手执红旗,分路行动,投入战斗。第四军警卫团,也在共产党员率领下解除了一部分反动武装宣布起义。仅经过两个多小时,起义部队便占领了市内绝大部分地区。当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宣告成立,以苏兆征为主席(苏当时在上海,由张太雷代理)。其他成员有:恽代英、张太雷、周文雍、彭湃、陈郁、杨殷等。叶挺为工农红军总指挥,叶剑英为副总指挥。苏维埃政府发布了宣言和政纲,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打倒反革命国民党和各式军阀;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监督生产;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归农人耕种;联合苏联,打倒帝国主义。

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军阀立即停止内争,集中军队五万余人进攻广州。起义人民经过三天三夜的英勇奋战,终于因为敌我力量过于悬殊而失败。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在战斗中牺牲。革命群众七、八千人惨遭杀害。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的一次重要尝试。表现了党和革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但起义部队没有及时转入农村使革命力量受到重大损失。起义失败后,撤出的一部分武装,后来分别到达东江和右江地区,参加了当地的武装斗争。

除上述三次重要起义外,共产党还在湖北、江西、广东、江苏、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等省的许多地区发动了起义。

1927年9、10月,广东东江地区人民在当地党组织和彭湃的领导下,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海丰、陆丰两座县城,并于11月间成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10月,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等领导了广东琼崖武装起义。起义部队遭受挫折后,继续坚持斗争。

11月中旬,吴光浩、潘忠汝、戴克敏等领导了数万人参加的湖北黄(安)麻(城)起义,一举攻占黄安县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和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了赣东北弋(阳)横(峰)两县的年关暴动,数日内,起义区域达百余里,组成土地革命军,开始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

1、2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留下的部队,在湘南党组织的配合下,与湘南农民运动相结合发动了湘南年关暴动,在宜章、郴州、资兴、永兴、耒阳五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坚持三个月之久。

1927年底、1928年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开始在洪湖和湘鄂西发动农民武装斗争。

1928年3月,湖南平江二十万农民,在罗纳川等领导下,举行了大规模的“扑城”斗争。

1928年3、4月,刘志丹、谢子长、唐澍等领导了陕西渭(南)华(县)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发动农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契的斗争。

1928年春,郭滴人、邓子恢、张鼎丞等领导了闽西龙岩、永定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了平江起义。

总计从1927年秋至1928年,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的武装起义达一百多次。

所有这些起义,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英勇回击。它们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使土地革命的口号深入农民群众之中。起义的武装力量有一部分保留下来。这些都为以后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根据地准备了条件。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